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晓宇姑娘
天秤女。 性格一半细腻,一半粗糙。 个人公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晓宇姑娘

沟通是良药

晓宇姑娘  · 简书  ·  · 2019-04-09 22:07

下了班,我给J发了个信息说,感觉好焦虑,快开导下我。

我们很严肃地聊了几句后,就开始各种瞎聊起来,从出去玩到吃火锅再到她问我穿够了没有,让我下车了赶紧跑。我突然就莫名地轻松和开心起来。

哈哈,估计我的是假焦虑,不然怎么还没入开导正题就被带偏而欢乐起来。

然后走在寒风呼啸的长沙的春天里,脑子里突然就冒出了这么一句话:“沟通是良药”。虽然似乎与前面的事没什么关系,可它就那么措不及防地出现在我脑海里,无法抗拒。

所以索性就说说沟通这个话题吧。

亲爱的女人们,你们有过一段这样的时期么?在和恋人相处,甚至和朋友相处的时候,总希望自己什么都不说,对方就能读懂你的情绪,甚至是你的眼神,听懂你话语里的弦外之音,从而给到你想要的关怀与爱。

不管你们有没有,反正我有过。而且,这种执念引发了许多的争吵,浪费了很多原本可以很美好的时光。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时间倒回,我会对自己说九个字:“别作了,去沟通,才能懂”。

当然,事实上,时间总是一去不复回,不管你有多少遗憾,多少不甘。庆幸的是, 经受过一些挫折和痛苦,自己慢慢地懂得了沟通的重要性,也学会了用沟通来让对方了解自己,用沟通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

这个世界上,能碰到一个非常懂自己的人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也不一定就能够在不沟通的情况下,懂得你的想法和行为,因为每个人思维有差异,认知有差异,特别是男女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别,我想每一个谈过恋爱的人应该都会有所体会。

《褚时健传》一书里,写到过褚时健和马静芬的感情,褚老说,若说文革时期有什么遗憾,最遗憾的就是没有照顾好家里人的情绪,他不会表达,心里怎么想的也不拿出来和家里人沟通。几个星期才回去一次,每次进了门,把包放下就赶紧往河里跑,想着给家人拿点鱼回家吃。他说:“那时我没想到,这样做其实他们不高兴,几个星期不见,他们更希望我坐下来说说话。当时的局面就是她有怨气,我自己也觉得不被理解。两人又缺乏应有的沟通,就导致有时候越说越生气”。

你看,不沟通就是婚姻和家庭生活中的误区,褚时健想着抓鱼为家庭改善生活,是为家庭好。马静芬想这么久不见,要好好说说话,闲聊几句就好,而不是只顾着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两个人都觉得是为对方好,对方应该会懂,但事实上,每个人的需求点不一样,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对方了解自己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增进和维护感情。

诸如此类自觉做某事是为对方好,最后对方还不“领情”的例子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在我看来,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沟通是法宝和良药。

我听过不少的人抱怨,说父母总是不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为什么明明可以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却非得折腾不止,不理解自己明明有人介绍觉得条件还不错的对象却宁愿单着。

从父母的角度去看,这些行为可能确实不容易被理解,因为你们处在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的生活圈子,有不同的认知。但是如果你只是说一句,“你别管,你随我,我自己知道”,或者干脆避免和拒绝沟通交流,那么这种不理解只会越来越陷入无解的地步。我想你要做的,是心平气和地和父母多次沟通,你不带情绪地告诉他们你的想法,你为什么选择一份并不稳定的工作,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将就一段自己不喜欢的婚姻,你有什么样的计划和打算。当你耐心地一步步去做,父母总会有理解的时候,至少,能够多少懂得一点你的想法,而不是在自己的世界里干着急。

不要让不沟通造成的误解,淹没了你们对彼此的爱。

在育儿这方面其实也一样,父母跟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只是一味地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来做事,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地为他赚钱,送他上各种兴趣班,孩子却不能好好表现,不能明白自己的用心良苦。很多的时候,可能父母需要静下心来,好好听听孩子的想法,沟通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沟通是暴力的,也许比不沟通带来的伤害更大,有句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所以要沟通,更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沟通。我看过一本书叫《非暴力沟通》,尽管有些地方读来并不顺畅,但有一定的实用性,推荐看看并用心践行。

做一个愿意沟通,且懂得如何有效沟通的人,一定是件不错的事,一起加油成长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