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安安Rae7ka

逻辑思维(二)

安安Rae7ka  · 简书  ·  · 2018-09-12 23:30

2018-09-12

D45【读书感悟】3173-安安


第一章:理清条理,有逻辑地思考

4、开始论证时, 需从所有人都认可的事实起步

①、结论必须以事实为基础

逻辑思维等于把逻辑判断的积木一块块搭起来,而它首先应该建立在事实这一无可动摇的基础之上,否则立刻就会崩塌。

②、何为事实

究竟应该以什么标准来判定事实,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

最简单易懂的答案是,以数字呈现的关于具体情况的信息。 虽说销售额、销量等数字无论是谁都能得出几乎相同的解释(当然前提是“正确的统计”),作为事实而言最有说服力。

阅读提案相关书籍时,常能看到诸如“在做提案时请使用尽可能具体的数字”这样的语句,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推翻以数字表达的定量数据,相较推翻主观印象要来得更困难,所以数据更容易具有说服力。

我们观察并确认到的现实情况,也是有效的事实。通过 市场调研或现场走访等手段来确认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很重要的步骤。

③、即使有数字和数据也得小心

并非有了具体数字数据就能认定这是事实了,还需注意,在一些案例中数据未必能体现真实情况。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数据过时。直接借用他人用来实现其他目的的二手数据同样存在问题。对指标的定义中途发生改变,这样的数据也很让人头疼。有时数据本身非常可靠,却不能作为根据。

④、没必要追求百分百的事实

事实是否就意味着不能带有半点令人怀疑或暧昧不清的部分?答案是否定的。就像先前几次提到过的那样,在商业活动中逻辑思维并不需要过高的严密性。

一个与客观数据完全相对的极端也可作为逻辑思维的可靠根据,那就是业内关键人物的发言,尤其是其确信的言论。

商业活动需要在对未来的预测中做出决策,而未来在眼下无法通过数字数据来体现,在不少情况下反倒仅存在于有识之士和业内专家等关键人物的脑海中。虽说那也不过是关键人物的预测而并非事实,但它们却能比繁多的客观数据描绘出更为正确的未来。

判断是否事实的最终判定标准,在于“是否有足够让他人认同的逻辑依据”。在这方面,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被世间所信赖的关键人物的言论,是足以作为事实来考量的。并且,如果搜集大量关键人物的发言并从中抽取出共通的意见,可信度就更高了。

5、不切中论点等于浪费时间

①、首先要切中论点

从自己的职位和职责出发,首先要清楚地知道:“现在自己应该思考的是什么?”

②、仅从一个事实展开的逻辑过于脆弱

在逻辑思维中不能仅局限于片面的情况,关键在于必须通观全局、在没有遗漏重要论点的情况下做出判断。

另一方面,如果根基的数量过多,反而会出现无法清晰传达的问题。对此如果将支撑最终结论的根基精简到三至四个,就能在保证说服力的同时又简明易懂。无论如何,把握住整体、平衡地做出思考是很重要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