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舍与得_9498

犯错的经典八问

舍与得_9498  · 简书  ·  · 2019-05-28 21:32

今天小宝的老师在群里发了这样一个内容,我细细看了一下,并把我的感受写了下来。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这是孩子和家长在发火之前进行沟通,以此了解事实真相,给予孩子讲清他所理解的事实。)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了解孩子的感受,并把其描述出来,可以帮助孩子缓和情绪。)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最害怕孩子一说话大人就评论,导致孩子最后什么都不敢说,不能说,害怕说。彼此之间的隔阂就出现了。)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在开始的时候,孩子会很茫然,等待你的回答,他会觉得你的回答是对的,想顺着你的话,避免犯错让你批评。)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让孩子预设一下后果,推测一下不同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不同,扩大孩子的认知面)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通过比较分析,孩子就能选择结果比较好的行为,如果不行,有的结果也需要让孩子承担一下,当然,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信任)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并且表示支持。

当孩子说出自己希望如何帮助他时,大人一定要积极表示支持。或许孩子会说自己就能解决,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加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做孩子坚强的后盾,让孩子内心强大,有踏实感)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并对以后出现类似的事情便有了一定的处理方式了。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检验反思能力)


总结经典八问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