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子聿
微信公众号:子聿说 ID:ziyushuoshuo 一个不太着调但非常靠谱的语文老师 与诗书死磕到底 美读签约作者 诗词世界签约作者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今天看啥  ›  专栏  ›  子聿

十分钟读懂百家争鸣 | 这是两千年前的中国有嘻哈

子聿  · 简书  ·  · 2017-11-13 11:50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还傻傻分不清楚?这篇文章让你一次性搞定全部!

中国有嘻哈吗?

当然有。不仅现在有,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而且我觉得,那才是中国历史上最最嘻哈的时代。

比如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比如孟子说:“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比如公孙龙说:“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已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

你看,如果能配上hip-hop音乐,这多么嘻哈。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思想家都是MC(麦克风控制者)。他们有自己的homie(哥们儿)、有自己的范儿,他们互相battle(一对一挑战)、互相diss(攻击他人),是的,没有谁比先秦的那些“子”们更嘻哈了。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公元前五世纪前后那些嘻哈歌手的事儿。

一.到底都有那些“子”?

我们总说“诸子百家”,然而真的有“百”吗?似乎没有。起码在《汉书·艺文志》中,班固结合西汉刘歆的说法,将先秦的“百家”分为十个主要的流派,也就是“十家”。而更早一点的司马谈,就是司马迁的父亲,则只提到“六家”:儒、道、墨、法、名、阴阳

所以,不要被“百”这个数字吓到,根本没有那么多。就算有,除了这几个流派之外,其他的根本没成气候,也就不作数了。就像我,我也会唱“哟哟,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可你能说我是嘻哈歌手吗?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要正视,那就是一个“家”不代表就一个“子”,往往一个派别里有好几个代表人物。

比如儒家,孔子开创,孟子发扬,荀子集大成。

再比如道家,我们一直称道家为“老庄哲学”,也就是老子和庄子。但其实,有一个叫杨朱的人,他的思想也应属于道家。并且,虽然道家是老子开创,且杨朱出生晚于老子,但在思想层面,杨朱哲学应属于道家哲学的第一阶段。

墨家比较简单,代表人物就是墨子。但是,墨家推行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体。也就是说,人家是组团来嘻哈的,而墨子,就是这个组合的队长兼才华担当。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叫邹衍。他跟其他几位不一样,别人是研究人的,他是研究天的,还有金木水火土一类。说心里话,他的音乐,我不是很懂。

支撑起法家的人叫韩非,是个被豪门排挤的富二代,后又逆袭为巨星。

说说名家。名家这一家在“百家”中也算是我们最陌生的了。我在文章开头提到个和唐僧、王子一样喜欢跟白马较劲的公孙龙,他就是名家中的一位。还有一个叫惠施,你不用知道别的,就记住他跟庄子相爱相杀就够了。他们俩都对外宣称彼此是好友,而且也时常小聚,但是到一起就要bettle一下,也真是够了。

二.这些“子”是怎么出现的?

有没有觉得很神奇,为什么在那两三百年间涌现出了那么多个“子”?纵然后来的每朝每代还是不断有思想家登上历史舞台,但无论数量、高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与先秦的那些“子”们无法比拟了。更为神奇的是,泱泱华夏数千年,思想家们呈井喷状态出现为什么偏偏是那两三百年呢?为什么不是更早或者稍晚呢?

是这样婶儿滴。

他们所处的那两三百年,不偏不倚,刚好是奴隶制社会一点一点被瓦解、封建社会正逐步形成的时期。正如民国,封建制社会消亡,现代社会建立,于是胡适、陈寅恪、蔡元培、钱穆、章太炎、王国维、冯友兰等大师,就出现了。

我现在要说的不是这些“子”本人,而是他们代表的那些“家”。这个派别能够建立,能够形成影响,与它们的创立者、参与者的社会地位有着直接的必然联系。

那是一个文化推行极其有限的时代,简单地说,就是识字的人太少了。同时,也是一个阶级等级异常明显的时代,非“君子”(贵族或官员)即“小人”(庶民或者奴隶)。所以,但凡有文化的人,一定会跻身贵族行列。继而,他们一面做官,一面做学问。做学问使他们更好地做官,做官又为他们做学问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忽然有一天,从夏朝就开始了的这种社会形式被某种力量渗透了,动摇了,瓦解了。这些人再也无法继续“官师一体”理想人生模式,从贵族变成了平民。但他们做学问的那颗红心没有变,就像某些梦想成为歌手的人走到哪都大喊着“我舅是药唱歌”一样,他们还是要把学问做下去。并且,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研究,他们的学问已经形成了系统,他们每个人也有了一众粉丝,走到哪都自带偶像光环。就这样,私学开始了,学派出现了,“子”也就开始了他们发单曲、录综艺、上热搜的艺术人生。

三.他们都是什么关系?

01

这个时期结束后不久,中华民族就开始尚儒了。并且直到今天,儒家依然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一个思想流派。还有,现在学者们已经证实了,孔子确实是第一个开设私学的人。那么我们就从儒家开始说起。注意,是“儒家”,而不是“如家”。

儒家研究的命题大概有两个,一是“伦理”,二是“仁义”。所谓“伦理”,就是秩序,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简单地说,就是皇帝要有皇帝的样子,臣民要有臣民的样子;当爹的法令纹就要深一点,当儿子的膝盖就要软一点。没错,阶级的色彩很浓。所以,他的这一套理论,后来被“人权”和“平等”两个词diss了很久很久。

至于“仁义”,它其实是这样的:“义”是一个标准,“仁”是具体的做法。如果我们说一个人很讲义气,就是他是个好人。那么具体好在哪?比如说我吃不上饭的时候他给了我一百块钱,给钱这件事,就是“仁”,就是“义”的具体表现。

孔子提到的命题还有很多,比方说“知命”。“命”就是宇宙中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对于人来说,既是依托,又是限制。所以,你无论怎样都超不过“命”,又必须在“命”中有所作为,这就是“知命”。

他还吧啦吧啦说了很多,反正是打得一针好鸡血,又熬得一锅好鸡汤。

02

要么说树大招风呢,孔子转悠了大半个中国,今天开演唱会,明天开见面会,微博上终于有人说了一句:“那啥是最忠心的了。”

说这话的人,叫墨子。

墨子,以及墨家的人都不好惹。为什么呢?因为人家不但嘻哈唱得好,舞跳得也好。墨家都是侠。这些人原来都是贵族阶级身边的武士、军事顾问,后来奴隶制解体,他们散落民间,就成了侠。

他们跟儒家不同。儒家不当官了之后,由于依然是文化人,按照“物以稀为贵”的原则,所以他们还是在上层社会活动。墨家就不同了。自从他们告别了武士这个称谓,就真的成了under ground rapper(地下说唱歌手),从此,他们跟儒家势不两立。儒家的那些忠君思想、伦理纲纪,以及推行的礼乐制度,常常被墨家吐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儒家讲究“孝”,不但父母活着的时候要父父子子,就算父母去世了,也要守孝三年。三年中,儿子不能结婚生子,不能有娱乐活动,甚至连工作也要辞掉。但是墨家认为,这是一种浪费精力、生命的不理智的做法。

那么墨家的理论是什么呢?他们讲究平等,他们反对战争,没错,他们的愿望就是世!界!和!平!

他们这种“兼爱”和“非攻”的思想怎么说呢?大概就是墨子的媳妇问墨子,我和你妈掉河里了,你先救谁?墨子说,我谁也不救,我要把这河水吸干,免得它以后再溺人。

特别伟大对不对?但是他们的学说也有弱点,那就是他把河水吸干可能导致他的死亡。如果这是一种牺牲,尚且可以弘扬的话,那么他媳妇和他妈呢?可能在他还没有把水吸干的时候就已经遇难了。

03

这个弱点给一个人留下了话柄,这个人就是杨朱。

很少有人管杨朱叫杨子,他自己也没什么著作,他的学说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当中。但这种不常抛头露面的人,往往都是狠角色。

墨子说人人平等,说世界和平,说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杨朱说,屁话。杨朱说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种不怕牺牲的人,整天打着拯救世界的旗号到处杀富济贫,世界才乱了。如果每个人都爱惜自己,哪怕一根毛发都不愿被别人伤害,那世界也就太平了。所以,杨朱哲学的基本观点是:贵己,重生。

你就是你的全世界,你首先能保护好你自己,才有能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如果你不拿生命当回事,轻易去赴死,那么你的全世界也就都跟着消失了。

杨朱的观点消极了些,但是却让我们在儒、墨这种用世主义之外看到了另一种人的存在,那就是隐者。

04

文章一开始的时候说到杨朱是道家学派的第一阶段,那么之后呢?当然就是老子和庄子,他们分别代表着道家的第二和第三阶段。

杨朱说,这个世界太恐怖,人家好怕怕,人家要躲起来了。这时候老子就出来扎心了。他说,城市套路深,你要回农村;可是农村路也滑,人心更复杂啊!躲得了初一,你躲得了十五吗?然后杨朱一脸懵圈地戳在那。老子神秘一笑,来来来,小乖乖,别怕,我来告诉你一个办法,让你可以避害全生。

老子的这个办法就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按照现代科学家给宇宙下的定义来看,宇宙中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中。但老子认为至少有一件事是不变的,那就是“发展变化”本身,也就是规律不变。比如说,一个人从生下来他就不断在变化,直到死去,但是生老病死这个规律是不变的。所以要想很好地活着,不是所谓的躲起来,而是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

道家讲“无为”,其实不是要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顺应事物的规律去做。

至于他那个“道生一,一生二”,我跟你说,那是个极深的坑,陷进去就出不来。反正就是规律至上,所有物质都是规律的衍生物,所有违背规律的行为都是耍流氓。道,就是规律。

接下来是庄子。

如果老子探讨的是规律,那么庄子探讨的就是本性;如果老子讲的是“道”,那么庄子讲的就是“德”。德,就是本性。

庄子认为,人只有在充分发挥内在本性的时候才会有幸福感。比如吃是人的本性,所以吃东西是使人快乐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因为生病或者减肥而不得不限制饮食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无法获得来自于吃的快乐。

但是有没有发现一件事,我们在这世上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发挥我们的内在本性。那怎么办呢?庄子又教给我们一个办法。这个办法,用他的话说叫“无己、无功、无名”;用我的话说,就是忘我。

首先你忘了自己内在的欲望,再忘了外在的限制,让人与宇宙合二为一,哈哈,你就是全世界最快乐的人啦!

05

如果你觉得一个派别之内都是传承发扬的事,那么你错了。同一派别的人,也互相diss。孟子和荀子就是这样的。

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都维护伦理,倡导仁义,但是在人性方面,他们俩的观点则截然不同。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比如,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不处于疯狂状态下的),当他看见砍杀,哪怕是杀一只鸡,都会不忍直视。这就是所谓的恻隐之心,也就是人性本善良。

但是荀子不这么认为,他上来就说了一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什么意思呢?就是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么为什么他后来善良了,是因为人同时也是智能的,他懂得去学习善的东西,所以会变得善良。伪,不是虚伪,也不是伪装,而是人为的意思。比如,一个从没有接受过教化的人,无意伤害了别人的时候他就不知道道歉,这就是恶。但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是他知道去学习社会的规则,然后就会说那句“对不起”,这就是伪。

另外,孟子很神秘,动不动就“养吾浩然之气”。别人问他“浩然之气”是什么,他又不肯说,反正就是一股可以充塞宇宙的力量。但是荀子很现实,他说天有天该做的事,地有地该做的事,人有人该做的事,别没事老“思天”,就好像你能思明白一样,有那工夫,还是好好反思自己吧。

06

提到法家,我们一下子就想到韩非子,但事实上,韩非并不是法家的创立者,他只能说是集大成者。在韩非之前,起码有三个人提到了与“法”相关的命题。与孟子同时期,有一个人叫慎到,他认为治国最重要的是“势”,也就权威;另一个叫申不害的则认为想要搞定政治,“术”是不二法门,也就是办事、用人的方法;而商鞅,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变法的人,他,最重视的当然是“法”,也就是法律和制度。

法家的理论发展到韩非子时,他将这三个命题进行了融合——制定一套完善的法律,选任一批合适的人才,利用手中的权力实施下去。

我们再说说法家与儒、道两家的关系。

法家一上来就单挑了儒家。儒家讲仁,希望君主以礼、以德来治国。也就是说,按照儒家的理论,统治者要给百姓做一个好榜样,然后,百姓也要对自己狠一些,努力做一个高素质的人。但是儒家有一点,他还是讲阶级。

法家就不一样了。法家不讲阶级,而讲平等,这一点,倒是跟墨家有点接近。而且,法家的平等观念在应用到法制里的时候,不是磨破嘴皮让老百姓注意素质,而是将统治者降了一格,也受法律的限制。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那句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结尾法家还对儒家放了句狠话:你们霸着麦克风喊了那么多年的“仁”,这个世界就没有犯罪了吗?

法家跟道家很有趣。表面上看起来一个要“有为”,一个要“无为”,是相反的。但是事实上,法家的人却说:“我们也是无为啊!”

道家的无为是让天去为,而人无为;法家的无为是让法去为,而人无为,但是他们两家,确实都喊着“无为”。

07

最后来说说名家。说老实话,我挺害怕说名家,因为他们个个都是戏精,得谁diss谁,得谁跟谁battle,真的,他们都有free style(即兴表演)。

他们为什么叫名家呢?因为他们的哲学思想反应在对“名”与“实”的辩证分析方面。

惠施是名家里的大咖,他是庄子的好朋友,还做过魏国的丞相。什么是“名”与“实”呢?惠施认为:实是变化的、相对的;名是不变的,绝对的。比如“子聿是美女”。子聿是个实实在在的人,所以是实;但美女只是一个概念,看不见也摸不着,有人说我看得见美女,不,你看到的是一个很美的女人,而不是美女这个概念,所以美女就是名。子聿是变化的,现在美,十年之后可能就不美了,或者,有人认为子聿美,有人认为子聿不美;但美女不一样,无论子聿美不美,这世间终还是有美女的。

如果你没被绕晕,那么我们再说公孙龙。

关于公孙龙,最有名的就是那个“白马非马”。就是他骑着一匹白马要过一个关口,关吏说马不可以进入,公孙龙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

除了文章开头那句,你再感受一下这句。

“马未与白为马,白未与马为白。合马与白,复名白马,是相与以不相与为名,未可。故曰:白马非马,未可。”

不管你服不服,反正我是服了。


看到这,我猜你在想一个问题:这些学派,到底哪家更有道理?

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到底谁的功力更高呢?我更倾向于谁呢?似乎他们都有道理,但似乎每一家的学说里也都有我不赞成的东西。比如儒家的封建阶级思想,比如道家一味地复古,比如墨家深信鬼神之说……

可是无论赞不赞成,无论你更趋向于哪一家,这些先秦的哲学精髓已经在我们的灵魂里扎根了。

当你谈自律、谈逆袭、谈励志、谈教养,你就是在谈儒家文化;当你说“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就是皈依了道家。

所以这一场较量没有胜负,他们都是王者。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