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姜小白
/ 公众号 : 姜大白/ 那种性格纯真的善良温柔是靠环境培育的,普通人遥不可及,普通人只有经历过险恶,真正察觉到人心的人才能善良,温柔。有本事,有底气,被人冒犯了愿意宽容下,有报复回去的机会时愿意主动放弃温柔代之,都是先有积累才有资格的,啥都没有一心只想着善良温柔,稍微被烂人刺激一下就心态崩了哪里善良得起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某瑞士品牌的电气销售狗一只(华中区的电气项目可以合作) / 销售是一门专业:https://www.zhihu.com/lives/918896758795440128
今天看啥  ›  专栏  ›  姜小白

鼓励踏出舒适区是毒鸡汤吗?

姜小白  · 豆瓣  ·  · 2019-02-22 21:30

我奶奶84岁了,印象中她70岁往后就没怎么更新过自己聊天的话题了,大家也都习惯了她翻来覆去的讲那些过去的事儿,她的世界像是一个箭头往回打的过去完成式区间。

可就在前两年,因为一次摔跤住院的经历,我奶奶有被动踏出小圈子更新自己口语话题的经历。

在她住院期间,认识了跟她同样年纪的病友,还认识了病友的媳妇,我妈加了其媳妇的微信,她们偶尔还通个电话互换讯息。我奶奶在生活中偶尔会用“在院里时”开头的句子聊天,院里的环境、饮食、经历,都是她的谈资。

那是我奶奶人生中第一次住院,她大概觉得特别新鲜,她70岁后第一次交新的朋友。

我妈,57岁了,去年年底在街上朋友的烧烤店帮忙,上足了四十天的班,拿了1800元工资。

春节在家,我家厨房的佐料花样翻了好几倍,她从烧烤店偷艺了。我们恩施煎土豆很出名,可真正好吃的也就几家老摊,味道鹤立鸡群,我只吃那几个摊位卖的。平常我妈在家煎土豆吃,都要另外给我做米饭的。可今年她改变了煎土豆的方法,先把挑好的小土豆拿水煮熟,剥皮,放冰箱里冰冻,要冻成冰疙瘩,然后一大锅油,冰成疙瘩块的土豆下油,直接炸,要炸成金黄色的外壳,再捞出来放佐料炒。

多了冰箱冷冻这一步,能呈现完全不同的味道,蓬松酥脆,很有口感,我跟朋友一顿吃好几碗,我妈的煎土豆一下子成了我们朋友中的最爱,大家来拜年,都点名要我们煎土豆。

1800块工资,也让我妈开心的乱蹦。

对比她几十年务农养猪的收益,一块辣椒地,从下种到收获,一斤只能卖一块多钱,还要专门挑选、摆放、装箱,等人上门来收,麻烦死了;喂猪更操心,为猪瘟担惊受怕,起早贪黑一天三顿,出圈才八九块钱一斤,一头猪辛苦大半年才能卖一千多块钱,除去粮食成本收益其实非常不划算。跟这样的经验比,在街上烧烤店帮忙,每天半天班,比下地干活轻松百倍,收益却翻倍。因为体验了一段新的生活经历,经验也变了,跟我们聊天,能讲一些类似有人吃霸王餐的经历,有趣极了。

我觉得这都算踏出舒适圈的经历。

不是讲我奶奶住院是踏出舒适圈,而是她愿意让我妈加病友媳妇的微信,经常跟病友打电话保持联系,还邀请对方来家里玩,这是在踏出她的舒适圈。我妈尝试了新工作,新体验,新菜谱,新朋友,她的个人态度也随之改变。年底主动请我回家帮她安排一个饭局,招待她在街上认识的朋友们,几个阿姨都是轮流让女儿互相招待大家的。

正月初一,我妈给我包了五千块钱红包,我没要,因为刚好是我在家交网费电费、灌煤气买年货以及给爸妈、奶奶的红包差不多的金额,觉得没劲,我抱怨她说,真正想给我钱就要明确许诺我给我一笔钱让我乱花,比如说“给你钱,你下个月去旅游吧“、”给你钱,你换个新Ipad吧”,不然默认还是让我别乱花要存起来,而且还都是我之前给她的钱,羊毛出在羊身上,没劲。春节王者荣耀出了夏侯惇的机甲皮肤,喜欢,可不太会玩这个英雄,纠结买不买这个皮肤,觉得有点儿贵。后来我妈直接给了我三千块钱,让我把它买了,我愣了半天,很认真的给她解释,这就是朋友在我家每天聊的游戏里花的钱,就是游戏道具。我妈回答说知道,如今条件不比以前了,这么喜欢,就买了吧,过年嘛,家里总花我的钱,她们好多年没给我买过东西了,就当买衣服了吧。

我整个春节,都因为这件事儿在感触,我妈变化太大了。

后来听我妈说,她年后还会去上班,还涨工资了,她一个月就赚回来了,可以让我开心下,她愿意。

要知道我都三十岁了,我已经习惯我妈勤俭30年了。

小时候家里洗头、洗碗都是用的洗衣粉,酱油、醋这都是过年才买的,平常只买盐。这样环境过来的人,到老了,居然还能改变生活方式,我觉得这就是她踏出舒适圈的意义。

我妈煎土豆穿的这件罩衣,就是她自己改过的,袖口以前是那种宽松的,她从另外一件衣服上剪下袖口,再缝起来,就变成这种收紧袖口了。她网购的衣服,有的是买来穿的,有的只是喜欢某个衣领,某个袖口,买回来当材料用的。

智能手机刚刚普及的时候,我妈就学会用手机,现在很爱拼多多,有时候半夜接到她的电话让我帮她付款,她特意为了某张五块钱的优惠券挑了一件商品,这种体验很难得的。

我们都知道,生活经历越复杂的人,越难开心起来,能有让自己开心的点,能满足就尽力满足。像我妈,能让她真正开心、沉迷又不伤身体的爱好越来越少了,能像这样花点钱买买东西就开心,真的难得。她年轻的时候学过裁缝,陪嫁的缝纫机现在还能用,买的衣服不好看,她就自己整改,添加个衣领,换个拉链,减修身一点,充满了个人DIY的设计感,nb极了。

弹幕刚开始盛行的时候,我接受不了,花里胡哨的把干干净净的屏幕毁掉了。但不愿意自己这么死板,就在b站看了当时最火的《新白娘子传奇》,一下子get到弹幕的玄妙可爱了,现在总觉得Youtube没弹幕说最扫兴的,有时候在Twitch上看游戏直播,觉得嫌一侧留言区不如斗鱼的弹幕效果好。

个人感触最深刻的体验是学外语:人的适应性真的很强,背单词,枯燥、乏味,可习惯了每天背100个单词也轻松的像一局王者荣耀。可一旦习惯,效果就会减半,得主动踏出舒适圈,换新的学习步骤。阅读英语小说,一开始也很难受,遇到生词查不查词典都纠结,可一旦习惯了,整句话看不懂都懒得管了,反正看完下一句就懂了。看美剧,开始搭着英语字幕看,习惯后就要慢慢去掉字幕,每次都是在刚刚改变的那一段时间是最难受的。舒适惯了,每天无非背一百个单词,突然换成每天读40页英语小说,这种变化让人不适应,可这种改变极其有意义,它提升效率。

有健身经验的人也有体会:无论是卧推还是深蹲,都是从习惯小重量开始的,可习惯后一定要慢慢增加重量,只有不断的习惯并添加重量,才能有进步。如果总是习惯某个重量,很难有大的提升,固定在某个阶段不得前。一定要踏出舒适区,加重量,拉断肌肉纤维,再复合的时候就能看见效果了。

沉迷在一个舒适的环境里太久,人就会封闭、狭隘、缺乏丰富视角。

我奶奶的社交圈,固定就那么几家人,也固定就那么一些琐碎能念叨,互相习惯这种无聊。可当她踏出这个小圈子,认识新的朋友,体验新的经历,那种新鲜感能她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我妈几十年农民,一次跳槽换工作的经历,让她重新看待赚钱盈利的成本跟过程,视角会变,体验跟心态也会变。学外语,一步一步,慢慢尝试不同的策略跟方法,不断的习惯并推翻当前的步骤,使自己不断进步。

人生就是这样,不断的习惯并推翻当前的步骤,不断的尝试新事物,体验新经历,让自己的视角变丰富,选择就会更多。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