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果然是果然

闲话“安全感”

果然是果然  · 简书  ·  · 2018-09-16 23:52

有人曾经吐槽说,好像一切心理问题最后都会归结为“安全感”三个字。

是的,不好意思,我今天又提出了“安全感”这三个字。

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一切行为和心理感觉总结成一句“自己没有安全感”,也都可以指责别人的各种行为是“你内心太缺乏安全感”,然而安全感,到底是什么?

今天,咱们就闲聊一下。

01

大家都对马斯洛的需求模型很熟悉,我姑且拿过来类比一下。

他把人类的需求划分成了五类: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

这里面其实有很多都是涉及安全感的。基于我目前的理解,我觉得可以简化为“身心灵”三个方面的需求:

1、身体层面的活下去;

2、心灵层面被爱到;这里就有各种各样的衍生产品了,被认可、被理解、被尊重、被需要、被重视、被…

3、自我实现;

那么上面第一点“活下去”明显是安全需求,第三点“自我实现”明显是内心安全后的需求,真正有个性化设计的,其实是中间第二点。

平日里大家说的“安全感”,除了少数关于“生命生死”的第一点,大部分,就是在说这第二点。

至于每个人安全感高低,这就要看每个人内在安全感的防护线是多少了。

如果其安全感标准不高,就整日疑神疑鬼,各种各样地从外在要安全感;如果安全感防线高,就会将自己更多能量用于创造,也就是自我实现的第三点上。

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安全感的心理防线,都是极低的。

02

拿爱情举例。

每一段爱情,都有各种各样的情愫在里面:荷尔蒙刺激、肾上腺素飙升、完美恋人投射……然而这一切如何发生的?是因为对方好巧不巧地看似满足了你深层安全感的需求。

曾经有位案主跟我讲,她在跟她男朋友谈恋爱的时候,本以为是因为他忠厚老实、善良有责任心吸引了案主,然而,并不是。

是因为他忠厚老实、善良有责任心,不会背叛案主,这样案主就很安全了,所以,就他了!

还记得我曾经在文章中举过一个例子,爱情中的安全感如同让你饱腹,而饱腹之后还想要点餐后甜点。

案主说:“我何尝不喜欢甜点,甚至某个层面我真正喜爱的是甜点,喜欢那种阳光开朗幽默的大男子主义的男生,可每每这时,我内心那深深的自卑浮现出来:

我这么不好,他们能看上我么?他们那么优秀,漂亮女人那么多,他们一定会变心的,那样的话我多惨啊,所以不行!

有可能我的真爱是甜点,然而为了安全,我一定要先选择解决我身体温饱的,毕竟整天吃甜点,最后有可能会三高的”!

案主是经历了很久的内心探索之路才看清楚自己的,那你呢?

你可以尝试回顾你的每一段关系,出发点真的是爱对方,还是跟对方在一起很安全,所以才爱的?

呵呵,我不知道眼前的你的内心,反正我只知道我是后者。

03

对我们最重要的爱情尚且如此,其他事情,就更不用说了。

安全感,重点是看我们第二点的“心理需求是否被照顾好”。就像开篇说的“任何心理问题好像都可以归结于安全感低”。

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大部分人的这个心理需求,并未被照顾得较好。

是的,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1、集体无意识;

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文化无不让我们耳濡目染,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

举例我们被封建制度统治了一千多年,那封建制度里的“男尊女卑”必然影响着我们。

这也就是如今中国还有一些地方会认为“男孩要比女孩好”,那如果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女孩,她的心理需求(也就是安全感)如何能被照顾得好呢。

可想而知,这样的集体意识其实信手拈来,比比皆是,都在无形中影响和控制着我们,需要我们不断地醒来和突破。

2、爸妈的安全感也极低;

一代传一代的集体意识,一辈传一辈的家族模式。

我们的爸妈也遭受集体意识的毒害,更因为他们那个年代兄弟姐妹太多,生活水平又不高,大家的意识都放在“活下去”的第一点生存上,哪里还会有注意力被照顾他们内心的“安全感”。

爸妈的心没有被照顾到,自然也就不大会照顾我们。

3、自己的误解加不想改变;

原生家庭的阴影的确难走,但并不是走不出来。而有些伙伴明明知道这一切,但却还是因为“不愿意放下”而让自己深陷“安全感低”的苦海。

我明白这些伙伴是因为情绪伤害太大而造成自己目前根本不愿意去疗愈,但是往往这样痛苦的只能是我们,想要幸福,也只能是我们先选择放下。

04

安全感,说简单却也不简单,它“主宰”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状态;说不简单也简单,最终其实就是想要被爸妈无条件地宠爱着。

然而不管怎样,要想幸福快乐,都要过了这关。谁也没有办法对你自己宠爱有加,除了你自己。

因为没有谁更比你清晰地知道你想要什么。




END


我是果然,感恩遇见。




从小到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