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月凡Eileen1010
澳洲民宿旅游 素食瑜珈 职场写作
今天看啥  ›  专栏  ›  月凡Eileen1010

吼出了心脏病,能怪孩子吗?

月凡Eileen1010  · 简书  ·  · 2019-01-05 13:48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心理学有个术语一一“自利归因”,通俗来讲,就是把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归结为对自己有利的那种情况。

比如说,考试没考好,你怪老师教的不好;考好了,你觉得是自己聪明、努力的结果。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表现完美,孩子懂事听话,如果不是如此,就认为是孩子的错,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打骂虐待。几乎大多数的父母,都曾失去控制,对年幼的孩子吼过。只不过有人偶尔为之,有人天天为之。

殊不知,当我们大吼大叫时,始终观察着我们、把我们看作唯一依靠的孩子,会形成对自我、对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它还会投下的长期阴影,让他们在青春期时状况百出。而你自己,朝孩子倾泻怒气之后,看到他一言不发、精神涣散又或者满怀怨气,也会陷入羞愧、难堪,甚至痛苦绝望之中。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宣泄怒气对自己和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它可能让你更加愤怒,让你沉浸在生气的态度中。作为父母,你很辛苦,你在尽力做好,虽然曾经或以后仍然可能犯错,但改变永远都不晚。不要一直自责,也不用羞愧,你意识到需要改变,就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通常,当你感觉孤立无援、睡眠不足,或者时间紧迫时,吼叫可能随时爆发。观察自己的想法,关照自己的健康和情绪,然后追踪到行为的根源,是减少吼叫的关键过程。如果你的吼叫来自遗传,面对童年的经历,尽管未能完全遗忘,但你可以原谅父母的错误。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同样对你大吼大叫,请你选择为人父母的方式,而不是受到你父母作风的遗传。

你是孩子正在学习着的榜样,所以想一想,你的选择将产生的后果,你的选择会教给孩子什么?孩子就像摄像头,日夜看着你,从你的一举一动中学习。你经常发火,孩子就学会了不耐烦;你细致耐心倾听,孩子就学会了同理心。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吼不叫》一书是由美国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女士所著,她曾先后在美国、非洲、印度的医院与科研机构工作,参与多个精神健康项目,同时还是“童年时代的事情”(ChildhoodMatters)和“NuestrosNios”父母热线的创始人。

她的研究表明,大吼大叫时的智商基本为零,它让你无法感受除了愤怒以外的情绪,其实你可能还有着恐惧、悲伤、失望、羞愧种种情绪。尤其是羞愧,对自己的不满,让你对孩子也难以宽容,你会用吼叫孩子来掩饰自己的羞愧和失控。

另外,很多父母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睡眠不足,匆忙吃饭,加班加点,没有时间锻炼。这些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让你更加焦躁和易怒。很多祖辈在带孩子时也会因为精力不足,容易发脾气。我们需要明白并且改变,健康状况不佳使人疲劳、易怒、爱发脾气,更没有充足的精力去体贴幼小的孩子。

如果你能设身处地去体贴、发现、理解孩子,回忆自己在孩童时期的各种不堪,真正体量孩子们在应对周遭世界、老师、同学,作业时感到的困惑、吃力,有时甚至害怕。同样,当你看到自己的错误、困扰、焦躁和缺乏经验时,对自己怀抱自我同情也十分重要,学会放下,学会适可而止。一个班里有孩子考第一,势必有倒数第一,谁都无法改变,只能接受。在心中接纳孩子和家庭成员各自的不同,你的脾气就会越来越少。

时刻培养同理心,随时随地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尝试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他想诉说什么,告诉孩子你能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如果你能在情绪变得激烈前,就注意到自己身体与内心的反应,就可能在情绪激化、损伤亲子关系前平静下来。避免吼叫,还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技巧,用悄悄话代替吼叫。如果孩子没有按照你的要求穿好鞋,你可以走近她,安静地站着,放慢语速悄悄对她说,请你把鞋穿上。不用吼叫,悄悄话也可以把你的要求表达得清楚直接。

同时,不要太苛责自己,改变习惯是艰难的,不要期望一夜之间彻底改变。如果你已经冲孩子大吼大叫了,真心地道歉可以很好的修复你与孩子的关系。而且孩子通过观察你来学习如何对待他人,如果你在发脾气之后向孩子道歉,孩子也就学会了犯错之后,要向别人道歉。

有时候,你可能面临离婚和分居,养育孩子的重担全部压在你一个人身上;或者孩子在两个家庭之间切换,不能适应家庭破碎的事实。自己的沉重压力与孩子的不适应碰撞,吼叫更加容易发生。这时,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对孩子的适应期保持切合实际的期望,为孩子设定底线和规矩,不要忘记告诉孩子,离婚不是他们的错。

图片发自简书App

总之,孩子们只是复印件,如果有错误要从原件上找出来,及时改正。好好爱孩子吧,他们转眼就长大了,你追都追不回来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