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NAP君_枫火

以终为始

NAP君_枫火  · 简书  ·  · 2021-05-01 21:48

今年4月中旬去参加了一次浙大宁波理工的分享活动,很多大学生描述了自己学习生活时候的困惑,比较常见的是拖延症、懒癌、目标难以达成。

我当时略有困惑,为什么已经2021年了,现在的大学生还会被这些问题所困扰。

拖延症、懒癌、目标难以达成,往小了说浪费时间、生活学习低效、打击自信心,往大了说影响人生进程、破坏人格完整。

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从7个习惯的养成带你建立起完整的人格体系,解决上述问题更不在话下。

今天我给大家准备的拆页就是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能够对拖延症、懒癌、目标难以达成进行解读,并给出简单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快速浏览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

习惯二: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 )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个人、家庭、团队和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入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根本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他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基于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创造出一个文化。

原文片段虽短,但是信息量很大,我来给大家梳理一下“以终为始”这个概念到底在讲什么。

以终为始的基础原则有两条:

第一条、任何事情都是两次创造产生的。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既思维上的第一次创造。然后辅助实践,既行动上的第二次创造。第一条原则我相信大家很好理解。

第二条、自我领导。

但是领导不同于管理。这里就要引入领导和管理的概念,有一句话很好得解释了管理和领导:管理是正确地做事,领导是做正确的是。

领导和管理就好比思维和行动。管理关注基层,思考的是“怎样才能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关注高层,思考的是“我想成就的是什么事业”。管理是有效地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是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了正确的地方。

想象一下,一群工人在丛林里清除矮灌木。他们是生产者,解决的是实际问题。管理者在他们后面拟定政策,引进技术,确定工作进度和补贴计划。领导者则爬上最高那棵树,巡视全貌,然后大声嚷道:“不是这块丛林!”

而忙碌的生产者和管理者会怎么回答呢?“别嚷啦,我们正干得起劲呢。”

很多个人、闭队和企业都是这样理头猛干,却意识不到他们要欧伐的并非这片从林。

是的,管理思维。那我们得出领导思维的第一步是什么呢?问自己:我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吗?

大家会觉得这个习惯听起来也不难啊,而且我听完之后也没觉得它能解决我拖延症、懒癌、目标不能达成的的问题啊。那我现在给大家解释下问题出在了哪里?

首先我相信大家已经能接受了“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的”这个客观原则。但是“第一次的创造”未必都是经过有意识的设计的。

有些人的自我意识薄弱,不愿意主动设计自己的生活,结果让影响圈外的人或者事控制了自己,生活的轨迹屈从于家庭、同事、朋友或者环境的压力。

很多我们不能达成的事情(拖延症、懒癌、目标不能达成)大多源于个人喜好,不符合客观规律,之所以会被接受是因为虚荣心、依赖心过重,渴望被接纳和获得归属感,向往他人的关心和爱护,而且一定要让别人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和重要性。

无论你你是否意识到,或者能够控制,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是第一次创造,而堆砌成人生的行为是第二次创造。如果你的第一次创造拱手他人,或者屈从环境或他人,可不就会产生拖延症、懒癌、目标不能达成。

所以,大家还记得以终为始的第二条是什么?是领导么?

不是,是自我领导。

1、评估事物。评估接下来你要做的事情或者想要的东西是不是你主动想要的,是不是受环境和他人影响。

2、领导思维。思考我想要的是什么?要到什么样的程度?

3、管理行动。思考用什么样的行动或者步骤能够达到我想要得到的事物。

做左右事情的时候都可以思考下。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