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静如水漪12

我身边那个剔牙的女人 亮了

静如水漪12  · 简书  ·  · 2019-05-14 18:22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仿若缩短了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因了快捷便利,大多数人出行都会选择它。

我也不例外,而今天我想说说在高铁上遇见的那些糟心和暖心的事儿。

记得最早动车投运时,坐北京——天津的城际快到读几页书的时间。那时,看动车上什么都新奇,列车员犹如空姐般美丽专业;拿着车票还可以领到免费矿泉水,这些竟足以让人有种无尚尊容的感觉(原谅没见过大世面的我)。

昨天坐高铁刚回,忽然就觉得有很多不同(其实,早已改变,只是以前我忽略了)。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位负责车厢卫生的列车员,她手中拿着一个大袋子,挨座收垃圾。只听她每走一排就会大声说:垃圾扔了!垃圾扔了!最初我并没在意,当听的次数多了,就感觉有哪里不妥了。我想如果她能在这句话前面加个“请”字,“请(您)把垃圾扔了"会不会让人感觉舒服很多?

“垃圾扔了”细究这句话,“垃圾”若为主语岂不有点骂人的味道?当然她没想过这些。

记得在高铁初投运时期,是绝对不会出现此现象的。那时列车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上岗,他们曾为自己能在高铁而非普通列车工作而庆幸,愿意把最好的服务带给旅客。他们常常露出八颗牙齿的标准笑容,让人如沐春风,“请”和“您”也常挂嘴边。让人觉得钱花的值,不但节约了时间还享受到了尊贵服务。

而今非昔比,从上至下看上去都是一副麻木状态,已无所谓旅客是否有好的体验。岂非有点虎头蛇尾?!真为他们的不能坚持而惋惜。高铁也是面对世界的一扇窗啊!

当然,在高铁上冷不丁还会遇到那些“有趣”而令人糟心的人。

前段从津门至帝都的城际上,邻座一老太太从车启动开始用牙签剔牙,不时把牙签上掏出的东西往另一只手上抹着。按说,此时应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坐在旁边的我愣是不受控制的想象着她牙齿中各种蔬菜、米面、肉沫,也许还有吃剩下的蟹脚渣子的样子,顿有种相当不适的感觉。

起初,原以为她鼓捣几下就停了,没想到一掏就是半小时的车程。关键是她还把牙剔的当当响(怀疑她镶了满嘴钢牙)。这简直和臭脚脱鞋有异曲同工之妙啊!真可谓她掏的不亦乐乎,我听的差点不亦呕乎!本人胃浅,实非作也,生理上会有的反应,有时定不为心理所能控制的住。

前天还曾遇一母子,母亲一路都在打电话,一直大声用方言聊着,这也就罢了,关键她身边的儿子故意和她比声高似的,重复用方言喊着一句话:我——肚子饿——!母子俩就这样一路喧嚷着,丝毫不考虑当时是午休时间。

对这个我倒有点免疫力。但我身边的女孩看起来就很烦躁的样子,连连唉声叹气,频频回头看这对母子。许是想用此方法引起那位母亲注意,希望她能有所察觉。可是枉然,母子俩一直此起彼伏地高声喧哗着,我都忘却了她们究竟是何时停止的,也许是一直到下车吧。

“遵守公共秩序,不大声喧哗”,应该是小学生守则里的一条吧?记得老师曾要求我们背过,难道这位母亲没上过小学?

当然也有让人暖心的,比如邻座帮忙把硕大行李箱放上行李架,有人打电话会尽量把声音压低,……遇到这些人,顿时就觉得他们很值得让人感激和尊敬。

本是圣贤礼仪之帮,而太多人已偏离先哲指明的方向——内修外敛。他们对社会公德嗤之以鼻,公众场合犹如自家客厅,尽情吵闹喧嚷自行其事,总觉自己爱咋咋无关乎他人。其实,这分明就是没有德行。

培根说: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何其哀乎哉也!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