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子吟_
吾名子吟,叫我小王就好啦。 一蓑烟雨任平生。 活在地球上的neverland居民。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子吟_

The Trigger of Bosporus|四、新生的蚂蚁

子吟_  · 简书  ·  · 2017-11-26 16:04

伊斯坦布尔的质子中心是一座漂浮的嵌套球形建筑,外部的大球壳充当主要的办公区域,内部则悬浮着三个更小的球,这三个小球各自有其用途,之间通过更小的球体通行。从官方的介绍中可以知道,这三个小球象征着质子内部的三个夸克,更小的球体则充当着维系质子结构的胶子,整座建筑由磁悬浮维持,和地面没有任何接触点,同时由独立的聚变反应堆供能。

用任何实体几何形状去描绘微观粒子的想法都是很可笑的,更不要说夸克理论早就落伍了,但却没有人会公开指出这一点——这座建筑物正是伊森·格林的继任者,公司现任董事长亨利·汤姆逊的杰作。这位亨利先生对活在伊森·格林的阴影当中相当不满,可伊森·格林留下的那些规划正是公司能够不断盈利的基础,他没法更改,故而他只能从其他的方向着手建立自己的威信,比如,花费巨资建立一座前所未有的,“漂浮”的公司总部,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亨利先生一直把质子中心称作自己的“空中花园”,试图把自己和那位亚述的国王联系起来。

当彼得把车停在质子中心的下面,和将军一起出来的时候,才感受到这座建筑物巨大的压迫感。他暗自腹诽,这根本就不像轻盈的质子或是华丽的空中花园,倒是和西西弗斯永远推不上山的巨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伊森·格林公司的接待很简单,毕竟这是一个不对社会公开的会议,各方对这一点倒是很有默契,都选择了比较低调的方式参会。作为将军的助手,彼得自然也有出席的权利,两位接待人员带着他们走进一个球形的运输舱,从质子中心外部球壳上的入口直接进入。

会议将在内部三个小球当中的一个举行,在飞过去的过程当中,彼得注意到他们所乘的运输舱和其他往来的运输舱有所不同——舱体接近透明,同时速度更快。如果一个恐高的人乘坐,只怕会受不小的刺激,也许伊森·格林公司就是想给将军一个下马威?那他们就太愚蠢了,空军出身的将军一脸淡定地思考问题,甚至没有注意到导航员对于质子中心的介绍。

阿列克谢抵达会场的时候正好2点,在场的众人都站起身来向他致意,将军只是略微点了点头,就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示意会议可以开始了。彼得本以为这只是一项军事武器的研发计划,可他看了看参会人员,就马上意识到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技术与发展部的官员,国防部的其他将军,环境修复与保护部的部长,甚至连右执政官的秘书都出现在会场上。

还不等他继续左顾右盼,会场的灯光已经暗了下来,伊森·格林公司那标志性的苹果树logo在他们面前浮现出来。CEO蒂姆·罗森从不知道什么地方冒了出来,试图用他的笑容缓解会场微妙的气氛。

“女士们、先生们,尊敬的阿列克谢将军阁下,欢迎来到质子中心。”

彼得心想,后面这句单独的敬语是在表达他的不满吗?他们对将军的“主动”参会一定有所忌惮吧。想想也知道,为了启动这个计划,他们一定打通了各个相关部门的某些“关节”,这其中当然没有这位洁身自好的将军。所以,当将军极其少见地主动参政,把蚂蚁计划定性为“国防项目”时,伊森·格林公司并不好受。他突然意识到,将军并不缺乏政治手腕,因为这个时机很巧妙,两位执政官即将面对大选,自然不会在这个节点反对将军的意见。

“半个世纪之前的那场战争,让整个人类文明几乎毁于一旦。在座的各位,都或多或少经历过战后混乱的三十年,像我这样在那三十年间出生的更不在少数。我们被称为“蒙面的一代”,只因为从出生开始,我们就要戴上面罩,来躲避无处不在的辐射颗粒。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失去了太多。”他低下头,似乎在缅怀什么,又接着说道,“我的两个兄弟都没能活下来,一个死于肺病,另外一个先天畸形,在忍受了九年的痛苦之后摘下了他面罩,跳进了塞纳河中。”

“然而,即便是地狱也有尽头,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让我们有请——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师——伊森·格林先生!”

他的话无疑在会场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除了阿列克谢将军以外的每个人都在想,难道他还活着?

直到一个全息的影像出现,人们才安静下来。这应该是在伊森·格林生前录好的,一直保留在伊森·格林公司的影像资料。这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留着两撇小胡子,眼神犀利,双手抱在胸前,侧身站立,让人不由得想起二十世纪初的那位技术狂人。

“……计算机模拟证明,建立在混沌理论上的区域性气候调节是完全可行,我把它称作‘阿涅弥伊’系统,如果使用黑海作为基底,我们至少能保证两千万人的生存,甚至更多。但‘阿涅弥伊’并非是最终的解决方案,要想彻底净化这个世界,我有一个更加高效而全面的构想,只是,依靠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但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最多一百年的时间,你们这些后继者最终能把它完成。到那时,人类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影像渐渐消失了,彼得觉得这可能是一段剪辑,伊森·格林显然还说了些什么。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才知道,这个名叫蚂蚁计划的项目竟然是伊森·格林本人提出的!作为黑海联盟的缔造者,他的建议几乎就跟宪法一样。如果阿列克谢将军打算反对这个计划(至少在他看来将军的确打算这么做),那无疑是在跟整个黑海作对。

CEO蒂姆·罗森的声音再次响起,“众所周知,因为‘阿涅弥伊’的存在,如今已经有三千万人生活在完全干净的环境中,这比伊森·格林先生预想的还要多。而我们这些后继者,也没有辜负这位伟人的期待——他所说的技术难题,已经被我们攻克了。”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女士们、先生们,我宣布,让‘蚂蚁计划’改变世界的契机,已经到了!接下来,有请我们的高级技术顾问,陈杨先生给大家介绍计划的具体细节。”

一个典型的亚洲面孔走了上来。这在黑海很少见,那场大战加深了人类之间的藩篱,一个东方人想要在黑海墙内生存很难,更不要说用这种典型的中国名字。

台上的亚洲人用了接近两个小时才做完这场冗长的报告,这比预想的时间要长。只因这场报告本来是面向D.T.D和D.E.C.E.R的调研专家的,而现在却多了一批“外行人”,他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解释那些复杂的科技名词。

同样,因为这个原因,彼得也基本弄清楚了这个计划的真面目。他不得不再次感叹伊森·格林的能量之巨——倘若这不是伊森·格林遗留的方向,光是计划所需要的极高的研究成本,就会让这个项目胎死腹中。

在外行的彼得看来,蚂蚁计划的原理其实很简单——通过纳米级的机器“蚂蚁”收集散布在空气的放射性颗粒,然后将其“消化”。仅此而已。

然而,想要把这个计划实现,可谓难如登天。计划当中每一项技术难题的解决,几乎都是该领域的一次突破。

首先就是要解决的就是“小”。伊森·格林留下的数学模型说明,想要让这些蚂蚁在世界范围内活动又不引起其他生态问题,就必须让其大小保持在纳米级。而想要制作纳米级的机器人,就必须要面对“量子隧穿”这个壁垒,制造出纳米级的微型处理器。在人类科技停滞的几十年里,这一直都是个问题。黑海联盟为了在世界上取得领先地位,也一直不遗余力地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为此跟伊森·格林公司有不少的合作。最终,他们制作出了利用中微子通信的纳米级处理器。

后续的两个问题,分别是如何把收集到的放射性颗粒无害化,以及如此小的机器人该采用什么供能。为此,伊森·格林提出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即将放射性颗粒作为燃料电池的能源,给这些微型机器人供能。为此,必须加速这些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过程,收集衰变过程当中释放的能量,同时将其无害化。

还有诸如定位系统、防盗用等等的问题,也都一一有了解决方案。

之后,陈杨陈述了蚂蚁计划的诸多好处,这个计划不仅仅是净化世界这么简单,对于
黑海联盟国际地位的提升,在国际贸易当中的优势,也是有巨大帮助的。更不要说,这个计划以后还有其他的用途,诸如传染病的控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等等。看到显然心动的各部官员及专家,彼得不由得有些疑惑,将军为什么试图阻止这个计划呢?以他对将军的了解,如果不是试图阻止,他是绝不会横插一脚的。

阿列克谢将军在整场会议当中一言不发。

在去伊斯坦布尔上城区的路上,彼得几度欲言又止。

“想问什么你就说吧。”彼得并不是一位军人,阿列克谢也就没有苛责他的犹豫。

“将军,你不想让这个计划进行下去,对吗?”

“没错。”

“为什么呢?我是指,这个计划看起来有什么问题吗?如果世界恢复原貌,您不是也能回到故乡吗?”彼得早就知道将军来自遥远的圣彼得堡。

“这些小蚂蚁,如果被当做武器怎么办?如果被当成无孔不入的间谍怎么办?你想过这个问题吗?”将军答道。

“……”彼得这才意识到,将军在担心什么,军人都是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吗?“那您为什么不在会场上提出这些问题呢?合理的管理,或者由政府部门来运转这个计划,都……”

“因为,他们没有说全部的实话。在得知真相之前,任何贸然的行动都有风险。”将军打断道,“今天的发布会,有个巨大的疑点,以你的聪明,应该能想到的。不要被这个计划的前景蒙蔽了双眼。”

疑点?发布会的疑点……彼得思索了片刻,突然意识过来。态度!伊森·格林公司的态度!

阿列克谢看彼得意识到问题的关键,便替他说了出来:“伊森·格林公司掌握了整个黑海10%的财富,这还只是摆在明面上的。如果他们想要做什么,完全可以自己做,就算联盟不允许他们也有办法暗自解决。然而,不管是他们的CEO,还是那个来自亚洲的技术顾问,都摆出一副推销员的架势出来,这只有一个可能——”

“蚂蚁计划不像他们说的那样,已经完全解决了所有的难题,肯定还有一个难题阻止了计划的进行,而这个难题,必须要依赖联盟的力量才能解决。”彼得接着说了下去,将军用赞赏的眼光肯定了他的猜测。可是,这会是什么难题呢?什么样的难题,必须要依赖联盟政府呢?要知道,那可是在科技领域无可匹敌的伊森·格林公司啊。

阿列克谢将军也没有答案。直到车到达上城区的一栋别墅,将军没有跟彼得再交流。

“你又约了人去酒吧?”将军下车时突然问道。

彼得只得有些尴尬地点头。

“那就算了。下次别去了,跟我一起在这吃顿饭吧。”

“是。”他还能说什么呢?只有在这种地方,将军才会表露出自己老人的一面,彼得想,这应该跟将军那位可爱的外孙女有关系吧。

The Trigger of Bosporus|目录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