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良大师
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 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简书专栏推荐作者 职场导师/培训师/创业顾问 其实我就是一个斜杠中年 公众微信号:良大师聊职场 如需转载,请经本人同意,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今天看啥  ›  专栏  ›  良大师

亲爱的,这世界不像你想得那么阴暗

良大师  · 简书  ·  · 2018-04-17 22:04

文|良大师

1.

上个月写了一篇文章,在自己公众号发表,没想到阅读量达到了10W+。

没多久,和我一同学习过写作的网友找到了我。

他问我公众号有多少粉丝,我说7千多,他很惊讶问到:

「你怎么有那么高的阅读量?这不太可能,你一定有什么方法吧?」

我说没什么方法呀,可能是踩到点了,很多人转发而已。

他还是不相信,接着问:

「那也不可能那么高的阅读量,你一定有什么推广技巧,您教我一下,我也在做公众号......」

无论我怎么说,那朋友始终认为这10W+背后隐藏了什么伎俩,他始终不相信一个小号,只是把文章写好,就可以获得如此高的传播量。

也许我说:「找了一些水军当推手」,或者说「找了大V,帮我转发了」,才能符合他的心理预期。

其实这个情况还挺普遍,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不再相信明堂正道,更相信暗度陈仓。

我们不再相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我们更愿意相信繁华似锦下,必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

2.

从事新媒体写作一年来,一个很大的体会就是,当下空气中弥撒着一股子的「丧」味。

但凡正能量一点的文章,就会被人鄙视,被说成是:「鸡汤穷三代,励志毁一生」。

广大的吃瓜群众,摇身一变,成为了全知全能的审判者。

你一说名人的成功经验,他们就说那些人都有后台。

你说马化腾,他们就说他父亲是盐田港董事。

你说任正非,他们说他岳父曾是四川省副省长。

你不说中国人了, 说外国人,也不行。

你说比尔盖茨,他们说他老母是IBM董事。

你说巴菲特,他们说他老爹是国会议员。

你说某个企业做的好,他们说其实是国家在暗中支持,为达到某个目的。

你说对工作要专注一点,他们说企业不是你爸妈,你没用时会被一脚踢开。

你说做人善良一点吧,他们会说谁谁资助贫困学生,反而惹了一身骚......

这年头,不能提好好做人,否则显你太幼稚;

也不能说认真做事,否则显你太LOW逼。

按他们的逻辑,我们这些草根,只能被禁锢在牢笼里,无法动弹,咽着口水,看着台上的人歌舞升平。

3.

我们为什么喜欢把事物阴暗化?

主要有三点:

第一,进化导致我们更关注负面的东西。

就像一个原始人,察觉草丛中窸窸窣窣,不会充满好奇的一探究竟,而是拔腿就跑。正是这种敏感才让人类繁衍。

第二、希望拥有对外界的控制感

外界总是存在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但作为智人,无法接受不能解释的结果,这意味着丧失控制感。所以,必须为现象找个理由,而且这个理由越简单越好。

劳心劳肺描述一个人的成功细节,不如直接说他有个好爹。

第三、现实与认知需要一种平衡

我们通过认知来保持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当现实与我们的认知不一致时,我们就会改变客观证据,使两者逻辑自洽。

比如你很努力,却一直没有成功。而另一个人成功了,于是,你心里会想,我这么使劲都没成,他凭啥就行, 其中必有猫腻。此时,现实与认知平衡了,你舒服了。

自媒体从业者,对这三点想必吃得很透,他们知道受众的G点,于是屡试不爽。

你看看这些曾经爆文的名称,就能体会。

《我喜欢这个功能的世界》、《烈女失贞,不如老妓从良》、《你的深度思考能力,是如何一步步毁掉的?》、《世界正在惩罚过度友善的人》、《你的正义感,正在暴露你的低智商》、《我愿你人前显贵,你为我雪上加霜》、《对于成年人,最可笑的词是忠心》......

这其实也是自媒体人公开的秘密,拟一个令人吃惊的题目,抛出一个反主流的观点,制造些许的阴暗色彩,渲染一点焦虑情绪。一篇10W+就此诞生......

是的,我知道对于自媒体人,点击量决定有没有饭吃。可是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是不是也该有点负责感呢?

我们不指望你们能把这世界变得美好,但也请你别把世界变得更糟,好吗?

4.

作家王朔曾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所有的预想都正确,才能为自己总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层」找到合理开脱,从而也证明了自己机智过人,总有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

老王这话,说得入木三分,再说深点,那些总往下三滥地方想的人,恰恰证明不了自己的机智和洞悉,只会彰显自己软弱和低级。

六神磊磊曾写过一篇文章,说到《天龙八部》的一个小人物,崔百泉。

江湖盛传姑苏慕容世家灭了他的同门,按照江湖道义,他需要去报仇雪耻。

可崔百泉是个小角色,根本遇不到大人物姑苏慕容,只能从姑苏慕容家的丫头阿碧入手。

阿碧姑娘心地善良,不仅不怪恶狠狠的崔百泉,还请他坐船喝茶。

此时崔百泉上演了复杂的内心戏码,他认为一定是姑苏慕容安排的阴谋。

阿碧请他上船,他觉得是想害他落水;

阿碧想看他兵器,他觉得是想诱导他缴械;

阿碧看到美景,不禁说好想在这里呆一辈子,他惊出一头冷汗......

其实,姑苏慕容家的人根本没把他放眼里,就像阿碧所说:

「我们姑苏慕容家名声太大,上门找茬的人太多,我们哪有时间一一对付?」

可怜的崔百泉,身处低层,根本不理解武林顶级世家的处世手法,对于阿碧的做法,只能拿江湖下三滥套路去推导。

岂不知,只能陷入自己的阴暗不可自拔。

现实中有不少的崔百泉吧?

他们总觉得万物皆有玄机,世界充满阴谋,于是动不动指点江山,批判世事。

但认知局限,他们设想的国家博弈,更像是街坊撕逼;他们解析的政治风云,总像婆媳怄气。

其实,如果你真的参透人生百态,就不会拿「丧」劲来拯救这个世界,你只会「网干酒醉,洗脚上床,哪管门外有斜阳」。

5.

我并没看破红尘,也没洗尽铅华,并不够资格去定义这个世界的黑白。

但是入世二十多年,我亲眼见证许多平常出身之人,依靠一腔赤诚,最终走向人生巅峰。

而这些人,从不无病呻吟,感慨这个世界的阴暗,相反多数都很积极和观者。

也许,正应了那句话,「你相信什么就能看到什么?」。

其实这句话反过来也成立,「如果你不相信什么,那么这件事就一定和你无关。」

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在北大曾做过一个演讲,其中一段话让人唏嘘: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再相信。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

是啊,当你质疑这一切之时,你已经关上了很多扇门,那些正向的东西正在离你远去。

所以,亲爱的,这个世界的色彩,你我都猜不透,所以先不要急着为这个世界上色。

亲爱的,这个世界也许不那么的洁净,但也不像你想的那么阴暗。

也许有人会问,这个世界如果真的很黑暗呢?我不是在欺骗自己吗?

那么请问,以阳光的心态去面对,你又损失了什么?

就像王明阳所说:

我们避免不了大雨将至,但是大雨过后,你可以低头看地,也可以抬头望天。

-END-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