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河上牧童

沉默的艺术

河上牧童  · 简书  ·  · 2020-11-18 06:37

在大是大非面前,我们不应该保持沉默,而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张扬真实和正义。但是,正如王小波所说,中国有沉默的大多数;龙应台女生则疾呼,中国人你为什么不说话。可见,我们身边确实有许多人保持沉默,把沉默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我相信这许多的人并不是傻瓜,那他们为什么主动交出话语权呢?选择的背后一定是利弊的权衡。

生活中,当说话没有作用,或者只有副作用的时候,保持沉默是一种智慧和艺术。沉默并不是金,是现实所迫,是语言无能为力的主动选择。我们常常看见,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里,总是有人保持足够的沉默。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许多事情不是能用道理讲清楚的。家里有人保持适当的沉默,有利于家庭和睦。不说家长里短,用沉默成就彼此的幸福,此时的沉默便是一种温柔的爱。

沉默要避免闲言碎语,不说于己于人不利的话。言语过多,不是抱怨,就是啰嗦,影响情绪,增加误解。想吐糟别人时,深呼吸,把想要脱口而出的话咽下去。抱怨是种习惯,不要任由它恣意生长。常思己过,莫论长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于他人的过错,能够做到看透不说破,是善良和修养。齐白石有一次观看张大千的画作,画的是张大千最擅长的蝉。看完之后,齐白石赞誉一番后,最后说:“我听农夫说,蝉都是头朝上的。”张大千怀疑,于是自己去观察了一番,发现蝉果然都是头朝上的。于是去告诉齐白石自己的发现。齐白石听完,笑着对张大千说:“我也是观察过才告诉你的。”两人相视而笑。齐白石当时为了不让张大千难为情,借口说是听农夫所说,把话说到对方恰好能接受的程度。足见,齐白石不仅是大画家,还是语言大师啊。

只有明白什么话不能说,才能真正把话讲好。只有懂得沉默的艺术,才能避免语言的伤害。所以,巴特尔在《随心所语》中告诫人们:“大悲时不发言,大怒时不争辩,大喜时不许诺。”情绪不稳定时,说出的话往往有悖于情理,此时更需要注意语言的分寸,最好保持适度的沉默。

沉默是一种淡定从容,是洒脱、睿智,是内涵、清高,也是最后的自由。毕竟,你有权保持沉默。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