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衣一时聚散
金学红学研究者 专栏作者 言情小说作者 独立撰稿人 个人公众号:wochengjinghong 浮世小团圆 小说地址: https://read.douban.com/ebook/35558879/ https://read.douban.com/ebook/30449095/ 豆瓣金瓶梅与红楼梦专栏地址 https://read.douban.com/column/5983508/ https://read.douban.com/reader/column/6237452/chapter/31656755/ 如需转载,请点击 https://www.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15470
今天看啥  ›  专栏  ›  罗衣一时聚散

你好,优雅:纪梵希与赫本

罗衣一时聚散  · 简书  ·  · 2018-03-13 22:53

一直想知道,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与休伯特.德.纪梵希(Hubertde Givenchy)之间有没有爱?他们一起走过漫长的不离不弃的40年,当上世纪1993年奥黛丽.赫本患结肠癌去世时,已垂垂老矣的纪梵希伤恸地喃喃自语:“我再也不能给她打电话了吗?”她死了,他生命中的一大部分也跟着萎谢了,想来他还是爱她的,只是这种爱不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流丽惊鸿,也不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执手之约,是要比这深刻得多也淡雅得多的守望相助与江湖不忘,是“发乎情止于礼”不涉于凡俗的情义恩爱的超然若定。他们始终理智地停留在“始与时尚,终于时尚”的点到即止上,安闲舒适地处于感情的微醺状态。而纪梵希对奥黛丽的爱相对要浓厚一些,可那几乎是一个天才对缪斯女神的爱,更是一个优雅缔造者对优雅本身的热爱与崇拜。

上个世纪1953年,年轻的设计师纪梵希与年轻的女演员奥黛丽.赫本相遇,两人都刚刚展露头角,奥黛丽为下一部电影《窈窕淑女》来纪梵希的工作室挑选服装(那似乎还是一个电影没有美术指导的年代,必须由女演员自己亲自挑选服装)。在很多年以后,纪梵希仍然清晰地回忆说:“那天当我打开了工作室的门,一个年轻的女子飘然而至,非常的纤细高挑,有着母鹿般的双眼,短短的发型,穿着窄裤,T恤衫,拖鞋,水手帽上还扎着一条红色的缎带。”

他在多年后依然细密地保留着当时惊喜邂逅的印象,奥黛丽就“好像从天上飘落到他面前,半个仙女半个公主,然后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足迹”。在经典电影《窈窕淑女》里纪梵希为她设计了削肩的晚礼服,以便遮住奥黛丽嶙峋的锁骨。在《蒂梵尼早餐》中,纪梵希为奥黛丽设计的黑色洋装配短款珍珠项链的优雅造型更是一个不容泯灭的经典。他为奥黛丽设计的戏服有《滑稽面孔》,《午间的爱》,《蒂梵尼早餐》,《谜中谜》,《灼烧的巴黎》,《怎样偷窃一百万》等等。

奥黛丽穿着他所精心设计的衣服逐渐成为媒体和大众追捧与崇拜的青春偶像,无数少女开始模仿“赫本模式”,她的名字渐渐与“时尚”二字划上了等号并且随着岁月的流逝镀上了辉煌的不可磨灭的金边。其实时尚界的“赫本旋风”是他们从单纯的顾主关系慢慢发展到惺惺相惜之后共同缔造的,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与互相缺一不可。纪梵希后来除了戏服之外还包揽了奥黛丽的私人衣橱,成为她一生中忠诚的形象设计师,奥黛丽第二次结婚和儿子受洗时所穿的礼服,受洗袍等也都由纪梵希操刀设计。

奥黛丽在电影史和时尚史上都有着不容小视的影响力,她于美丽中有一股世故的天真,配上灵气逼人的五官,是一代又一代影迷心中的巨星。她优雅的气质曾让英国王太后在见到她之后赞叹:“她就像是我们中的一员。”但要是她没有遇见纪梵希呢?她的优雅与高贵是否能如期完全地盛放?纪梵希曾为她设计过一款经典的露肩晚装,白色拖地的裙裾尾端有鲜花盛开,配上白色的晚装长手套,于宫廷般的富丽明朗中透出清雅脱俗的余韵,这是特意因为奥黛丽的纤瘦高挑而量身订制的,在这世上应该还是纪梵希最懂她,他们两人一起经过的岁月比奥黛丽的历任丈夫都来得地久天长。

1995年奥黛丽逝世后两年,失去了缪斯女神的大师孤独地就像是伯牙摔琴一般地决绝与寂寞,他在最后一场时装发布会后宣布隐退,随着这个68岁老人的华丽谢幕,时尚界感慨万千:“一个优雅的时代结束了”。

奥黛丽与纪梵希这一个男人与这一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实在是非常得微妙悱恻,他们不是情人,却比情人更多了解;他们不是亲人,但比亲人更多关切;在奥黛丽临死之前,她把纪梵希为他设计的25件礼服全都一一还给了他,她还给他的岂只是衣服,而是岁月的华丽的蝉蜕,这里面有他们一起走过的光辉与风华,在她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了他,他把她打造得风华绝代美丽不可一世,而现在由他一手创造与见证过的美丽却已经全然衰退了。她能做的唯有把衣服还给他,就像林黛玉要把所有的眼泪都还给知己一样。他对于她来说,永远都是于千万年之间,于千万人中间最彻底最亲切最无法失去的一个知己。


PS 1 :当我第一次听到“不以结婚为目的的交往,就是耍流氓”时,我默默无语地就像是吞下了一大把铁钉;当我听到“为什么不是你,陪我到最后?”有人告诉我,这“陪我到最后”是要大红“证书”的,如果没有领证儿的“陪你到最后”,那好像也算是一种“耍流氓”。

总觉得为什么现在的主流意识将男女之间的感情,关系,划分的如此狭隘?变得就像是五四之前的男女关系一样了,民国有个大佬说过,在民国之前,男女之间要么是夫妻关系,要么是私情关系,要么就没有关系。

男女之间就没有友谊吗,就没有知己之情吗,就没有超越这两种,或者介于这两者之间的各种深度不一的“暧昧”关系吗?如果我们否认这些关系与感情的存在的话,那么我想,奥黛丽.赫本与休伯特.纪梵希的心灵深处,一定犹如蚕吃饱了桑叶,心底有丝缎堆积如山,一心要倾吐出来,倾吐一段不凡与不俗的关系给你看,他们说:你看你看,我们不就是这样过了一辈子吗?


PS 2 :本文为旧作,曾发布于纸媒,此次做了部分修改。昨晚(3月12日)纪梵希先生逝世,享年91岁。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