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嫣燃

一棵想自杀的树

嫣燃  · 简书  ·  · 2022-03-12 17:13

谨以此文敬献植树节。

绘画心理学运用第一次”受阻且受挫“。

坐在我面前的小桃姑娘今年十四岁,初二学生,满脸的青春痘痘和同样密布的麻木不悦情绪。是她,用长时间静默向我表达无法完成“一棵树”的绘画,尽管我强调这幅画不需要好看,不需要用来评分.

我知道所谓的“不会画”或许更多是内心的“不愿画”,但我努力尊重她的状态,转而调整为 “情绪色彩疗法“

交谈中她提及到本周在学校不开心,于是我鼓励她选择一支彩色笔以在纸上涂抹的方式表达她的感受,她的第一反应仍然想拒绝,借口是选择困难症,后面可能是觉得这个任务已经简单到无法逃避的地步了.她才懒懒地选了一支黄色铅笔,开始在纸上涂抹.....


于是我们逐渐进入互动交流模式,不到一个小时,我收悉了如下关键信息:

黑色是她最喜欢的颜色。

常常不开心但又说不出原因。

学习成绩下降是想和家长对着干。

初一时开始产生自杀的念头,最近一次产生自杀的念头就是本周、昨天。

妈妈是家里掌控者,至今还在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她,”滚出去“是妈妈常用的表达愤怒和惩罚的语言。

爸爸妈妈吵架并闹离婚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自己以后绝对不可能成为妈妈这个角色身份。

都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当我听了小桃的讲述后,我的脑海里开始浮现更多熟悉的的故事情节和画面,

其实,不幸的家庭也是相似的,每一个青春叛逆的少年背后都有比较相似的家庭背景。

为了帮助在困境中挣扎的小桃,我需要走近她的妈妈。但我并没有足够的信心让妈妈从对学习的关注转移到对孩子心理健康状态的关注上来。 这也是当下心理咨询与治疗最大的挑战之一,不到病入膏肓的程度,人们一般不会走上求医闻讯之路。

欣慰的是,小桃最终完成了一棵树的主题人格画,我想这是她的心门为我开启的一道缝隙。


我努力让光顺着这道缝隙进去,照亮她的整个心房.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