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张伟龄

2020-03-03

张伟龄  · 简书  ·  · 2020-03-03 20:40

教练(二)

传统企业管理中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没有找到释放员工潜能的两个开关,一是责任,二是觉察。

这两个开关界定的是员工能力范围内能承担的责任。

用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胡萝卜加大棒管理员工,对应的是生理需求、安全感、归属感这几个比较低的层次。而员工最好的才能,只有当他感到被尊重、感到可以从这个任务中得到自我实现的时候,才会被调用出来,否则他就没有奉献出来的责任。这可不是胡萝卜加大棒就能收买的,也不是强调几句爱岗敬业就可以解决的。

既然完成这件事是员工的责任,那领导就不能代替他做决定,而应尽可能用提问启发他们的想法。即便答案跟领导想的不完全一致,即便领导无比确定他们的方案没有自己心中的那个好,只要没有大问题,都要愿意给他们尝试的机会,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当领导发自内心地相信员工的智慧,员工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他被尊重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这让他跃跃欲试,渴望把事情做成,来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因此,工作中的挑战会变成他们追求自我实现的机会。这时候责任产生了,他们潜能释放的第一个开关成功开启了。

如果责任解决的是动机问题,那么还需要同时解决潜能释放的能力问题。有时候员工想做好,也不是一下就能做好的,因为他很可能不知道往哪个地方使劲。这时候就需要领导来调动员工的自我觉察能力。

所谓觉察,就是通过主动的思考和观察来收集有效的信息,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决策依据。觉察可以分很多领域,包括语言逻辑、身体状态、情绪状态、人际关系、物理环境等等。每个人擅长的领域不一样,可能在这个领域强,换个领域他就是个榆木疙瘩。

比如,项目经理对书面的语言逻辑很敏锐,写项目报告很流畅,但一上评审会就紧张,做汇报状况百出。

怎么办?

可以这么提问:“在刚才汇报的时候,你在台上是什么感觉?如果用1~10分打分的话,你觉得你当时的自信程度可以拿到几分呢?”这个说的是对情绪状态的觉察。

“上台后,你的呼吸节奏是什么样的?”这个让他开动对身体状态的觉察。

“你看下边几个大领导的反应,他们都是什么表情?你觉得哪些人是认可的,哪些人不满意,哪些人无动于衷呢?”这是在促进对人际关系的觉察。

在这样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员工不得不持续地保持专注和思考,一种内在的觉察自然地发生了,员工的很多错误会得到自我矫正。这样就可以期待他在下次项目汇报时拿出更好的表现。

教练型管理通过提问和对话的方式,精准触发责任和觉察这两个开关,以激发员工潜能。而真正高质量的提问和对话,光靠即兴发挥、毫无章法的闲聊可不行。

所以,GROW模型提供一整套提问和对话的方案,明天继续~~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