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Jianan嘉楠

【嘉楠Musing】如何看待“去中心化”?——优点、缺点

Jianan嘉楠  · 简书  ·  · 2019-01-19 09:20
Jianan Musing

【嘉楠Musing】第6期


或许,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嘉楠


“去中心化”一词自以太坊出现以来,特别是在区块链领域里,开始变成了热门词。这词里承载了众多底层大众对阶级压迫,不平等的抗争,成了普通人对追求权利、财产自由的代名词。

与此同时,嘉楠前文中也说明了“去中心化”这词实际上没有比较明确的定义,更不应该用节点的多少和分散程度来简单的判断一个事物去中心化的程度,用Vitalik提出的“架构层”、“政治层”、“逻辑层”三个维度衡量更为合适。

当然,去中心化之所以这么被推崇,必然有它的道理。对此,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去中心化”这件事?

还是先从去中心化的好处和坏处开始说起吧。

去中心化的缺点

先说说缺点,去中心化的缺点是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互联网服务依然是以中心化体系运转为主。

1、效率低下

去中心化的体系,实际上看起来是有些臃肿的。系统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则。众多的节点组成的分散式的系统并不够灵活。

不是说自治不好,只是有时候会成为累赘。比如更新迭代就需要轻快灵的节奏,而去中心化里,每当系统一个微小的修改和更新的一个行为操作,都需要所有节点同意,否则就会容易形成分裂,进而内讧分叉,系统优化和进化都面临着天然的阻力。

2、不可控与不可预知

不可控,就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掌控系统的绝对走向。

因为去中心,所以没有绝对的权威和权利,即便是进行生死相关的重大决策,系统内的最高层方面的决策,单个人在说服不了其他大多数同伴同意的情况下,也是没辙。所以在有分歧时,区块链项目选择的分叉,实际上都是在向我们展示它不可控的一面。

不可预测,系统的未来是不可预知的。比方说,Twitter和微博的信息传播都可以看作信息的某种去中心化,不知觉之中就有一些信息通过网络传播,不断扩大影响形成热点效应。而在此之前并无法完全预知它的形成。都说缺少监管不行,去中心了,实际上你也监管不了,成本太高。无法通过特定的外力去干涉系统的发展,未来的发展方向毕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去中心化的优点

为什么需要去中心化,或者说去中心化的优点是什么?其实Vitalik已经给出了比较系统回答了。即容错性、抗攻击性、防合谋性。

1、容错性:因为系统由分散独立的多个节点组成,因此在系统整体上比较不容易遭受破坏。

2、抗攻击性:分散式的节点组成的系统,没有所谓的敏感的中枢节点,会被特别攻击。其攻击成本和对系统造成影响的难度也大大提升。

3、防合谋性:分散式的多节点系统里,个体通过合谋和勾结的来谋取利益的难度比中心化的系统要难得多,传统的公司和机构则容易得多。

Vitalik其实已经说出了最核心的几点,这里另外补充嘉楠个人的几点粗浅的见解。

多元性:

权利下放和分散的系统中,在大系统的简单规则下,出现多个小的乌托邦式节点是可能的。这些小的节点,它们有各自的特色,丰富而多样化。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多元的系统。这种小小的节点,它们更可能出现在,比如创意、灵感,这类可以通过节点数量上的优势碰撞出火花的场景里。

微信的小程序,张小龙就有意做成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式。没有特定的中心权重,让每个提供价值和创意的作者通过小程序的方式接入进来,发挥群体的智慧,而小程序是用完即走,没有中心分发。当有足够多的用户在平台之上,群体丰富的创意更能够服务更多更广的用户体,让每个小程序的服务都能体现自己被需要的价值。当然小程序的去中心化还在继续。

资源利用率:

我还发现,去中心化这种系统,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虽然不一定能够解决效率,但对于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起到一定作用,比如分布式存储的IPFS,把文件存储在分散的计算机里,将用户闲置的硬盘空间有效利用起来。又比如P2P视频,迅雷路由器等,都是对广大用户的带宽资源利用率的提高,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不信任环境下的信任体系:

这个是加密货币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打破第三方中介,直接在不信任的环境中完成需要信任的行为操作。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比特币的点对点支付系统。在缺乏信任的环境中,创造信任体系。这也是为所有涉及金融和需要信任的领域里提供了一种解决的方案。

从比特币开始,到去中心化交易所,和目前火热的各种博彩游戏无不是基于对这一个体系的信任而愿意参与进来。

其实说到最后,去中心化系统,其目的还是为了调动集体的力量,通过大规模协作来创造更高的价值。

去中心化之所以有这样的势能,是来源于它自下而上的组织形态。去中心化其实更具备生物生命的生长特性,就比如我们的细胞、分裂和组织而成的器官。蚁群,通过分工协作组成的蚁群社会。而生命是会拓展和进化的。

(未完待续……)


Q/A:你又应该如何看待“去中心化”?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