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无物永驻

第三种人类:LGBT与柜子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无物永驻  · 简书  ·  · 2020-03-07 11:06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无物永驻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如果一个人,无论他是同性恋者,还是另一种恋爱者,碰巧遇到另一个人恰是他自己的另一半,那就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形呢?他们就会马上互相爱慕,互相亲昵,一刻都不肯分离。他们终生在一起生活,可说不出想从对方得到什么好处。没有人相信,只是共享爱情的乐趣就可以使他们这样热烈地相亲相爱。显然,两人心中都怀着同一种可以隐约感觉得到而说不出来的东西。他们每个人都会想,这正是他们许久以来所渴望的事,就是和爱人融成一片,使两个人合成一个人。”

这段话出自柏拉图的《会饮篇》,主要讲述了柏拉图对于同性恋者甚至可以说LGBT人群的看法。那么,“LGBT”是什么呢?

从定义上讲,“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在现代社会,这个群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话题度,以至于“LGBT”成为了很多社会关注的热点,甚至在政治和法律方面都有涉及。

这个称呼从1988年在美国出现至今,一直被认为是包容性和社会多元化趋势的代表词。也就是说,有时“LGBT”并不只是代表以上四个群体,很多被边缘化群体也包含在内。

该词有许多变体用法,比如调换“L”和“G”;在不包含跨性别者时候,它就变成“LGB”;它也可能加入两个“Q”来代表酷儿与疑性恋,变成“LGBTQ”或“LGBTQQ”;加入一个“I”来代表双性人者,变成“LGBTI”;加入另一个“T”来代表变性者,变成“LGBTT”;加入一个“A”来代表支持同性恋的异性恋盟友(straight allies),变成“LGBTA”。

事实上,群体内部也并非没有争端,源头在于“是否忠于LGBT群体”和“主流组群的优先平等”——有人认为某些称呼具有一定的政治正确和灰色范围。

对普通人来说,这些大方向的定义或者强烈的政治色彩有时并不影响我们对这个群体的看法,大多数的人只知道“同性恋”(尽管早期这个词语被认为含贬义),“变性人”等词汇,并对此持以反对态度。尤其是在一些宗教文化浓厚的国家,接受度更是小得可怜。

LGBT相关超话的删除,网络销户,将同性之爱定为心理疾病等等,只不过是喜欢了同性别的人,为什么就十恶不赦了呢?汉朝的大多数皇帝都有男宠,为什么现代人的思想反而僵化了呢?

前段时间有一条新闻,在文莱,同性恋和通奸罪将被处以石刑(一种钝器致死的死刑执行方式),并且,只要有目击证人或自行承认,即被认为有罪。毫无疑问,歧视是板上钉钉的,人权的侮辱和对广大异性恋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但又能怎么样呢?大环境对LGBT的包容还不够。

同性恋群体不是没有发过声,但是社会中的大部分人都不会站在他们那边。大家都觉得“对”时,只是异于常人的性取向反而被定义为纯粹的“错”,这是何等可悲的现实。如果同性恋被认可,相关婚姻法律颁布,那么形婚,骗婚的情况会不会减少很多?因此而饱受折磨的“同妻”想必也会大量减少。

一个简单的逻辑:社会大方向抵制同性恋→老一辈强迫同性恋者与异性结婚→同性恋者形婚,骗婚情况出现→“同妻”数量增长→社会对于同性恋群体更加排斥。于是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无论是对于同性恋者还是社会中的广大人士。


我认识有一个叫小槐的女生,大学快要毕业了,她决定向母亲承认出柜。

很多人对于她的选择很是不解,作为一个各方面业务能力都十分突出的人,她竟然喜欢同性?她对这些真的不是一时的好奇吗?而我由于对这个群体十分关注,所以非常理解她。

出柜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一边是家人,一边是爱人。她不想伤害父母,却也必须给心爱的人一个身份。在一个周末,母亲在厨房收拾碗筷,小槐像往常一样帮母亲整理餐桌,她眼神有些飘忽不定,但最终还是开口了:

“妈,我有恋爱对象了。”

“什么时候带回家来吃个饭?”

“可是妈,她是女孩子。”

女孩子也要吃饭的呀。

我相信屏幕前的你一定不由自主地笑了。

这是一件好事,是值得祝福的。因为很多家长都无法理解儿女的选择,有的甚至会引发家庭矛盾,造成很难看的局面。而小槐的结果却是广大同性恋者梦想中出柜的过程:没有争吵,没有难堪,一切都那么顺其自然,就像本该如此一般。

爱情,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 人这一辈子更不是为了繁殖而活,仅仅因为他们是少数派就“歧视”他们,这和小学校园里学生们的“霸凌”有什么区别,更不用说强制改变一个人的性向(严格来讲性向是无法被外力改变的)。

曾经有看过一部电影,故事背景是一个性向反转的平行世界。女主爱上了一个男孩,她被同学发现是异性恋而成为耻笑和欺凌的目标,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这部片子里女孩所经历的一切都来自于现实生活,是世界上很多同性恋青少年每天所经历的人生。

这部影片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歧视同性恋的事实,与2017的一部神剧《美丽新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妙。真正达到了“将心比心”的境界,同时也让许多非LGBT人群深有感触。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对待LGBT相关人群呢?

存在即合理。 在他们眼里甚至不奢求认可,只是希望得到尊重与理解。用盛行在饭圈的一句话来讲:可以不爱,请别伤害。我们不懂深奥的哲学,但是可以尝试着去理解动人的爱情。

截止2017年12月7日,全球有26个主权国家和1个地区全境同性恋婚姻合法,包括美国、加拿大、南非、阿根廷、乌拉圭、巴西、哥伦比亚、新西兰、挪威、瑞典、冰岛、丹麦、芬兰、荷兰、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爱尔兰、卢森堡、斯洛文尼亚、德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马耳他、奥地利。或许我们都应该感到庆幸,同性恋者并非毫无容身之地。

其实就现阶段来说,对于娱乐圈这边,同性恋者一词反倒是出现最频繁的。网络媒体疯狂炒作,捆绑营业,为了热度假装暧昧的更是多如牛毛。可笑的是,他们又非常抵触同性恋者,一旦某个公众人物有一点苗头,就仿佛犯了天条。媒体营销总归是有在控制评论的,恶意传播却是给键盘侠发育的温床。

《速度与激情》中的米歇尔·罗德里格斯(双性恋),《暮光之城》中的克里斯汀·斯图尔特,《X战警前传:金刚狼》的特洛耶·希文(我们一般叫他戳爷),《春光乍泄》里的哥哥张国荣,歌手黄耀明,还有名嘴蔡康永。这些大都是接受度较为广泛且知名度较高的公众人物,他们明知出柜可能会为社会所不容,但是还是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然而有这么一个人,作为旁观者我并不知道她真实的性向,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直女假装铁T博关注,但她确实因为与LGBT扯上关系而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

Sunnee,火箭少女101成员,外形帅气,舞台表现力极强,艺人素养极高。在综艺《创造101》刚刚播出时,她的镜头是相当多的,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后来竟然少的可怜。我有意在网络上查了一下,发现有人拍到Sunnee抱住节目里的女生,而且还有人以讹传讹说Sunnee要强吻那个人?

营销号疯狂带节奏,原因居然是Sunnee酷似男孩子的外形?简直可笑至极,竟然还说出了“铁T”这种话。网友们也是捕风捉影,一下子就把Sunnee打到了尘埃里,甚至有人欺负她不懂中文送她带有不雅字体的衣服,仿佛她做了多么天理难容的事。

中性风近年来刮得很猛烈,雌雄莫辨也成为了美的象征。外形穿搭本就是一个人的爱好,什么时候成为了判断性向的第一要素?而且在现实生活中, 女同性恋不一定非常爷们,男同性恋也不一定娘 ,只凭外貌判断是多么肤浅。

以前听过一句话:“ 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没有人可以评价和干涉他人的生活,就像前段时间不知道哪里的游行中有个特别显眼的牌子,上面写着“别人结婚,关你屁事”。

很多人对于同性恋者的圈子避之不及的一点在于艾滋病,滥交等恶性的因素,但人们似乎都忘了,这在寻常的异性恋里也会发生,所以说到底也不过是偏见而已。 一个人最大的恶意就是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别人,并一直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然而个人的标准是无法衡量别人人生的。


为什么大众不能看到LGBT人群美好的一面呢?

沈氏夫夫的故事想必不用多说,早就在网络上传开了。他们两个结婚的时候头条更是疯狂推送,掀起了同性之爱的热潮。今天要讲的是另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伦敦有一对同性恋人,Michael每天都会给自己的另一半做早餐。从2013年开始一直到2017年,1300多天每一天都不重样,从英式全餐到日本料理,从印度炒饭到油条包子(柠檬树下你和我),摆盘还都特别精致,被网友称为“Symmetry Breakfast”(对称早餐)。虽然现在已经是2019年,但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

四年的时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先不说感情方面,单就1300多种早餐就令人头疼万分,而Michael却把这当成一种享受,有什么是比看到爱人的期待和惊喜更让人雀跃的呢?

Michael告诉我们,2013年他们刚搬到伦敦时,两个人的工作都很忙,下班时间不固定,每天只有早餐时间才能凑在一块。于是他们买了一张餐桌,约好了每天一起吃完早餐再去上班。为了让这短暂的时间饱含温情,为了爱情的保鲜,他开始想方设法让早餐变得可爱,就连成为网红,也不过是因为对另一半的爱意罢了。

有人对他形容“用早餐给男友写情书”,我认为是十分贴切的。世上怎么会有如此浪漫的恋人呢?

其实在这方面人们一直对此类人群认识不清,认为这些少数群体是社会败类甚至毒瘤,觉得他们一无是处。但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同性恋者对自己的配偶要求更高 ,这一点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看出。

人们大都对于异性有着极强的忍耐度,也更容易发现异性身上的优点而忽视缺点。同性则不一样,尤其是女性,欣赏同性已是难得,就更不用说爱了。因为异性之间有着天生的吸引力,而同性则需要优秀到足够忽视性别才能吸引配偶的注意。举个例子,除了性别不同,两个人的身家和能力都一样,你会先发现并承认异性的优点还是同性的优点呢?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其实有时候,同性恋者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认知是非常清楚的,只有自己变得强大才能无视周遭人的言论。因此他们更加努力,比如蒂姆·库克,苹果公司现任CEO,乔布斯的指定接班人想必不用多说;世界各大时尚品牌,如阿玛尼等的设计师都是同性恋者,上文提到的沈氏夫夫也是不俗。

并不是说异性恋就不优秀。只是同性恋者们作为少数群体,明明遭受着大众的排挤,却也能阳光面对生活,不和骨子里的欲望对抗,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这一点是十分令人钦佩的。

文章的最后,我要说,同性之爱这条路太过难走,不知道有多少人曾在深夜里咽下眼泪,所以我并不鼓励各位成为这样的人。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LGBT人群的境况并公平地对待他们,也希望每一对同性恋人能够得到大众一句真挚的祝福。

Love is love.


References

酷儿

来自英语“Queer”,其本意指古怪的,与通常的不同的,与odd同义。20世纪,由于这个词的起源,以及很多环境的影响,这个词成为另一个带有贬损意味的对同性恋的代名词。

尽管很多人是在反同性恋的立场上使用酷儿这个词,但20世纪80年代,在同性恋内部,这个词被广泛地使用。它是指那些对性爱表达方式所持立场与传统标准不同的人,而这个人不一定是同性恋。

许多同性恋、变性者、双性恋、甚至部分性爱方式与传统一夫一妻异性婚姻有所不同的异性恋者接受了酷儿这个称呼,通常这个词还含蓄的包含只因为他们是这样而受到压迫的含义。


疑性恋

Questioning,人类性别取向之一,也就是“LGBTSQQ”的最后一个Q,与流性恋(fluxion)混用,特制那些不愿意被贴上明确性向标签,或者对于自己的性向存疑的人群,涵盖了性别光谱里的其他多样性认同,也是反对贴上性向标签的标签。


关于题目

1860年代出现了专门代指非异性恋的最接近中立的词汇是“第三性”,只是没有被广泛接受。


想说的话

每年的5月17日,是国际不再恐同日。

1990年的5月17日,WHO(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2002年的5月17日,德国撤销了对同性恋者的判罪;2004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正式成为全美第一个将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份;2006年,国际性少数人权会议正式定当天为“国际恐同日”;2010年,葡萄牙成为世界上第八个承认同性婚姻的国家。

在这一天发布这篇文章,也是希望我们能和这个节日确立的初衷一样:不再对这样一个努力争取和平的少数群体持以曲解、蔑视、排斥、仇恨和敌视的态度。

Peace and love.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