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朱利安_AI产品经理

给呼叫中心带来效率革命的AI智能解决方案

朱利安_AI产品经理  · 简书  · 产品  · 2018-08-11 22:27

近期和客户聊天,对于客服行业中呼叫中心业务整体解决方案有一些想法,脑洞了一个呼叫中心AI智能解决方案,分享下。


其中的新型人机交互的配合非常让人向往,虽然现阶段实现起来难度很大,但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相信终有一天,人类辅助机器的阶段一定会到来。


这里解释下人类辅助机器的定义,参考了自动驾驶等级的分类

自动驾驶中,从纯人工到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可以分为L0-L5等级,其中L2-L3等级的巨大区别在于人是否可以完全放开让机器驾驶。

· L2阶段,是人主要驾驶,机器来辅助人进行驾驶;

· L3阶段,是机器主要驾驶,人来辅助机器进行驾驶


类比到客服,客服工作的发展一定也是从现有的无机器辅助,逐步过渡到机器辅助人的阶段,最终过渡到人辅助机器的阶段


· 传统呼叫中心遇到的问题

传统呼叫中心中,客户进线的电话通过IVR直接分发到不同的坐席,电话坐席直接1V1处理所有的来电。

但是这种1V1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这里不一一枚举,举个最常见的问题——弹性不足


弹性不足

当外呼电话激增的时候,由于电话坐席采用的是1V1,海量的电话过来时,能处理的量是有明显的天花板的,就会造成大量的电话无法打进的问题。

更为可怕,当无法打进的电话量超过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引发滚雪球效应

用户接听到忙音后,挂断电话又再次发起呼叫,本来一小时内处理2K通电话已经忙不过来了,呼不进的用户又重复拨打,导致电话量虚增,电话更加打不通——滚雪球效应


所以,缺乏弹性,导致在电话量激增时难以消化,疲于应对。


· 呼叫中心AI智能解决方案-整体架构

这是脑洞的呼叫中心AI智能解决方案的整体架构

整体的思路是将设立多个拦截层,一层层的拦截用户的来电(这里的拦截是指分层解决问题,同时将当层不能解决的问题过滤到下一层,不是故意不接听用户电话的意思,成功的拦截是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同时用户满意度不低


例如有300通来电,传统的呼叫中心,这300通来电最终都将导向1V1的电话坐席处理

但换成呼叫中心AI智能解决方案


300通来电

· 经过拦截层1-AI智能路由,拦截10通无效/恶意来电

· 再经过拦截层2-智能客服层,拦截100通简单的问题来电

· 再经过拦截层3-最先坐席拦截层,拦截150通中等的问题来电

· 再经过拦截层4-电话坐席拦截层,拦截最终剩下的40通电话


从最初的300通电话,经过系统各层拦截,到最终的1V1电话坐席,可能只剩下40通电话

(以上数据均为为了说明而虚构的数据)


为了方便后续的说明,定义明确下一些概念

· 电话客服

指通过电话和客户进行1V1电话通话的客服

· 在线客服

指通过IM设备(类似微信,千牛等)和客户进行文本对话的客服


下面来具体讲解下每层的拦截方式


· 拦截层1-AI智能路由

所谓的路由,就是将不同意图的来电经过引擎分析,分发到合适的路径上(这个技术线上


过往采用的IVR分发方式,普通话请按1->话费充值请按1,效率低不说,体验也差,一旦错误选择路径大多数人选择都是直接挂断电话。

而AI智能路由的出现,通过ASR+搜索引擎,使得用户在进线后,直接说出“我要充值话费”,直接分发到话费充值的线路中,实现更好的呼叫体验。


这里涉及的技术主要有三个

1. 语音引擎

ASR,将用户的语音转文本


2. 语义分析引擎+搜索策略引擎

将获取的文本内容通过语义分析引擎进行解析,再通过搜索策略引擎,找到对应策略,实现分发


上图中

路径①,实际上是将用户的话语解析后,分发给了不同的业务机器人处理

路径②中,由于用户是来投诉的,这类问题不适合分发给业务机器人,所以直接分发给了一对一的电话坐席人员。


3. 恶意呼叫模型

通过黑名单库,异常行为模型等,实现对恶意呼叫的拦截


· 拦截层2-电话机器人

进入拦截层2后,收到路由分发的问题后,机器人开始处理

1. 理解用户问题

2. 找到问题对应解决答案

3. 根据置信度判断

    · 回复问题的置信度高(机器人认为自己回答的准确率高),机器人直接回复

        · 通过TTS,将回复的文本内容合成语音,返回播放给电话进线用户听(上图中的路径③)

    · 回复问题的置信度低或用户明确要求转人工的,机器人将问题交给人来回复(上图中的路径④)


不同业务机器人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 闲聊类的机器人,采用Chat模型(类似微软小冰),专门用来和电话瞎侃,例如讲讲笑话,唱个歌等,但这种较少。

· 业务咨询的机器人,采用FAQ模型,用户电话问的问题,ASR转译理解,找到对应的答案,再通过TTS语音合成音频,将答案播报给用户;

· 业务办理类的机器人,采用填槽模型(任务型),用户电话要求办理的业务,直接进入对应的场景,TTS合成语音引导用户办理;


这里涉及的技术主要两个

1. NLP+深度学习技术

FAQ模型

任务型模型

chat模型

2. TTS技术(文本转语音)


· 拦截层3-在线1对多在线客服(重点!)

当机器人认为自己回复的问题置信度不高的时候,就会将问题抛给在线坐席。

在线坐席通过文字同时和多个用户进行对话,如下

1. 坐席首先在IM对话窗上查看客户进线以来问的问题和机器回复的内容,了解背景和提问内容

2. 坐席在电脑根据AI坐席助手的提示信息,点击推荐回复内容并编辑,迅速回复用户问题

3. 回复内容通过TTS合成语音,播放给用户听

4. 若存在不适合让在线客服继续通过文本合成语音方式回复客户的


这个环节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电话坐席的效率之所以存在弹性不足,就是因为电话通话过程中必须是1V1的形式,而ASR和TTS技术的出现,打破了电话回复必须用人说的限制,使得在线坐席也能和客户进行“电话”通话,实现了电话通话的1V多模式!!!

用户电话 --(ASR)--》在线坐席  & 文字回--(TTS)--》用户电话 

这里涉及的技术主要两个

1. IM技术

2. TTS技术(文本转语音)


如何AI坐席助手来提高在线坐席文本回复的效率,下文再讲。


· 拦截层4-电话1对1客服

当前面的拦截都无效的时候,最终电话才会分发到电话坐席上,电话坐席和用户直接1V1电话沟通。

在沟通的过程中,AI坐席助手也能实时辅助电话坐席,提醒相应的知识点,告知回应话术,进行流程导航等等。


· AI坐席助手

所谓的AI坐席助手,主要是面向坐席提供辅助能力,例如

1. 知识点提示

当用户咨询业务时,坐席助手能直接在界面上显示对应的业务知识,在线坐席直接点击知识点回复用户,电话坐席照着机器人提示的知识点直接回复用户业务咨询

2. 话术提醒

当用户提出各种刁钻问题,或提出异议时,坐席助手可以提供话术思路辅助,供坐席人员查看

3. 流程提醒

用户需要办理相关业务时,坐席助手可以提供业务办理的流程提示,路径提示等,相当于业务说明书,坐席人员直接查看照着办理即可

4. 情绪监控

当坐席情绪出现异常时,坐席助手可及时安抚或警示坐席,避免问题升级


· 评价

1. 带来的收益

1)提升单客服效能(降低人力成本)

这种新型的人机协作带来的最大的收益在于拦截层2和3

通过机器和在线客服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将1V1的电话通话转换成了1V多的AI+在线客服+电话坐席通话模式,同样解决了用户问题,但是带来的效能提升高达7-8倍!!!

换句话说,原本需要8个人力才能完成的内呼接听电话工作,现在上系统可能仅仅需要1个人力就能完成,降低了87.5%的人力成本,这笔账,怎么算都非常可观:0


2)降低管理难度

在传统的呼叫中心中,在线客服电话客服是分属于不同组管理的,培训分开,排班分开。

遇到事情,例如电话呼叫量激增,在线客服想帮忙可能由于未经培训,或电话机不够,无法帮上忙,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电话进线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但是一旦通过系统实现将电话客服大部分转换为在线1V多客服,这部分的在线1V多客服既可以来源于电话客服,也可以来源于普通的在线客服,人力可以混合排班,提高人力可复用性。


3)降低培训成本

由于在线1V多客服人工1V1客服,都采用了辅助机器人进行辅助,过往可能需要培训2个月才能上岗的客服。

但采用这种新型的人机协作,可能经过简单的1周培训即可上岗,配合辅助机器人完全能回复用户的各种问题,并且可以通过路由模型的优化,将简单的问题分发给初级客服,复杂的问题分发给熟练客服,更能确保经简单培训的客服回复问题的质量。

由此,原本60天的培训压缩到7天,也能很好的降低培训成本


2.存在的难点

1)拦截层2和拦截层3的配合

整套系统中要尽量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长,重点在于电话机器人和1对多支线客服之间如何无缝衔接,这是非常苦难的。

需要持久不断的打磨系统,例如提高机器人回复的准确率拦截更多的来电,提高TTS的音质让其听起来更像真人,通过AI坐席助手让在线坐席能在1-3秒内回复一个问题等等

这些都是不简单的


2)用户体验的兼顾

整套系统的设计,由于采用了机器人回复,用户体验和真人比是有所下降的,如何去平衡用户体验?

拦截层2和3的配合处理不好,会出现让客户长时间等待的问题,会不会导致更多的投诉产生,如何去解决?

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但是如果能做到10%的客户体验损失,带来70%的成本降低,带来5%的业务量的下降,且70%成本>>5%业务量下降损失+10%客户体验损失,那么我认为这笔买卖非常值得做的


3)整套体系的磨合

任何一个拦截层单独拿出来都是非常复杂的逻辑和技术,需要长时间开发和优化,整套系统的拼接更是不可想象的工作量,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巨大。

即使能上线,后期的维护也存在很大的压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实际整套的解决方案中,路由模型,电话机器人,电话客服,坐席助手现在都已实现,需要攻关的仅有在线1V多客服,如果解决了上述的三大难点,相信一场呼叫中心的效率革命将会出现,期待呀~


好了,脑洞完毕(以上内容纯属脑洞,有误欢迎大神指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