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一酎蓝
简书官方美食专题主编。简书推荐作者。 曾任百度空间推荐编辑。 更文不定期的“重度强迫症患者”
今天看啥  ›  专栏  ›  一酎蓝

《悟空传》:体制背离了人性,反叛“魔化”为妖猴儿

一酎蓝  · 简书  · 美食  · 2017-07-17 13:45

踏破南天门,大闹凌霄殿。石猴敢与天公叫嚣,遂有后来大闹天宫的一幕……

《西游记》中,猴子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取经路上又被加予紧箍咒的束缚。也正如此,顽劣的猴子收敛本性,可也依旧侠肝义胆、爱憎分明。在这种形象渲染之下,明明取经的是唐僧,却没有悟空来得真实、看得快意,没有悟空更为彰显生命的本色与活力。要承认,不论过了多少年,我们心中都存留那个象征着反叛与肆意的石猴,都满心喜爱那个自称为是齐天大圣的“孙行者”与天不怕地不怕的“俺老孙”。

相比展现西游故事的《西游记》,《悟空传》则似是大闹天宫的前传了。又更似为一个独立的故事,展现石猴崭新的经历与使命。影片开场即着重渲染荒诞的喜剧氛围,但亦于最初即暗示着,故事终归走向悲伤的结局。影片旁白第一句便提到:花果山的晚霞比仙境还美。猴子喜欢看花果山的晚霞,也等待着与心爱的女孩阿紫一起去看。可正如晚霞一般稍纵即逝,所有的美好与希望都不过弹指一挥间而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悟空传》的悲剧看似偶然,但片中的种种细节与铺垫,无非是想表现其存在的,必然性的内核。客观来讲,单凭字幕、话语来彰显主题实有些低级无趣,但也不排除独具匠心的好的一面,至少主题更容易把握,观影更加直观了,另外影片的效果处理还是很赞的。言归正传。影片中上圣天尊曾对杨戬说:“之所以提拔你,是看中了你从不犯错。”这句话的现实意义不言而喻,推广至生活中,类似的情形与想法亦比比皆是。如果说上圣天尊类似于生活中的大Boss,众生则如杨戬,在其眼中蝼蚁般的存在,也是生活中执行者的存在。

谈及生活中的体制与执行者筛选,不单单包括纯粹的制度,片面来看,譬如学校里师生之间,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教育体制之下对“听话的小孩”的培养,很多于此如出一辙。而这部《悟空传》中的天机仪,《西游记》中的生死簿,类似种种,这些猴子想要破除的存在,也于某种程度上比拟现今生活中的规则与体制,因其所规范的不合理性或无法得到执行者的肯定,回归到《悟空传》中即是毁了花果山,杀戮其中的百姓,这一件件并非公正合理的举措,于是必然引起相应的反抗,至于反抗者是猴子,还是其他,这并不那么重要。

体制、制定者、执行者。这是《悟空传》中的角色分属,亦是隐喻生活中围绕相关体制而来的人际圈。制定者制定规则,其规则自然是有利于制定者本身的,同时挑选听话的执行者去践行,一份规划才能顺利实施与完成。《悟空传》中天尊提拔了杨戬,杀死了天蓬,将猴子定义为“魔王”,莫不是为此。看破一切的阿紫对母亲说:“你想得到的是孙悟空的石心,好用来巩固统治、延续权力。”,一句话同样显现了生活中规则制定者扩大权力、肆意妄为背后,规则制定的不合理性与淡漠的人事统治。

冰棱漫天,血流成河,《悟空传》中上演天兵下界杀戮之时,空中飘散雪花,景象冰雪交融,烘托寒冷之感的同时,也通过视觉冲击彰显规则下的冷血与淡漠。影片配乐在此时稍显欢快,似有乐音配哀情之意,可给笔者的感觉着实有些奇怪与不适。但回想影片以定海神针岩浆般喷薄色彩为主基调,此时的氛围则确凄惨哀伤。天神将花果山的众生灵视为妖,而村民们反将天上之物视为妖,场景对比之下,谁是妖魔,谁为慈悲,显而易见。相比于反叛者的无辜,规则制定者扫除障碍之时的道貌岸然,实在令人愤慨至深。

倘若说批判与愤怒是《悟空传》带给我的一方面感受,来源于影片对抗命与体制的主线,来源于天尊处事的霸道与狠绝。那么影片的另一条线索,以爱情展开的副线,则是走悲情路线之下,着实令人动容的一点。猴子与阿紫,天蓬与阿月,以及孤独的杨戬,他们大都曾是体制的执行者,后来又都不幸沦为体制的牺牲者。

天尊对付悟空的方法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紧箍咒,不论是唐僧还是天尊,总之紧箍咒悟空是戴定了……紧箍意味着什么?紧箍——禁锢!笔者觉得其是限制、禁锢的象征,是体制的附庸品,是条条框框下随之而来的限定与约束。猴子是不服天地管束的,因这种设定并不合理。可在《悟空传》中,他却心甘情愿跟随阿紫,哪怕在凡间时紧箍失效,也仍旧不愿从头顶摘去。为什么?不排除爱的力量所在,但笔者觉得主要原因是,阿紫将猴子视为同等的人在看待,给予机会、给予正视。换句话讲,倘若不是这样公平公正、体贴善良的阿紫,猴子又怎可能会喜欢她,心甘情愿戴这紧箍?

制定淡漠冷酷规则的天尊,最终众叛亲离。相信希望、倡导机会与公平的阿紫,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这是巧合吗?《悟空传》将恢宏的悟空故事重新改写,而我从中看到的是:两种规则制定下,反响与效果的巨大差异。何为区别,区别在于是否怀有爱与平等,在于是否合理与亲民。

当体制尊重人性化、趋于合理化、努力公平化,我们都将是积极的倡导者与维护者,为其贡献由衷的爱的力量。若与之相反,当体制背离人性、有失公正、淡漠群体,那么我们都将是反叛的“石猴”,对其反抗之,顽强斗争之。

影片的最后似乎没有结局,天依旧是天,石猴依旧在为抵抗规则与宿命而奋斗,生活中不也是如此,相关的问题与不足亦都在发展中改善与扶正。要始终相信的是,哪怕从故事上看,《悟空传》各段剧情发生得多么偶然,但若观其核心、究其根本,石猴再现,石心不死,确是一种必然,亦该是一份责无旁贷的使命与众望所归的期待啊!

体制背离人性,反叛“魔化”妖猴。

终有一天,我们都能成为,却也无需成为这,妖猴儿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