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Carrie流浪世界
一位忠于读书、看电影、背包旅行的90后姑娘。读自己喜欢的万卷书,行自己想走的万里路。
今天看啥  ›  专栏  ›  Carrie流浪世界

嘿嘿,你知道该如何好好学习吗?——《好好学习》

Carrie流浪世界  · 简书  ·  · 2018-07-28 11:11

文/Carrie流浪世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间加着一副毛爷爷的头像,这八个字和一幅画就伴随着我整个小学读书生涯。小学毕业之后,出城念书,我再也可以看到这八个字和这幅画了。那时,留下深深的记忆,记忆中的好好学习无非就是认真读书,考好成绩。随着年龄增长,时代也在变化,慢慢的浅浅的略知道好好学习不只拿到好成绩这么简单。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好好学习?如何好好学习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被罗辑思维评为“最会学习的人,他是如何看待学习这些事的。成甲先生之前也跟我们一样,读起书来就困,后来觉得自己也得多读书,于是就逼迫自己一年读100本书,结果却没有预期效果好。问题在出现在哪里呢?有一天,成甲突然意识到,他的读书学习的方法是有问题的。于是,他花了三年的时间对学习方法进行研究,最后总结出一套高效学习的方法并出版畅销书《好好学习》一书。

这本书与采铜老师的《精进》和古典老师的《跃迁》味道很相似,唯一的区别就在于成甲老师这本书侧重于讲个人知识的管理。换句话说,围绕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知识的底层规律,以此来放大学习成果。

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和常见的核心临界知识及其解释和应用。重点就在第三部分,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真正融会贯通、把底层规律用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及工作中。

古典老师有一条很经典思路就是找到杠杆点。什么是知识的杠杆点呢?用书中成甲老师说的就是临近知识,也就是说,学习中我们要找到能够广泛、普遍地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的知识点。比如,从山顶上滚下的石头速度会越来越快,因此当遇到泥石流的时候就会往山体两侧跑,而不是试图顺着山谷与石头比赛。当时,如果我们懂得牛顿第二定律F=ma,我们不仅仅能够解释为什么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你甚至有可能想办法造出火箭。

临近知识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临界知识点呢?

第一:解释问题;
第二:解决问题;
第三:预测未来;

这类似于RIA便签读书法中三张便签,分别是用自己语言重复知识、联系自己的相关经验以及以后该怎么做的思路。

事实上,在学习中临近知识、底层规律是不可能轻易就能得到的,这个过程还需要我们具备两个心态分别是绿灯思维和以慢为快

绿灯思维就是当遇到不同观点时理解新观点的用途和价值之后,再去分析这个观点可能的不足,想办法完善它,而不是用习惯防卫思维。你的想法是错的。因为我经验充足,所以我的观点才是对的。

知识付费时代,很多讲师打着速成班的口号,比如7天速成班等等等。结果呢?越学越焦虑,时代的知识焦虑恐慌症,不得不让人反思。什么是以慢为快?首先,你得有一个心理准备。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这六个字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数倍于己的太平天国军的要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打破知识阻塞,学会融会贯通,而不是一味快速学习,然后一直以为自己知道了,其实是不知道。

此外,我们学习了临界知识之外,还需学会临界知识的综合运用。作者还提到五个综合运用场景分别是黄金思维圈、系统思考、二八法则、复利模型以及冗余备份。

总之,这本书从概念、案例、方法等等,系统地介绍找到底层规律知识的一套学习方法。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学习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是享受学习之易,另一方面是忍受学习之难。难在信息、知识泛滥,找到知识底层规律之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学学《好好学习》是必要的。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