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安月白
简书【想法】专题编委 网络小说签约作者,语文兼历史老师 笔名:万俟曦筱 长篇小说《炮灰女配翻身记》(已完结)、《怀顾亦相思》(正在连载……) 微信公众号: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 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今天看啥  ›  专栏  ›  安月白

如何积累素材,让自己随时都有东西可写?

安月白  · 简书  ·  · 2018-03-02 21:29
图片来自网络


在家门口发现一本皱巴巴的作文本,捡起来一看,是邻居小孩子的。当时邻居不在家,晚上送过去时,邻居家的小孩子正在看动画片,本来笑得在沙发上打滚,看到我手上的作文本,瞬间就怏怏不乐,就差哭出来了。

聊了几句,才知道老师布置了10篇作文,目前那个小孩子只写了一篇,剩下的完全无从下笔。相信很多人小学时也曾讨厌过写作文,每次都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往外面挤,痛苦万分。

其实,不只是小孩子写作文,现在不少人写文章也遇到这种情况,在电脑前枯坐,或是盯着摊开的本子发呆,完全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随时有东西可写,平时就得留心积累素材。

刘杨在他的新书《学会写作》里,介绍了4种积累素材的方法,今天主要分享一下感受法积累素材。

他提出,在所有素材里,最容易积累,但也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就是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接下来我从三个角度讲解这些方法。

1.用眼睛拍照

评价一篇文章的好坏,是否有画面感绝对是一项重要的指标。有画面感的作品,描述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

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有一句写景特别有意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宛如一泓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苏轼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引发读者无限想象。

欣赏苏轼语言凝练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他细致入微的观察。我猜想,那种月光如水的夜景在他眼里就是一副画卷吧。

形成这样的观察力,需要学会用眼睛拍照。

作者提到眼睛要充当照相机,拍下见到的情景,存储在大脑里。

要拍摄哪些内容呢?书中讲到三个层面:一是人物主体,包括外貌、穿着打扮、当时的状态等;二是环境,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人、周遭的环境等;三是人物的身体语言,细微的肢体语言往往能传达更多的信息。

用眼睛拍照,用文字叙述照片内容,这下就不愁没有素材可写了。

你可以这样行动:

观察一个场景,抓住让你感受最深刻的部分,留心细节,用文字表述出来。

图片来自网络


2.用耳朵收集声音

也许是因为我们无时不刻都能从外界接收声音,于是习以为常,反而忽略了声音素材。

作者讲到通过听觉主要搜集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周遭环境的声音,通过感知某种信息,实现更细致的观察;二是因为某种声音产生某种感受,从而有感而发。

在文章中适时加入声音,画面感一下子就鲜活起来了。

朱自清在散文《春》中有过这样的描绘:“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与清风流水应和”“嘹亮地响着”等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春日气象。

这样的描绘同样反应出作者喜悦的心境,了解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朱自清婚姻美满事业有成,正值春风得意。

同一种声音,在不同的境遇下听见,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同样是雨声,对于陆游来说,可以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也可以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所以,用耳朵收集声音时,不要忘了记下听见声音时的感受。

你可以这样行动:

①你有没有听到一首歌,想起一段往事或是内心涌起一些特别的感受?歌词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受?

②在喧闹的大街上或是拥挤的超市,停下匆忙的脚步,留心去听周遭的声音。

图片来自网络


3.用鼻舌寻找气味和味道

鼻子用来闻气味,舌头用来品尝味道。而气味和味道,常常能轻易勾起内心的感受。

作者提出,用鼻和舌搜集写作的素材,看起来是感知和品尝,但这个过程调动的绝不仅仅是鼻、舌,更是全身的感受,甚至是内心深处的,由饮食带动的特定情感。

想想看,独在异乡漂泊求生,困顿交加之时,如果在街道上闻到或是尝到来自家乡的味道,羁旅乡思之情是不是就会油然而生?

写食物写得特别馋人的作家不少,颇受推崇的应该包括梁实秋和汪曾祺。翻开汪曾祺的许多书籍,各种食物扑面而来,一看就饿了。

比如,他写豆腐:

“汪豆腐”好像是我的家乡菜。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叫作“汪豆腐”,大概因为上面泛着一层油,用勺舀了吃,吃时要小心,不能性急,因为很烫。

你看,读这段话时,是不是感觉一碟“汪豆腐”就在眼前,你仿佛能闻到食物的香气,食欲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

你可以这样行动:

①你最喜欢的一道食物是什么?它有着什么样的味道,是怎么做的?

②与这道食物有关的人与事有哪些?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触?

亲身感受获得素材不仅便利,而且更能传达出真情实感,从而让读者感同身受。写作时,用上眼耳鼻舌,描述的画面会更加生动鲜活。

举个例子,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仅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副层次分明,静中有动的画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三种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搭配一起使用。尝试用起来,你会发现积累素材变得尤其轻松,同时文章质量也能得以提升。

刘杨在书里说:“写作是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比过去好一点,比刚才好一点。

抓取灵感,积累素材,开始动笔写你的所看所听所闻所想所感,只要比昨天好一点你就在进步。

每天都比昨天好一点,你离自己的写作之梦就会越来越近……

END.

作者安月白,持续分享读书感悟、写作干货,欢迎与我一起成长。

其他写作干货:

如果你写作经常没有灵感,这正是你需要的


为什么别人经常写爆文,你的文章却没人看?

没有写作灵感?那是你不知道这些方法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