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Sir电影

雷佳音陈数李光洁,这部剧在饭店里还原了部分历史

Sir电影  · 简书  · 电影  · 2018-02-03 19:21

你们啊,真是越来越淘气。

被Sir宠的——

以前的后台留言长这样,“Sir,说说《***》吧。期待~比心!”

现在,也不比你们的小心心了。

特别是最近这部国产热剧,只晓得提要求不说,还玩夺命连环催稿call:

《和平饭店》

Sir于是去刷了剧,又跟老友 @罗罔极聊:

螺蛳壳里做道场,地方不大,野心不小。

是的。

你们等了“辣么久”的,这就来了。@魔鉲咪噜咪们

文 | 罗罔极

Sir电影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已经很久,没如此狂热地刷过国产剧。

1天,10集。

有毒,过瘾,根本停不下来。

记得上部让我熬红眼的同类型,还是《红色》。

就是那部豆瓣9.2,捧红了周一围、张鲁一的“抗日神剧”。

这次,《红色》能否被它超越——

《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无论质量如何,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

它拥有极大的野心和格局。

先看介绍:

上世纪30年代,伪满洲国(东北)

一家名为「和平饭店」的豪华酒店,突遭日军封锁

里面的住客,分别来自日本、德国、美国、法国、苏联、国府、中共

他们作为国际政治的缩影,在密室里展开长达十天的生死博弈

更牵动了当时的世界格局

饭店,国际各方势力,牵动世界格局。

老影迷不难发现,这不就是中国版《卡萨布兰卡》么?

没错。

奥斯卡不朽名作《卡萨布兰卡》,正是将背景设立于摩洛哥的一家酒馆中。

各国人士汇聚一厅,表面气氛高雅堂皇,实则各怀鬼胎,暗藏杀机。

两位反法西斯男女,想方设法要逃出去。

影片最经典一幕,是弹钢琴。

用和缓的音乐,营造一种粉饰太平的氛围,让后来的激斗更为刻骨铭心。

《和平饭店》致敬了这一幕。

只不过,它的表达更直接——

它跳过粉饰太平,直接用大混战表现当时人们丑恶的内心。

各方高层西装革履,却如野蛮人般撕扯、暴力。

催生这场大混战的,是王大顶(雷佳音 饰)。

注:以下内容含剧透

王大顶,自称高学历土匪头子,力图将黑瞎子岭打造成抗日武装。

机缘巧合,王大顶目睹中共间谍陈佳影(陈数 饰)的同伴,被日军当街枪击抓捕。

为使陈佳影的身份不被泄露,王大顶代替她的同伴假装成她丈夫,入住和平饭店。

不料,店中还有另一个记者藏匿,带着一枚事关战局的重要胶卷。

为了抓住记者销毁胶卷,日军下令封锁饭店,禁止所有人出去。

而为了打破日军计划,王大顶和陈佳影绞尽脑汁,终于将记者连同胶卷送出饭店,同时却也使日军的枪头移向自己……

和《卡萨布兰卡》相似,这是一对反法西斯男女斗智斗勇,想方设法逃出密室的故事。

阻碍他们逃出的关键人物,是窦仕骁(李光洁 饰)。

窦仕骁,什么人?

表面上,他是汉奸,是二鬼子,是日军统治下,伪满洲国的警探。

实际上,他和我们以往熟悉的汉奸形象,又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常见的大多抗日剧中,汉奸可分成两类——

一类奸滑狡诈,胆小懦弱。

人物设定脸谱化,极易分辨坏人形象,在日军面前卑微如奴隶。

《地下交通站》的贾贵

另一类,是有点血性和复杂性的。

这类汉奸,通常是迫于无奈,亦或者理想幻灭,才勉强屈从于日军。

屈从之后,虽也有善与恶的人性挣扎,但总会为了生存而服服帖帖,比日军矮上半头。

《金陵十三钗》的孟先生

汉奸比日军卑微,是当今抗日剧创作的一条套路铁律。

《和平饭店》却不按套路出牌。

窦仕骁作为“二鬼子”,非但不比日军卑微,反倒比日军“高一头”?

我指的高,当然不仅仅是身高。

为了查清共党,窦仕骁使手段,殴打了香稚将军喜欢的女人。

香稚将军,是剧中日军的最高长官。

得知女人被打,香稚将军来到饭店,气汹汹地教训窦仕骁。

结果你猜怎么着?

窦仕骁并不屈服,反倒以更凶狠的态度,直接把香稚将军怼了回去。

这段戏到最后,居然是汉奸高昂起头,日军卑微地向其道歉!

这是什么意思?

合理吗?

合理。

为什么?

因为从根本上,窦仕骁的角色设定,就不是单纯的二鬼子。

他还有另外两层身份,重量更大。

第一层:警探

窦仕骁是一名纯粹的警探。

他不爱国,也不恨国;他不爱日军,也不恨日军。

换句话说:他没有立场意识,只是法西斯统治下,一枚杰出尽职的螺丝钉。

剧中,他的形象一如福尔摩斯,用缜密的侦查与思路清晰的推理,屡屡让王大顶和陈佳影陷入绝地。

这是明线。

而《和平饭店》的最佳打开方式,是推理并找寻暗线。

怎么个推理法?

作为观众,我们得先像警探那样,先了解案发背景(二战前夕)的知识,才能推理出编剧暗藏的玄机,并从中得到最大的解谜乐趣。

不想推理没关系,看我往下写也行——

窦仕骁比日军还要高,原因就在于他的第二层身份。

我们注意,窦仕骁与剧中别的警察有一处不同:

别的警察只是穿警服,他却总套着一件皮大衣。

通过记忆+搜索引擎,我可以肯定:这件皮大衣,在民国时代并不是特别流行。

那么,窦仕骁为什么要每天坚持穿它?

这当然是编剧的意思。

编剧意图用皮大衣当引线,让我们解开他的创作密码。

好了,卖关子到此为止——

希特勒时期,这样的皮大衣,是盖世太保(德国秘密警察)的专属。

它是纳粹党卫军的一种身份象征。

因此,窦仕骁之所以不惧日军,是因为编剧把他当作德国纳粹在设计。

他的人格也和纳粹很像。

对待敌人,泯灭人性;遭受屈辱,据理力争。

唯独在家人面前,才扮演一个柔和稳重的男性。

窦仕骁与《穿条纹睡衣的男孩》中的纳粹对比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和平饭店》的格局大。

它试图将二战时期的各国,浓缩成一个个独立的角色,并在一间密室,精简重现那段宏大历史。

如果和平饭店象征一个世界,窦仕骁则象征德国。

二战开始后,第一个被德国干掉的重量级大国是哪国?

法国。

和平饭店封锁后,窦仕骁以抓共党的名义,第一时间冲进法国人内尔纳的房门(比利时)。

后来的混战中,内尔纳关上电闸,要与窦仕骁决一死战,不料没过几天,内尔纳就被窦仕骁的“闪电袭击”彻底毁灭。

这一切故事,正是真实大历史的浓缩演变。

心急的可能要问:那谁象征中国?

答:王大顶和陈佳影。

他们假装夫妻,时而紧密合作,时而互相猜忌。

有携手并存的蜜月期,也有出卖互击的紧张期。

说白了,这不就是当时的国共?

看我福尔摩斯附体——

真实历史中,上世纪三十年代,蒋介石就抗日与否的问题举棋不定,期间遭到张学良的背叛,后身陷囹圄。

几经转折,他终于同意与共产党合作,一同举起抗日大旗。

剧中,同样是三十年代,王大顶就黑瞎子岭走向抗日武装的问题举棋不定,期间遭到情妇的背叛,后身陷囹圄。

几经转折,他在和平饭店遇到共产党员陈佳影,二人联手与各国势力斗智斗勇。

正如国共合作并不总是融洽,王大顶也像蒋介石那样,屡次怀疑并背叛革命,致共产党于绝地。

我就认定她肯定是共产党

我们再看王大顶的理念。

刚进和平饭店时,两人碰到被日军通缉的记者,他的第一反应是让记者自首,不要牵连拖累自己。

之后,他启动乱中脱逃的计划,又不择手段击伤、嫁祸给无辜的内尔纳。

面对窦仕骁设局,他无路可退之时,干脆又出卖陈佳影……

但,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能逃出去,再将黑瞎子岭打造成抗日武装。

出卖陈佳影后,出现一段旁白,对王大顶如此评价——

王大顶的确像个人渣

出门前一副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模样

再进门,就把陈佳影出卖个彻彻底底

或者号称的抗日理想

给了他一个留得青山在的解释,安慰良心

于是,不再去想被出卖者将要面对的危机

说白了,这叫曲线救国

先出卖陈佳影,再想办法营救,是用空间换取时间

这正是蒋介石的抗日方针。

二战时代,列强四起,中国国力远低于日本。

换句话说:如果当时中日一对一,中国几乎必败无疑。

那中国是怎么取得最终胜利的?

先等待时机,引起国际混战,再趁乱扭转战局。

王大顶挑唆美国人瑞恩和日本人打架,也正对应真实历史。

和平饭店”即是二战时代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苏联人崇尚武力,美国人看重经济,德国人和日本人一味追求权力和征服欲。

法国人看似机敏,实则没搞懂局势,刚一上来就成炮灰。

中国人实力偏弱,只好曲线救国、趁乱求治,不断舍弃一些东西,在纵横捭阖间谋取胜利。

和平饭店的魅力

就是它总有莫名其妙的故事发生

而这些故事都对应着世界的格局

但,如果仅仅把二战史浓缩到密室,再按部就班推动情节发展,在我看来也并不算多有趣。

《和平饭店》更有趣的地方,就在于:

它不光用故事凝练战争史,更试图揭开战争的本质,以及战争中炮灰的死因。

为何这世界里,总有无辜的弱者死去?

因为握有权力的强者,从来只在乎利益。

他们不关注生命

只关注利益

他们秘而不宣的利益

就是内尔纳之死的秘密

王大顶也一样。

他虽拥有“崇高”的抗日理想,却为达到目的,屡次损人利己,叛离初心。

墨写的谎言,难掩盖血写的事实。

抗日的胜利,抵不了花园口的无辜魂灵。

得知王大顶为了逃跑,陷害无辜者当作挡箭牌,陈佳影对他的一番教训,值得我们细品——

你侮辱了抗日武装这四个字

王大顶,利己无可厚非

但不能损人,这是底线

如果你想要更高的追求

想带领黑瞎子岭走上更光荣的道路

就还要做到利他、利众

如果为求自保,视他人性命为草芥

那么灾难面前,我们就只是一盘散沙

当然,这段话含多少口号性质,还需观者见仁见智。

总的来说:

《和平饭店》的确堪称优质。

格局大,演员合格,情节紧凑。

不过,往后看的话,我们也会发现,它还远达不到“经典”的高度。

逻辑硬伤很多,我简单举几个例子——

剧中,日军能监听和平饭店内的电话,也能通过电话内容解读出暗语隐藏的密码。

可是,却不能窃听住客的谈话?

要知道,在历史上,电话和电子窃听器几乎是同时出现的,日军完全有能力和时间安装窃听器,使和平饭店里任何敌方间谍的声音无处遁逃。

这是设定不够严谨。

再者,它有些地方,依旧难逃俗套。

和平饭店之外,还有一条线:陈佳影的丈夫唐凌(张岩 饰)。

得知一名同志被捕,唐凌独自前去营救。

万军之中,救队友性命,这倒没什么,毕竟赵子龙也干过。

可……他救队友的方式,居然是易容成敌方军官,大摇大摆走进危险区?

要真有这技术,他为啥不易容成司令官,直接叫关东军撤出东北呢?

猛然间,我还以为《二代妖精》乱入了。

再看他营救百姓。

一条绳+一把小刀,单挑四幅枪杆子。

敌军先对杂草一通乱射,等到子弹打没了,又用刺刀捅死自己人。

再往后,唐凌开卡车潜逃,三队敌军奋起直追。

1 VS 9。

面对步枪及手榴弹的连番轰炸,他用一把黑猫警长标配的毛瑟手枪,潇洒干掉所有敌军。

方才还是严肃历史,这会怎么又成了“抗日奇侠”?

我严重怀疑,《和平饭店》的室内和室外戏,分别是由两个编剧撰写。

但还好,瑕不掩瑜。

《和平饭店》依然值得被鼓励。

因为,在抗日剧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它的创作者找到另一条出路。

用密室,来还原历史

虽有漏洞硬伤,创新精神可嘉。

毕竟,历史的精彩,本身就胜于任何故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