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克东092周宇鹏

尊重常识——再次阅读《致青年教师》第四辑 经典语句集锦

克东092周宇鹏  · 简书  ·  · 2019-01-28 12:10

      今天再次阅读【致青年教师】第四辑《尊重常识》,今天读完书这一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些经典语段很值得我去学习与领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育是“慢”的事业,它的特征最像农业和林业,不能依赖“硬件设备”,不能强调资金投入,不能指望加班加点,不能靠使用生长激素植物有自己的生长规律,有自身的生长周期,种植者要注意大气候小气候,要注意环境也就是说天时、地利一样不能少,光有干劲不行至于一亩地能收获多少粮食,更是吹不得的。

    ✌️  教育的“慢”是客观规律,必须遵守,不能绕过去。就拿上课来说教师能一跃十步吗?观察一些教师的教学,就像是在拼命赶路,总是急匆匆的。

    ✌️ “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这里是不要“多”,我们中国化的理解是:放得也不能太“快”。放得太满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压垮了。

        ✌️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是什么时候丧失了学习兴趣的?他们为什么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共同的一点,就是家长、教师对他们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而他们由于能力的限制,长时期精神疲惫,实在跑不动了,于是他们干脆坐下,再也不想站起来了。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庭,都不要揠苗助长,急于求成。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从教育的角度看,对基本伦理的尊重,对社会法则的尊重对知识的尊重,对常识的尊重,对人的尊重,才是对教师教育的敬重!

    ✌️ 反思多年来的教育,我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教育的失败,在于学校没有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学习个性,不注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后,很快地消失在为生存而挣扎的芸芸众生当中。

      ✌️作为“仓库型”的教师,在当今的教育中作用是很有限的,不久之后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学生需要在学习中获得思维的方法,培养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培养创造的意识。在这一阶段,他需要向几十位这样的教师学习。那些有创造性人格的成功者,无一不是富有想象力,有探索精神的人,也就是说,他很可能在青少年时代就接触到了富有想象力,富有创造精神和探索精神的教师。

      ✌️教师和学生,位置有差异,存在“教”和“学”的关系,但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也是基本识。教师能记住这一点非常重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生在学校学习,接触新的知识,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不一样,用同一种考试标准,当然会有差距。学生在校通过学习获取能力,他在以后的岁月中要持续地发展这种能力,仅仅用几次考试的成绩衡量学生,是不准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

    ✌️ 原来我们中国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落后,乃至于文化文明的落后,很可能与中国人把读书学习当做苦事有关,因为读书被当成了苦事,人们也就耽于玩乐,怕动脑筋,久而久之,愚昧落后的种子扎进灵魂深处。不知读者是否同意我这种推测。

    ✌️我自己从来没有“苦读”过,我也一向反对把读书当做苦事。我读书,是因为喜欢;而正因为喜欢,也就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苦”。我认为如果视勤读为“苦”,那简直是对书的侮辱,对学习的侮辱。我对这本书有兴趣,可以废寝忘食,废寝忘食是因为心中有乐,而非衣食不继或是精神失常。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因为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因为太想知道事物的究竟,因为想要得到授业解惑,因而凭着自己的兴趣选择了喜欢读的书,这些,都是你想要的东西,求仁得仁,何苦之有?

      ✌️钱理群教授在回忆自己读书生活时说:“做任何事,刻苦的结语常常是两个字:及格;兴趣的结语常常也是两个字:出色。”这也是每位教师都应当记住的教育常识。

    ✌️ “懂”与“不懂”之间,是读书最有意思的境界。全都读懂了,览无遗,那可能只能说明这本书内容浅薄;而完全不懂,那有可能是你选错了书,或者是把今后才能读懂的书搬到今天提前读了。唯有“懂”与“不懂”之间,有学习的空间与动力,在阅读中一点点地感悟,或是如梦方醒,才算得上是一种乐趣!

      ✌️接受了教育,人的素养提高了,就会有自己的选择,宁可当个有头脑的兵,也不去当没头脑的将军;举目四望,但凡有自己脑袋同时也尊重他人脑袋的,又未必只想做将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学校是育人场所,教师在校的一切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学校必须教会学生懂得敬重劳动、敬重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引导他们成为所谓的“人上人”。看到教师不尊重劳动,不尊重体力劳动者,真正的教育者一定会感到不解。

        ✌️不要让孩子们离开土地,更不要让他们厌恶体力劳动。因为学会劳动,人オ会有一双灵巧的双手,人,就是在劳动中逐渐站立起来的。

      ✌️一个人的基本教养至少应当在高中阶段完成,也就是说,在青年时代他的性格修养是什么样,以后很可能就是什么样。

      ✌️我常想到,教师和家长如果能经常提醒学生注意仪态风度,这对他们的未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一位学生而言,学业总还有发展的机会,特别是这个时代科技不断革新,人需要不断地学习;可是,人如果到了中年才想到要修身,才开始注意礼仪行止,往往会显得可笑做作,效果也不好,因为行为习惯是从小就该培养好的。

        ✌️学生在回忆所受的教育时,所能记住的一般不是知识,而往往是教师的理智与情感,这样的教育,才有可能变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半生做教师,越来越感到,我们日常工作中所做的一切,不过是遵守常识。当然,即使是常识,也需要学习,也需要发现,也需要维护。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吴非老师【致青年教师】第四辑《尊重常识》,今天再次读完这这一辑,里面的经典语录深深吸引了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慢慢学习与领悟!✊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