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五月轻风

整理的是家居,愉悦的是心情

五月轻风  · 简书  ·  · 2019-05-25 20:58

借着这周女神进化营整理模块打卡,我是每天一个点,从书房、客厅、厨房,再到卧室,卫生间,里里外外全部归整了一遍。当我把杂物清理干净,到处都一尘不染的时候,我忽然觉得之前强烈的想要换房的意愿,弱了很多,心情也舒畅了很多。

我也由此体会到:整理,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心情。

但是,一次的整理,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即便养成整理的习惯,也还是不够。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购物达人。最爱买的就是衣服和书。我刚住进这个家的时候,很多东西都还在原来的家里放着,没有搬过来,看着很利索。可是这才没几年,我家的柜子就全塞满了,榻榻米也差不多快满了。每到换季的时候,是我最头疼的时候,所以我又动了换房子的念头。

这几年,流行一个观念,就是“极简生活”,还有一个理念,就是“断舍离”。都是主张删繁就简,让心灵摆脱牵绊,过真正轻松愉悦的生活。

如果能把这种理念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过轻松愉悦的生活,其实也不是难事。

第一是更新你的购物观。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衣柜前的纠结?

我常常在衣柜前陷入纠结,左思右想到底穿哪一件,哪件搭配哪件?  “女人的衣柜里永远少一件衣服”,似乎是颠扑不灭的真理。看着满柜子的衣服,每次出门时却不知道该穿什么,或者是明明在服装店里看着不错的衣服,买回来后就觉得少了那么一个画龙点睛的搭配。我也是一个爱美的女人,也是朋友眼里的网购达人,衣服只多不少,所以衣柜前的纠结说不清占用了我的多少时间。

有一年因为借调到异地,我只带了一部分最实用的衣服到当地,顿时少了很多衣柜前的纠结,即便偶尔会遗憾:要是那件衣服在就更好了,但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后来,在搬家的时候,整理衣服和给它们找到容身之处让我头痛不已,于是发下宏愿:三个月内绝不买衣服了。结果,我做到了,生活也并没有什么影响,我还是那个爱美的我,但是少了在网上购物和衣柜前纠结的时间,我的生活更从容了。

所以,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很多不满足往往来源于太多的选择。《细节:如何轻松影响他人》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认为:衣服能传递信息,如果你的穿衣方式比对方稍微高一个档次,你的话就会变得更有分量,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服从权威效应”。这说明服装的品质很重要。李笑来也提倡用买6件衣服的钱去买一件衣服。所以作为一个永远爱美的女性,我现在的购物观是“少而精”。

第二,就是舍弃无用的东西

有一部日剧《我的家中空无一物》,主人公麻衣是个整理房间杂物的狂人,她喜欢空空荡荡的房子,所有不需要的东西都会果断扔掉,无论珍贵与否,有没有特殊的意义,一旦无用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虽然我不喜欢一个缺少生活气息的空空荡荡的家,但是必要的断舍离还是必须的。之前艾嘉老师在传授整理经验时也提倡,要丢的、要送人的果断处理。

“断舍离”是一种家居收纳的智慧。你在整理的时候要考虑的不是“还能用吗?”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也就是说要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不是因为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要留下来,主语永远都是自己,时间永远都是当下。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会对自己有更深刻、更彻底的了解,并接纳真实的自己。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能轻松舒畅了。

第三,养成收纳、整理的习惯。

收纳整理不是突击,而应该是细水长流式的。

在这一周的整理过程中,我把要丢的、要送人的果断处理,家里的物品分类收纳,特别是冰厢、厨房的抽屉、茶几的抽屉以及孩子的桌面和抽屉等,借助一些收纳工具做分类。其实不一定都要买现成的收纳盒,长条型的茶叶盒、手机的包装盒、化妆品套装的盒子,都是好用又美观的收纳工具。现在,厨房抽屉里林林总总的调料袋,孩子收藏的杂乱小物件不再让我抓狂,冰厢保鲜盒里的食物储存得更久,看上去更整齐。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想要的东西。

在《断舍离》这本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我们把房间比作肠道好了。那些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丢不掉的东西堆积起来,堆得越来越多,却只进不出。这么一来,我们就到了一种便秘的状态,这样会舒服吗?显然不会。要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下去,症状就会进展到即使一周不通便也无所谓的麻痹状态,即便不舒服,也感觉不到自己不舒服,因为此时身体的感应器已经出现了故障。换句话说,渐渐习惯了房间里堆满物品的状态,就类似于便秘而导致的感觉麻痹。

但事情却不会就这么不了了之。在便秘的时候,病菌会不断释放毒素,这些毒素会被肠道再次吸收,而后扩散到身体各个部位,引起不适。换句话说,房间里满是破烂儿,就会释放出影响心情的废气,让你不知不觉间陷入慢性中毒的状态。所以,为了健康着想,还是不要让房间“便秘”的好。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