今天看啥  ›  专栏  ›  Tazer

或因为“她”而不同

Tazer  · 简书  ·  · 2016-04-14 09:38

不得不说,相较于“The Storied Life of A. J. Fikry”的书名,《岛上书店》的译名显然更打动我。至少在瞥见红封面的第一刻,会让自己有种不自觉的亲近感,并借由这份美好的驱使,翻开书的一页又一页。

看完全书,若单按情节来说,小说其实并算不上特别精彩。“平淡”是其最好的注解。

小说讲的是,生性呆板、没有有人情味的小书店老板A.J.F在丧妻后,已然失去了生活目标。浑浑噩噩间不仅丢失了爱,也丧失了自己最大所拥有的最大财富,却在人生低谷遇见了养女玛雅,并在和她共同成长的过程里,体会到了亲情(前妻的妹妹帕里什)、爱情(出版社销售阿米莉娅)及友情(小岛警长兰比亚斯)。书店老板的一生,伴着孤岛上书店的经营,波澜不惊却幸福动容。书店老板最后遭遇病故,本以为岛上书店或将成为历史,却最终它又以另种方式得到传承。结尾契合了全书的开头,所有还如A.J.F过世的妻子妮可说的那样——“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一家书店,就算不上个地方了。”

写这篇书评前,我看了些其他人的书评。不少人对这本书的焦点都放在了“书店”和“爱”上!书对A.J.F,书对阿米莉娅,书对帕里什,书对兰比亚斯,仍至书对玛雅,都产生了决定他们一生走向的影响。仿佛“阅读”在这并不是个动词,而是代表至高无上“爱”的“名词”。同样,由小玛雅产生的“爱”,拯救了A.J.F,从生活的失意中,从生活的混沌中。

这样一篇治愈的小说,读来淡雅。在字里行间的风轻云淡里,迎合着每个渴望恬淡小确幸的人。如一杯暖人心脾的加奶的意式咖啡,入口不是很浓郁,却激荡起原先疲倦的心。

只是每个人看每个故事,总少不了自己的解读。毕竟心境不同,所读的那个当下需要面临的情境也不同。就我而言,除了那些上文提及的爱,自己最欢喜的却是A.J.F,作为父亲时的那个角色。

一个真正的男人,让你真不能去回绝的,大概既不是生活里的爱情,也不是事业上的成功,而是身旁有个幼小声音的倚靠。2岁的小玛雅与其说是被拯救,更不如看成是帮助A.J.F进行救赎的。作者并没有用太多的笔墨来描摹A.J.F是否领养小玛雅的抉择上。仿佛从女孩一出现的刹那,即使主人公正面临这或那的问题,却依旧无法说“不”。我想,这不是刻意的善意,而是自然人最质朴的动作。很多时候,这关乎爱的举动,没有那么神奇,可能仅仅是想到了便做了。纵然A.J.F在育儿上什么都不会,但小玛雅能开启的,却是他人生的又一扇门。

小玛雅渐渐长大,她有了自己的梦想和希望。而A.J.F所能做的是告诉她怎么去离这些更近一点。我很喜欢作文比赛的那个桥段,甚至觉得作家的这一章节,写得让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写法,不仅充实了全书的故事流程,也带出了女孩梦想起飞那刻回归本源的怡然。

玛雅的处女作,是在不理想的结果下落幕的。可如同生活一样,不可能在任何的地方都尽善尽美;但无论如何,你在家里人面前却永远完美无瑕。

每个章节A.J.F都会写下他爱的短篇小说,用经典的文字致敬生活。而以下这段是我认为最好的。

《逮香蕉鱼的最佳日子》1948/j.d.塞林格

如果什么东西是好的,且普遍被认为如此,这并不是个讨厌它的好理由。(旁注:我花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来写这个句子。我的脑子一直在琢磨这个短语:“普遍被认为。”)

你参加县里短篇小说竞赛的《海滩一日》让我有点想到塞林格的短篇。我提到这个,是因为我觉得你应该是第一名。获第一名的那篇——我想题目是《奶奶的手》——跟你那篇相比,在形式和叙事上都要简单得多,在感情上更是如此。振作起来,玛雅。作为一个卖书的,我可以向你保证,获奖对销售来说多少有其重要性,但就质量来说很少有关。

“或因为‘她’而不同”,这是对于一个男人而言的。一个已经走过男孩时代,忘记心爱姑娘让之为其动心的男人,他最珍贵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