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sundy小王

春节消费,被家乡惊艳了一把

sundy小王  · 简书  ·  · 2019-02-26 23:02

春节假期,腊月28心急的坐火车踏上回家的路,出了家乡的火车站准备搭乡镇小巴回我家所在的镇上。结果找了半天只找到2块钱的现金,回家的小巴价格是5块钱,很尴尬的上了车,准备找人借3块钱现金给售票员,然后转3块钱给别人。

上了车跟售票员阿姨说稍等下哈,我没有现金,结果售票员阿姨淡定的拿出2个付款码,支付宝还是微信?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没想过家里也这么方便了。十一假期回家的时候移动支付还比较少,3个月都已经普及到小巴上了,家乡的成长速度也好快啊。

1.移动支付随处可见。

回到家后,跟老妈去置办年货,在我们家乡叫赶集。集市上各种年货应有尽有,新鲜蔬菜,水果,干货,坚果,肉类都有。很神奇的是除了部分年纪较大的农户,大部分集市上都挂着移动支付码,微信,支付宝等付款码全都齐全,买一点蔬菜和水果都可以直接扫码支付,特别方便,跟武汉几乎没有区别。像我这种常年都不带现金的人,简直太棒了,再也不用专门取现金回家用了。

看到家乡农村市集上都已经在开始用支付宝,再一次感受到马云爸爸的影响力,连农村都已经在使用移动支付,那移动支付岂不是已经占据了中国绝大部分市场。

2.淘宝等网购增加,对乡镇小摊小贩冲击很大。

在家乡的集市上逛,虽然还是挺热闹,但是明显感觉比往年要冷清一些。往年腊月28,集市上都挤不动,到处都是置办年货的人们,买水果,买蔬菜,买新衣服新鞋子的人们。今年人只能算是熙熙攘攘,完全没有到水泄不通的程度。

跟集市的冷相比,集市尽头的汽车站附近的邮局则热闹很多。邮局在春节期间正常营业,里面人声鼎沸,取包裹的人们进进出出。原来很多人都在网上购置了很多年货,很多都通过邮政寄过来的,有网上买的衣服,鞋子,水果,零食,瓜子,过年走亲戚的礼品等。

过年小镇上的年轻人都回家了,也都从网上买了很多的年货,直接送货上门,就不用再去集市上买了。小镇的集市市场也被电商分割了一部分,怪不得集市不那么红火了。

3.进口的水果和食物进到农村超市。

跟集市不太一样的是,超市的人反而特别多。小镇的超市也让我大吃一惊,各种烟酒副食饮料日用品跟大城市里面几乎没有区别。而且,还有专门的进口区,主要是一些奶制品,婴儿用品,进口零食,饮料,酒水,进口水果,海鲜等。

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就是进口水果,泰国龙眼,车厘子,芒果等热带水果十分抢手,一箱箱的很快就没有了。

另外,进口酒水区有来自各国的红酒和葡萄酒系列,价格不一,很多人都在细致的选购。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白酒的销量较往年少一些,但是红酒和葡萄酒越来越普及,走进了千家万户。

在家乡镇上的超市里就可以买到进口的酒水饮料,各种消费品,城乡差距越来越小,感觉中国也越来越扁平化。消费扁平化带来的是人们生活水平的差距在缩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活水平差距的缩小也慢慢把固化的阶层融化,中国也会变得越来越平。

4.消费降级,理性消费,不再囤货,追求新鲜,适量。

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家里就会杀年猪,一家人杀一头猪至少100多斤,吃不完的就做腊肉能吃到第二年夏天。现在家里过年很少一家人杀一头猪,大多是2家分一头猪,或者直接去街上买几十斤肉过年的时候吃,吃完了再去街上买新鲜的。

往年家里过年都会成箱成箱的买水果,吃不完屯着,通常过完年很多水果没吃完都坏了。而且,过年家里买的饼干,瓜子和糖果,坚果没有吃完,很容易过期变质。

今年老妈都是坚持适量原则,瓜子水果买的足量但是不会超量,蔬菜其他年货也是适量。

而且,以前过年都会包很多包子和饺子,吃到后面口味都会受影响。今年老妈就只包了4到5天的量,尽可能的保证口味新鲜和好吃。

过年的消费已经从追求量大到质优的转变,消费可能在降级,但是生活品质却在升级。

农村消费已经过了物资短缺的阶段,春节消费也走向质优,适量和多元化。

过年的一次消费着实被不断进步的家乡惊艳了一把,我最爱的家乡,希望你越来越美。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