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小满
微信: xiaonan10701一个普通人。Shape your life:极简,阅读,手帐,写字,过质朴的生活,成为更好的自己。日记里的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不豆油 读书群+微信私信说下要进群说明:读书群为书友提供了一个沟通,交流的渠道:加读书群并不代表会多读书,仍需要自己浸入式探索,体验阅读的乐趣,才能保持阅读。本群不做商业,发广告会被抱出群聊可以聊聊日常,提倡生活中的问题,最终都可以落实到书单推荐。不建议单纯闲聊,让我们默契的维持契约精神,一起阅读吧。
今天看啥  ›  专栏  ›  小满

阅读I谈谈我的阅读方法

小满  · 豆瓣  ·  · 2021-01-09 09:30

去年开始阅读以来,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两年,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感受到了读书的乐趣,今天来谈一谈如何阅读。

📚阅读的目的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从我的经历来说,读书的目的:一是为了理解增长知识,学习一些自己不了解的内容,譬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心理学等等。通过阅读,学习更多的知识,增长见识。二是读一些实用性书籍,学习一些技能,当你用心去看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问题,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这两年,衣食住行方面,从健康饮食,正确护肤,极简生活,出门旅行,到生活收纳整理的技能,阅读的技巧,理财的方法,习惯培养等等,通过学习,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三是为了消遣娱乐,读一些非常放松的治愈系书籍,或者一些小说。不读书我们只能过一种人生,而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体验一百种人生,跟随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们体验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人物的人生,从中得到一些消遣,得到一些启发。也可以随意翻阅一些休闲的书籍,从开始到现在,阅读的书籍从极简,理财,自我管理,一直在向有深度的文学拓展,马尔克斯,柏林,但我依然保留读一些浅显的,讨论生活理念的书。在这个快速迭代金钱至上的社会,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信息刺激我们,接受了太多污浊讯息的我,需要一些洗涤心灵的文字,来净化自己的内心,在这个聒噪,嘈杂的世界,寻找一丝清凉,惬意。

📚阅读的方法

阅读,通过通读,重读,第三次检视发现有价值的内容

1.通读。快速浏览书籍扉页,目录,看一看书本的作者介绍,序言等。翻到感兴趣的地方读几页。

2.快速阅读。走马观花的粗读,阅读的速度很快,读不懂的内容会简单标记下,然后接着往后读,遇到不错的段落也会简单标示出来。

第一遍读过的书,仅仅做了一切粗浅的标记。

3.重读。对标记的内容在做仔细阅读。有了第一遍的粗浅印象,这一次能够更进一步理解文章。例如我在读奥威尔的<在鲸腹中>的时候,很多都觉着难以读懂,在重读的时候,才注意到文章翻译的句子冗长,没有合理的断句,将英语语法中的一些修饰词,定语,原封不动的按照原来的位置放置,增加了阅读的障碍。

4.做主题阅读,阅读同题材的书,或者对某一感兴趣的话题,寻找其它作者的观点。例如我在读完毛姆的<巨匠与杰作>之后,还读了其它几位作家的随笔。

毛姆在书中谈了关于阅读的很多看法,也评价了一些书籍,在第一遍阅读的时候,面对提到的作者,我都很陌生,所以也无法评价他所谈论的内容,于是就找来他推荐的作品读了一遍,同时也读了别人的读书随笔(奥威尔和伍尔夫的),尽管其他书籍都是粗浅的阅读了一遍,但瞬间感觉对他所谈论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在三本读书随笔中,通过对比发现毛姆的写作方式言简意骇,总是能精准的表达出他想要说的思想,应用的比喻也恰到好处,不失幽默,很多处让人捧腹大笑,而奥威尔的因为翻译的关系,显得晦涩难懂,提及内容,都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理解,除此之外,他总是喜欢引用一些名家的观点,又引用的太多了,相当于在文章中不停地做转场,有些时候让人莫名其妙,以为他已经在谈论别的事情了,其实他还是在谈一开始的事情,只是引入了别人的观点;而伍尔夫笔触则非常女性化,有一种阴柔之美,就像摇曳在湖畔的柳枝。作为女性主义者,她的视角很多时候都放在了男女社会地位及社会态度上,表达则喜欢用大量的比喻描述一件事情,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加深读者的理解,殊不知因为比喻过多,表现的有些拖沓,不能精准的了解她要表达的观点,这样的写法,在毛姆的书中,是决对不会出现的。除了随笔之外,还阅读了他推荐的名家,当前阅读的有傲慢与偏见,简确实如他评价的那般调皮,陀思妥耶夫斯基确实像他描述的那般,是激情,淫荡,邪恶的集中体现,没有唯美的修饰,矫正,正义善良的美好,一个个带着病态扭曲的节奏狂舞,而狄更斯则更擅长渲染,铺垫,用笔触在纸张上描绘一副真实的画面,让你感觉身临其境。

5.补充主题对比阅读的笔记。有了第三部的积累,自己的思维则自然而然打开,在对比,思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拿起笔来,就会源源不断的,像是溪水一般流淌出来,纪录的可能是阅读的感受,或者评价作者的写作方式,修辞,对某一事物的观点等等,不觉以之间,就形成了自己的书籍的看法。

我喜欢在书上做一些笔记,我知道这对许多爱惜书本的人来说,是一件很讨厌的事情,对此我自己也思考过,是不是该在书上涂涂画画,后来想明白了,一方面,我总是过目就忘,记不住书里的内容,用这样的方法会让我快速标注重点,另一方面是想着的书籍确实便宜,可以再买珍藏版收藏,在涂写之后,才感觉一本书是真正属于我了。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需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需要咀嚼消化。”像这样分析阅读就是消化一本书,我很喜欢把书变得厚重的感觉。

6.尝试评价一本书。做完这些之后,尝试去评价评价一本书,评价一本书的好,批评一本书的差。

例如我写了《高分阅读法》的笔记,作者尝试教我们更快捷有效的看懂一本书,通过一些技巧,关注一些重点,去了解一本书,而我对此,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

即使读了很多遍,我们也依然无法读懂一本书的观点,这个时候,通常是三个层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你积累的背景知识太少,作者要在文章中简洁明了的说明一件事情,为了让其他读者连贯性的享受阅读乐趣,就不能在文章中做太多背景介绍,解释,所以文章中表达的观点仅仅是冰山一角,这就需要我们长期的知识积累,以了解隐藏在海面下的全局。
第二方面是你读的不够用心,真正值得阅读的书籍,凝聚了作者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心血,从遣词造句到立意表达观点,都经过了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仅仅通过几个小时快速阅读,是难以深刻理解作者的,这就需要反复阅读。
第三方面就是作者的表达晦涩难懂,有可能是翻译问题,也可能作者也没梳理清楚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没有提炼出清晰的逻辑主线,或者没有应用恰当的例子说明,最终导致读者跟着云里雾里。
作为一个初级读者,是很难明辨是非,搞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阅读的困扰,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选择同一题材,背景的书籍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比较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观点,逐步疏通脉络获得深层次的理解。

📚阅读技巧书单推荐

以下为整理的辅助阅读书单,读书这件事情,和学习一样技能一样,均是随着不断的阅读,积累,矫正,重复练习,才能够越来越驾轻就熟。不幸的是,很多人在结束学习生涯之后,告别老师的督促,辅导,在生活中的琐事中沉沦,发现自己越来越难抽出时间,集中注意力,专注的读完一本书,逐渐失去了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我自己遇到的问题,这两年来一直在努力培养,重新去练习这项技能,在重复练习中,走过一些弯路,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学习的,优秀的作品,因此做以总结,与还在培养阅读习惯的朋友,做一些分享,交流。

1.《如何再次拿起书》微信阅读有免费电子书

这本书是美国作家艾伦.雅各布斯写的,关于读书体验的总价。书名也直白了当的总结了这本书的概要,引导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再次重拾书本,以做持续的阅读。
作者在书中总结,概括了很多自己在阅读这件事情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个人的一些见解。总结的很是完善,从建立阅读的兴趣,到书单获取,阅读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对阅读这件事情的个人看法,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作者谈及的很多问题,都是一些共性的问题。
比如“从读完了,到读懂了”这里的作者谈到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阅读的目的是在于享受其本身的乐趣,以及从中获取更多的价值。阅读是听别人不一样的观点,与大家做多角度的交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速度。这也是我现在正在解决的问题,先做一定数量的阅读储备,然后再静下心来,挑选出值得阅读的书目,再从“读完了”的状态,细嚼慢咽,反复体会作者的意思,挖掘隐藏在深处的思想,从而与不同的思想做交流。
因为作者谈及的问题,都是一些实际的问题,很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认可它解决了很多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对于还在培养阅读习惯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本经验宝典,引导我们发现阅读的乐趣。

2.《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微信阅读有免费电子书

很多人都问,读完书以后,我该怎么评价一本书,我总是没有什么看法,怎样才能写书评?这也是我曾遇到的问题,看别人写的书评,提纲挈领,言简意骇,除了能够优秀的总结出一本书的主旨外,还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摘要,分析书籍,而我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奥野宣之的这本书,除了系统的介绍阅读的一些流程,方法外,最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去做笔记,日本的畅销书,工具书,都浅显,易懂,好理解,好模仿,好实践。
作者用“葱鲔火锅式笔记的办法“,一步步引导大家,从零到一的逐步练习去评价一本书,我们可以摘录觉得有意思,有价值,或者新颖的观点,再尝试着做一些评价,可以是对同一事情的观点,也可以是对作者的评价,抑或是对该话题延伸,牵引出来的问题的记录。就这样,破除无法评论一本书的壁垒,慢慢在这种互动中,生成自己的见解,进而消化,吸收一本书的价值,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如何阅读一本书》微信阅读有免费电子书

这本书,算是阅读指南中的教科书般的标杆,再也没有一本书的价值,会高于它。自从1940年发行以来,经久不衰,持续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之所以放在最后推荐,是因为这是一本严谨的实用性书籍,引用的书目以及论述的方式,都是更加古典,刻板一些,因此读下来,感觉没有那么轻松。艾伦.雅各布斯批评这本书,像是一位严厉的老师,教条,刻板,太过于强调阅读的方法,读者的责任与态度,因此损害了一些自发阅读的乐趣。
但是,你若是像我一样,还在慢慢学习阅读的方法,将会发现这是一本细致入微的教科书,它就像一位家长,在教刚刚学习骑自行车的小朋友,把所有步骤都逐一分解,教你先扶车,在尝试踏上脚踏板,用另一只脚向后蹬......用这种方式,系统性地告诉你阅读的前提,方法,教你由浅入深,分为几个步骤,先去做粗读,掌握基础信息,筛选有价值的书籍,再做精读,消化一本书的价值,最后做主题阅读,多方位,全面的去刨析一个观点。并归纳总结了对不同类型的书目的阅读方法,实用性书籍,历史,小说,诗歌,喜剧,等等等等
作者的阐述,太过于细致,以至于显得有些教条,又因为从出版到现在,有小一百年的历史,其中引用的例子,论据,有些深奥,对于入门级读者来说,有些晦涩难懂。例如现在的畅销书中,作者想要表达如何抓住文章的主旨,会举例说,阅读就像是吃一条鱼,鱼骨就是作者的观点,贯穿全文,通常作者都会在鱼头,鱼尾部分进行提点,以引题,点题,论证自己的观点。这种写法就很好理解。
但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当中,作者会写“例如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一开始就写了一篇"本书计划"的申明来帮助读者,整体可以概括为以下篇幅:本书在讨论国家财富的资源。任何一个以劳动力为主的经济体制,都要考虑到薪资的给付,资本利润的回收,积欠地主的租金等关系......本书讨论如何多元化的有效利用资本......资本积累... 这样的例子贯穿始末,引用达尔文,亚里士多德等等人的著作,入门级读者,因为对这些还未形成概念,因此会增加阅读的障碍。
即使如此,还是十分推荐这本书,按照书中的方法,一遍遍去练习,会发现原来这样,真的是一条捷径,能够更快,更好的发掘阅读的兴趣。
阅读,其实也像是在未地图上航海,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宝藏,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巧,辅助自己更快的找到其中的门路,才能持续上下而求索,养成自己的阅读兴趣,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摸索中,逐步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从中获得一些成就感,才会激励持续坚持下去,这本书,就是帮你找到门路的阅读宝典。

其它:

聊聊读书后的改变

2020年阅读体系总结I寂静生长,向理想的状态慢慢靠拢

为什么要读纸质书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