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前方的景
宇宙山河烂漫,生活点滴温暖,都值得我们前进。...
今天看啥  ›  专栏  ›  前方的景

看不进去的书,就别强迫自己了。

前方的景  · 简书  ·  · 2021-05-20 23:44

今天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怀着极大的耐心看到了第51页。本来还想至少要把第一部分看完的,可实在是太煎熬了。跟一本难以打动自己的书较劲,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虽然这本书评分很高,但不适合我,至少现在是这样。

就对我看了的这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吧。

(1)这本书给人生定下的基调太灰暗了,这是我不喜欢的原因之一。

来,看看这些话,感受一下:

人生苦难重重。

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

生活中遇到问题,这本身就是一种痛苦,解决它们的过程又会带来新的痛苦。

人生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所谓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地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

好家伙,可真是句句都不离痛苦啊。虽然道理没错,但是一路听下来,感觉有点快乐不起来呀,有没有。为什么非要这么想呢?在我看来,人生是一场非常难得而珍贵的旅程,每个人都仅有一次。我们并不是被迫地来到这世上,面对问题和承受苦难并不是我们来到这世上的使命。我们是为了体验生命的乐趣和意义而来到这个世上的。或许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使命,你为什么而活,只要你真的去探索去发掘,一定会找到答案。

生命是活的,又不一潭死水,怎么可能一直风平浪静,毫无波澜呢。遇到问题是很自然的事,解决它就继续前行,看到更远处的风景。不解决它就停滞不前,只见眼前那一亩三分的天地。解决或者不解决,都是你个人的选择,你无论选择怎样都可以,因为那是你的人生。

活着是一件很难得很美好的事情,不要把人生想的那么沉重。我更喜欢把自律认为是追求幸福的工具,让人生变得更精彩更美好的方法。而不是消除痛苦的方法,道理没错,但是换一种方式去想,感觉就不一样。

(2)关于“推迟满足感”,也就是“先吃苦,后享受”的自律原则,我是非常认同的。

这一点,是我需要改变的。我很缺少这种明智良性又健康的习惯。对,我用了三个词来说选择“延迟满足”这种做事顺序的习惯有多好。这样做事情,的确是越做越轻松,越做越开心的。

书中给一位因拖延工作感到苦恼的女士的建议是,从现在开始,在上班的第一个小时里,强迫自己先去解决那些棘手的差事,在剩下的时间里,工作就变得相对轻松了。按一天工作七个小时计算,一个小时的痛苦,加上六个小时的幸福,显然要比一个小时的幸福加上六个小时的痛苦划算。

是的,我也想要体验一下推迟满足感的好处了,以后要把“延迟满足”这四个字,谨记在心,多多尝试。

但是关于吃东西这方面的延迟满足感,我并不认同。我吃东西,的确是喜欢先吃最好吃的部分。如果最好吃的不趁最新鲜的时候吃,之后再吃也就没那么好吃了,这就是浪费了最好吃的东西嘛。而且,我要是先用不那么好吃的给自己塞饱了,我再去吃最好吃的,真就没那么好吃了,甚至我都没有心情吃了,因为我已经饱了,吃撑了看什么都没有食欲了。这简直是暴殄天物,是糟蹋食物,是对美味的亵渎,身为吃货的我不能认同,坚决不认同,我就要先吃最好吃的,哈哈~

(3)书中一再强调父母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强调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深远影响。给人的感觉好像一个人没成长好,就是父母的责任,就是童年的创伤经历的结果。这一点,我不是很认同。

身为父母,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出于内心想要去做的事,比如从孩子5岁开始,就引导并培养他“先吃苦,后享受”的行为习惯。想要孩子做到的事,先自己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是如果我成为父母或老师的话,会努力去做的事。

但如果现在的你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成为一个感到幸福的人,那也不要怪你的父母,不要怪你成长的环境。无论你是怎么长大的,现在的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是你可以改变的。


吐槽:

这本书讲道理的方式,实在是太枯燥了,中途我停下来缓了好多口气,看得十分煎熬。我不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好像不止这些,但是,我现在有点说不上来了,看的时候是各种蓝瘦香菇,合上之后似乎又好了伤疤忘了疼,已经不知道该埋汰它点什么好了。

总之,我决定不看了,既然看得这么难受,那就不强迫自己了。再好的菜也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口味。它或许很好,只不过不是我的菜而已。我要腾出这宝贵的时间,去找我的菜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