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单雁
浪漫是自己的 孤独亦是自己的 为梦想披荆斩棘
今天看啥  ›  专栏  ›  单雁

电影《末代皇帝》

单雁  · 简书  ·  · 2019-11-18 09:06

《末代皇帝》这部电影是1987年上映的,它的导演是一位意大利人。这是一部反映个人独特视点,观点的传记电影。电影采用时空交错式描写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三岁登基到成为一个普通公民的过程。

电影在正常的叙述时进行插叙,相似的情景或背景进行切换,使得插叙自然。比如:当溥仪成为苏联红军的囚犯被押送回国路上企图自杀时,镜头由浸满鲜血的水池切换至1908年北京的红色大门。当溥仪和溥杰再次相遇时,镜头又由两人久别重逢的激动眼神切换至宫廷红色大门的打开,讲述两人童年初次相遇的场景。

红色大门的镜头可以说无处不在,无论是得知乳娘阿嬷被送出宫,亲生母亲在城外自杀的“开门”,还是婉容被送走时日军的“关门”,都像在诉说着溥仪是一个无人听从的傀儡的悲惨身份。溥仪充满悲剧感,仅仅“代”一词足以让人唏嘘不止。面对历史的车轮,即使是皇帝也无法阻止时代的前进,无法把握历史奔跑的方向。皇帝貌似威仪天下,但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

电影濒临尾声之时,溥仪买了门票回自己的家紫禁城。苍老的身躯独自登上太和殿,他告诉故宫门卫的儿子说:“我是中国的皇帝。”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从宝座的坐垫下掏出登基时得来的蝈蝈笼子。在红红的夕阳下,一只蝈蝈从笼子里爬了出来。溥仪就像那只蝈蝈,本该在原野里,却被困在笼子里。蝈蝈是人的玩物,而溥仪是历史的玩物。

童年时,他想做个快乐的孩子,却强迫他坐在皇位上。

少年时,他想做个真正的皇帝,却被告知自己只是一个符号的象征。

青年时,他想创立一个国家,却成为民族罪子。

中年后,他认为自己是一个罪犯,却被赋予平民的身份。

一次又一次,他被命运戏弄,由不得自己。

影视中,溥仪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他是难以诠释的符号。从紫禁城到天津,再到满洲国,再到监狱。溥仪的一生,都被历史牵绊着的。历史的背后,是我们碌碌的身影。我们坚信着我们在创造历史,其实,我们一直在沿着历史给予我们的轨迹向行,无法抵抗。我们总以为我们看清了历史,其实我们知道的,永远只是事实,而不是真相。

《末代皇帝》这部电影主要参照溥仪写的《我的前半生》和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写的《紫金城的黄昏》所拍摄的。有许多细节是与清末照片相符的,比如:戴枷锁的女囚犯,溥仪在紫金城里爬屋顶,满洲女子的一耳三钳的风俗,还有她们的服饰发型等等。

如今,我们的视觉文化已经走向了娱乐化的极端,关于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不是在讲述抗日神剧就是在描述清宫穿越的假象。历史的“模样”对于观众来说已经越来越模糊。史学真相要靠历史学家的研究,但历史的外表也许是视觉艺术可以表达的。

电影虽然不是历史,但它的意义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我认为,这个电影值得我们去解读的不只是溥仪这个人的故事,还有艺术家对文化历程真诚而仔细的反思。我们的历史不仅需要数据和真相,也需要艺术的表达,寓言式的启发,和那些刻骨铭心的画面勾起群体的回忆。希望有一天,中国本土导演也能在现有条件内创作出这样有意义有价值的历史题材电影,而不是看英文版的中国历史电影。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