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听雨到清晨

2020-10-16

听雨到清晨  · 简书  ·  · 2020-10-16 22:20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皆是跟自己重逢

作者:石槑

​​刚刚走出楼下的大厅,我就被桂花的香气偷袭了。它们像一群礼节周到的旧中国文人,远远看见朋友来了,就赶快温柔地含笑拱手,道一声“别来无恙”,欣喜的感觉先把你哄得暖融融的。

抬眼见楼前的那棵树上大片的金黄色,在周围的深绿中格外明亮。

​前两天还只有隐约的香气,这才一夜时间,就热热闹闹地铺排开来,在阳光下肆意绽放,蒸腾出一个香气馥郁的世界。


秋水长天里稳妥踏实的生活的味道,有一种老电影、老故事的质感,疏离的喧闹。

​老的东西总是让人怀念。

​过去的日子,再也不见的人,一封手写信、几根扎头绳……

​有时候,很多事情,关于当时的记忆,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其实已经很模糊了,记忆的河流堆石积沙,掩盖了很多的痕迹。可是潜意识里还记得味道,记得那感觉。

​已经走过的和现在正在经历的时光,被若有若无的味道牵扯着,一回头,就已经那么长。

​这里的秋天很短,时常仓促地像一场只赶得上剧终字幕的露天电影,它自顾自地告别,你稍微出了一下神,就被夜晚的凉气浸透了,只有揣在心里的念想,还是热乎乎的。

​前几天高高兴兴去买的裙子,还没有穿一个遍呢!


​我认为,桂花是很贴合我们中国传统的文人形象的。

外表素雅,小小的花朵儿,不张扬不热烈,很符合“内敛、含蓄”的中华民族传统标准。它知道“度”,恪守“度”,不冒昧春风,也不争宠夏荷。它安静等待秋天,不惊不扰地自开自落,可它的风骨不掩热血,一夜之间就馥郁地让一整座城市失守。

​而人们,或赞叹或厌恶,与它何干?它才不会浪费时间给这些零零碎碎的小心机,它只管争分夺秒地放肆着,在它高高的舞台上。

​它只是在正好的时间里,正好得开和落。

活着真好,面朝蓝天,眼中有光,心里有暖,好也罢,坏也罢。人世的毁誉得失都做一阵风,而这风吹过去,也是要携了它的香气的。

​阳光下的花瓣儿泛着金色的光泽,质朴低调里不失凛冽刚硬。即使一场突如其来的雨后,你看那满地的金黄,也是尘泥掩不了的一斛耀眼珍宝。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跟某一个时刻的自己重逢。

把失败炼成珍宝,藏在盒子里,压在衣箱下,这是岁月授予你的,骄傲的勋章。即使别人看不见,也是你可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底气。很多年以后,会有人提起这一段谈资,会有后人或心疼或钦佩你此时的勇气。

​此时,有多少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呢?

​众生皆苦,可是我们依然要好好活着。


​阳光穿过纤小的花瓣,花瓣变得透明了,光线也染上了金灿灿的颜色,路过的秋风欢喜地把这金色的光带走了,于是风也变得厚重、敞亮起来。

​敞亮、绵长、敦厚,是走过两季,已学会淡看春花秋月的风,是每个如约而至的秋,是每个在秋里,跟自己窃窃私语的人。

​每到这个季节,我的朋友圈里,都是秋色。各种奇巧的心思, 被人们精心烹饪好,色香味俱全地上桌。

​有人笔墨生花,一字一句绣慧心,读罢唇齿生香;有人洗手作羹汤,落花在碗盏间灿烂重生;也有人捏了毛笔,细细描摹,画下不败的秋色……

​秋天的美,可不只是桂花啊,连残荷,也是美的。


残荷的美跟盛夏的荷相反,无声的、寂寂的、安详的,它在唐诗宋词中沉睡了千年,枯也枯得天地俱静,愈发温润光泽,成了化石。

​年少的时候,我喜欢清静、喜欢独处,喜欢冷色调,写的文章总是要尽力表达得沧桑些、再沧桑些,好像不这样就不够深刻。

​就连春天,在我的笔下,也是要拿来悲一下的,更别说秋天了。

​随着年岁渐长,真正经过一些痛彻心扉、以为过不去的时光,开始喜欢一切温暖的事物,也开始看一切都温暖。

这个成长,无人可替,唯有自渡。所以啊,我现在说:“秋天真好。”无论逆风还是顺风,我都在桂花的香气里微笑,过往的风霜雨雪,都遥远得似有若无,在秋的光阴里,被深深收藏。

​像一部喜欢的小说,追书追了好久,还没有看到结局,已经忘了故事的开始,然后冬天来了,我又盼着和梅花的重逢。​​​​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