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自由在路上
每一次散步,脚下的马路给我力量,心不再害怕,不再犹豫,我知道我的路就在前方。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我一直在路上。 用一支笔寻找最美的方向,发现幸福的方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自由在路上

七月七娄敬神庙会

自由在路上  · 简书  ·  · 2018-08-17 20:05

农历七月初七,是永寿县店头镇娄敬神庙会,这个重要的日子为什么会在七夕呢?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很多重要的祭祀节日活动都和农业息息相关。七月七古会也不例外,这是一个农闲的季节,小麦已入仓,玉米还没有成熟,这时候设立一个古会时间合适,不会影响农业收成。

娄敬神古会是为了纪念娄敬,所以他的墓就在此地。娄敬墓位于今永寿县店头镇娄敬山,距咸阳城西北70公里。

很久以前,娄敬山还不叫娄敬山,山的名字叫做明月山。店头镇境内的明月山,海拔1063米,绕峰耸秀、川壑环拱、翠柏苍郁、景色秀美。相传山石夜生异彩,远望如明月,故得名明月山。《永寿县志》载:汉高祖刘邦的谋臣建信侯娄敬晚年偷闲隐居于此,故名娄敬山。

人们纪念娄敬,还有一个故事。明月山北有种金坪,相传为娄敬种金之地。“种金坪,种彩石。种下彩石长成金……”古时候的娄敬,开垦山地,传耕教化于人,勤耕耘,吃苦耐劳就会有收获。他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神,娄敬山有炼丹炉,还有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娄敬祠庙献殿。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古庙会,周围十里八乡的村民,抬着娄敬的木刻雕像,绑扎着战马、童男、童女、纸活等,敲锣打鼓送上山,祈神慈善,普降甘霖,以润禾苗。

现在七月七娄敬山古庙会,人们用三摩拉着精心制作的纸活,虔诚的在店头街道从南走到北,接受人们的礼敬。打头的第一辆三摩速度很慢,每到一个店门口,主人家都会放炮,然后给娄敬神搭红(大红的绸缎被面系在娄敬神塑像上。)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后面拉纸活的车上,会有两个人专门扶着,虽然已经整理牢固,还是要随时注意安全。另外一个人遇到比纸活低的电线,把它用竹竿顶起来,不能损坏纸活。专门有一组人捧着功德箱,纸币投入了功德箱,就会有人发一条好人一生平安的祈福带。纸活队伍走的很缓慢,但是人们没有不着急,只有虔诚的恭敬心。

纸活队伍浩浩荡荡的从店头镇街道一路向北,到达娄敬山,七夕的晚上是娄敬山庙会的高潮版。最重要的仪式就是在娄敬庙前念经,小时候跟着姥姥去山上玩。木鱼声起,主持的人身着袈裟,和一众居士开始抑扬顿挫的念经,那种氛围,肃穆庄严。我喜欢听念经的声音,那声声悠长的调子,总使我沉浸其中。

小时候,我一边跪在垫子上听大人们诵经,一边偷偷瞄供桌上的贡品。供桌上都是各种各样美味的水果,还有一种献饭,用面粉做成活灵活现的莲花,叶子等等,然后用油炸成金黄色。供桌上都是每个人从家里带来最好的贡品,孩子们看着垂涎欲滴,也不敢乱动。

娄敬神庙会山上念经,自然少不了烧香拜佛,卖香的人随处可见。山上香火鼎盛,店头街道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戏台跟前。孩子们喜爱的玩具,琳琅满目的小吃,凉皮、米线、粽子、羊肉泡馍和豆花泡馍,摆满戏台周围。看戏的都是老年人,他们搬一张凳子,津津有味的看戏,直到散场。

娄敬神庙会原来是为了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一个活动,如今人们更多是一种情怀。在七夕这天,怀念保佑我们的娄敬神。七夕,据传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七月初七的晚上,坐在葡萄树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对话。

七夕,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所爱皆良人。七夕,珍惜身边的人。七夕,你要相信,终有一个人在等你,穿越人海,他正在走向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