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钟年人
微信:zjl2573083755 个人公众号游记:zsjd12
今天看啥  ›  专栏  ›  钟年人

流浪单身狗的食谱是什么?

钟年人  · 简书  ·  · 2018-01-18 19:27

 流浪单身狗的食谱是什么呢

  ? 

欲知具体情况如何,

且看下图碎文娓娓道来

 “流浪”,流浪本体是常常置身于陌生的地方,而遇见未知的事物,或于庙堂之上,或于高山流水,或于荒漠甘泉,或于荜门陋巷,或于牧马拓边,居无定所,身无所依,地阔天长,无所不至。在不知归路中,时而豪饮,时而别离,时而团圆,时而高谈阔论,时而废话连篇,流浪与自由形影不离,流浪与好奇唇齿相临,流浪与迷茫并肩前行,流浪与美食不期而至。

单身狗一词是怎么来的呢?众所周知,是由上世纪单身贵族进化而来的,经过历史长河跋涉,在一次大话西游的结尾处,一个侠客看到孙悟空的背影,在人群之中渐渐远去,便冒出一句“他好像一条狗”,再经过互联网大势的演变,也就产生了此词。从此带狗一词,风靡人间,在这个时代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不知归路的流浪,居无定所的单身

当流浪遇上单身,简直就是绝配

当流浪单身狗遇到美食,简直就是涎流三尺

  .  苏 式 汤 面 .  

      苏州,有美誉“东方威尼斯”之称,有“鱼米之乡”之溢词,苏州的园林甲天下,小桥流水到人家。西接太湖之水,东临东方明珠,古有伍子胥之能臣,建阖闾大城,今有贝聿铭之大师,建苏州博物馆,可谓是人杰地灵,“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比,有过之而不及。好地方,好吃的自然也不会少,有阳澄湖大闸蟹,万三蹄,太湖三宝等等…………,在众多美食之中,我独爱苏州老式汤面,在众多汤面之中,独爱爆鱼面和焖肉面。一碗苏式汤面,面条看起来细长而不断,吃起来滑爽有嚼劲,汤头醇香扑鼻,味道偏甜。浇头爆鱼外焦里嫩,过油不腻,皮脆酥口。浇头焖肉选自猪的五花肉用特制卤料焖煮而成,味鲜汁浓,肉质酥烂如豆腐,入口肥而不腻。吃苏州汤面,对于味蕾而言,浇头是多多益善。在姑苏城内外,食苏式面,早中晚夜宵皆宜,男女老少流浪者皆宜。



   .  高原之味  .  

      纳木错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也是一万多年前古象雄文明的发祥地,一个湖的名字已经足够神秘了,再加上久远的历史和眼前惊奇的景色,过往人人无不为之倾肺倾肝啊!!

      走青藏线,至当雄露宿,第二天早上四点出发,到纳木错看日出。初到圣湖,运气不佳,乌云密布,还下起了绵绵细雨,纳木错的海拔接近五千米,阴雨与高原风的持续夹击,身披一件雨衣,内穿一件外套配短袖,在湖边游走,虽然是在夏天,也够牙齿打一场持久的乱战,抖而不能自止,赶忙回程入了一个帐内,取暖救急。帐内燃着一大火炉,炉边围着一群年轻人在烤火,藏民热情相迎,于是我也义无反顾加入了烤火大军

      过了一会,藏民还送上了一碗热腾腾的美食,真是雪中送炭,炭上加炭,身暖胃暖心暖,皆大欢喜。地方是第一次来,东西是第一次吃,面制香气滑爽,汤味鲜美,牦牛肉劲道,弥漫着一股高原特有的腥膻,味道够野,够足。帐内详情,以及后来发生的种种故事,下回有余时,定当一一道来。


  .土鸡土豆.   

      牛背山,“中国最大观景台”是也,四面环山中间凸起,海拔3666千米,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境内,乃县内第一高峰,天府之国西南方向。清晨,从成都出发,迎着细雨,我们一路骑行,长途跋涉,上蜀道青天,穿灌满雾气的隧道,过群山峻岭,一路天气变幻莫测。行至傍晚之时,摩托罢工,只能在夜间泥泞的山路徒步,一直走到了凌晨一点多,然后在牛背半山腰安营扎寨,露宿一晚。

      费尽周折,千辛万苦,忍冻挨饿,第二天上午终到山顶,在云海环绕之中,食得一碗西红柿鸡蛋面,此时的我,就像“头如穹庐咽细如针”的饿鬼,狼吞虎咽一番,刹那间,连汤底都消灭殆尽,人间美味之极致,只有在最饿之时。在山顶安营扎寨完毕后,在一农户店中,征得人家同意,现杀了一只牛背山土鸡,准备炖牛背山的土豆。到了晚上,饥肠辘辘的大伙,便又饱餐了一顿。土鸡炖土豆,够“土”,够“原味”,在这湿冷的冬天里,以川菜的做法,麻与辣交织在一起,在牛背山之上,在血液之中,犹如升起了一把“无形胜有形”的熊熊的火焰。


    .羊肉巴适. 

      羌王廟,成都西北方向,地处阿坝州茂县,萝卜寨村内。身下是岷江大峡谷,与汶川大地震遗址相接,与九顶山雪山相望,羌族是一个生活在云朵上的民族。经过山路十八弯后,到达山顶,本意是经过此地停留片刻,然后前往九寨沟,因前方泥石流塌方,只能困于此地过夜解饥。当时晚饭的伙食是羊肉火锅,三五人成桌,七八佐料入锅,吃一口羊肉,虽有一点膻味,但也是独有的香味,没有这个味,就称不上叫羊的火锅了,趁着汤水沸腾,散入各种蔬菜和菌类,各类精华浓缩于汤,喝一口羊汤,可是相当的巴适!这锅料要得!


  .酸酸甜甜.   

     来自敦煌的问候,那“问候”是酸的也是甜的。敦煌,是丝绸之路的一沙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有“敦煌石窟壁画”名扬天下,有“鸣沙山月牙泉”塞外一绝,有“春风不度玉门关”悲凉之壮。当你置身于沙丘之上,古战场之中,感觉千百年前,胡人牧马,张骞出使,商人成行,汉将拓边,边声四起的气氛,你真会有苍茫之感。你的心胸会开阔无比,但那种开阔是流离的,熙熙攘攘的古道之上,多少匆匆忙忙的商人,为了利来为了利往,远离家中妻儿亲党,身陷荒漠,漂泊四方,那种开阔也是悲凉的,眼前的风沙周而复始的在飞扬,脑中的历史年复一年的在后退,退到了烽火战乱之时,千军万马,杀声震天,血流遍地,妻离子散,骨肉分离,多少的辛酸,多少的涕泪,一个身边游客突然大喊“我看到月牙泉了”,刹那间,所有的千军万马都变成了一片沙土,百年为之销声,千年为之孤寂。远处的游客正以千姿百态之势,与这片沙土合照。这时候,我拿起手中的“问候”,深深的吸了一口,流入舌苔,咽下腹中,那味道酸中带甜。

 .青海老酸奶.    

     西宁,夏季气候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故称为“夏都”。西宁以西,有一湖,便是青海湖,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从西宁到青海湖,一路如临四季,时而晴空日丽,时而风雨交加,时而瑟瑟发抖,时而不温不火,在忽冷忽热之后,便到了青海湖边上。正值七月,是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金黄一片,湖水青绿,浅处清澈见底,蓝色的天空从云朵中挣脱出来,与湖水相印,层次分明有秩,实在撩人,为什么如此撩人呢?从色彩学来说,黄色,绿色,蓝色,三者正处于色环中的相临位置,所以看起来协调而且舒服,真正的色彩学鼻祖雕像应该属于它们,是苍茫天地,是草木云间,是它们给予了我们灵感,成书立说。沉醉了青海之美,自然要食青海之味,入一小店,叫一碗凉糕,再配一碗青海“老酸奶”,这奶入口,先感其丝丝酸凉,后觉其雪白黏稠,舌尖一舔即融,别有一番风味,如青海的碧绿连天,别有一番景色,如西宁的夏天温度,别有一番宜人,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食佛手贝.   

佛手贝,亦称龟足, 生长缓慢,无法人工养殖 ,所以市面能见到的佛手贝都是野生的,野生的自然价格昂贵。这几颗是海边拾得,取之不易,清水焯一焯,蘸点醋或加点芥末直接食用 ,味道鲜美。

 .沙县小吃.      

福建沙县小吃店之多之广,可谓是无孔不入,无处不有,不仅在国内遍地开花,在东南亚诸国也是如火如茶,如果你是“胡建人”,孤身走南闯北,如有对地域饮食水土不服,沙县小吃一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红薯.   


地瓜最普遍最原味的吃法有四

一生吃,脆而且甜

二烤着吃,香甜细腻 

三与米一起煮,香而且下饭

四地瓜干,革命红地龙岩八大干之一最是出名

  .剁椒鱼头.  

剁椒鱼头属湘菜系,是湘潭的一道名菜。以鱼头的“味鲜”和剁辣椒的“辣”为一体,风味独具一格。火辣辣的红剁椒,覆盖着白嫩嫩的鱼头肉,冒着热腾腾清香四溢的香气。湘菜香辣的诱惑,在“剁椒鱼头”上得到了完美体现。美食之所以为美食,就是你饱肚之后,依然为之馋涎欲滴。绝等的吃货 ,是不会甘于只停留于吃,而是会亲手折腾个五味出来,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吃者,好吃者不如做之者” 。

   .野外烧烤.     .酸酸甜甜.   

忙碌的工作之后,约上几位朋友,趁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季,踏青烧烤,放松筋骨。常言道“一日不得安,聚餐;一年不得安,盖房子;一生不得安,取姨太太’”,因此相较于后者,聚餐为害最小,所以人人都应烤而为之,烧而乐之。

  .厦门沙茶面.    

厦门是一个文艺的城市,中国最文艺的渔村就在这里,它叫曾厝垵,走到渔村小巷的最深处,行径间,肚子闹着不听使唤,刚好有一特色小吃店,便径直入内,叫一碗沙茶面。 厦门沙茶面是起源于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餐饮调味品沙嗲酱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是由印尼华侨传入厦门的。沙茶面是由一定比例的沙茶酱和膏汤配成的汤头加上配料而成的,沙茶酱是由几十种营养丰富的海鲜与山珍经过十多道工艺精制而成的,加鸭心,五香条等浇头,其味道鲜美醇厚,甜辣可口。

  .福鼎肉片.   

福鼎肉片的由来始末,是因一场娶妻之争。相传,明朝初期,南京丹徒县城郊村里有位青年叫吴旺三。他于偶然中结识了邻村一位苏姓姑娘,姑娘漂亮聪颖,贤淑有德。一来二去中,两人互生爱慕之情。到了婚嫁年龄时,吴旺三便请媒人到姑娘家去说亲。不料于此同时,有个叫董七的青年也看上了苏姓姑娘,并扬言非她不娶,董七是村中大户人家的子弟。但是吴旺三并没有退缩。到了订亲那天,董七果然也携了一份比旺三厚十几倍的聘礼来了,互不相让,形势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就在这时,姑娘站出来,她出一道题,谁完成得好,她就嫁给谁。姑娘的题目很简单,她从两家送来的猪脚上各一取下一斤瘦肉,要两个人现场做出一道菜来,用来招待今天来她家里的七八个客人。这么一点肉,这么多人每个人也只能吃上一小块呀,还怎么能招待客人呢。

董七将瘦肉切成丁,先煮了一锅肉粥。旺三将瘦肉剁得碎碎的,再和上家常淀粉,这样一斤肉变成了两斤,再用手揪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水中煮熟,加入一些调料,用小碗,居然能够打上十来碗。这东西人们还是第一次吃到,吃到嘴里嫩滑爽口,都边吃边赞不绝口,就连董七吃了也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好拿上聘礼悻悻离去。

事后人们问旺三这菜叫什么名称,旺三想了想说是叫肉圆后来,旺三不幸早逝,苏氏为避战乱携子迁居到西阳,肉圆的做法也从苏氏手中代代传承下来,由于当地圆与丸的音相同,渐渐地人们便叫为肉丸,又称肉片。

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让我们

举杯存知己,从此若比邻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