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枯笔禅

能够认识你自己,是最大的财富。

枯笔禅  · 简书  ·  · 2020-04-03 21:19


在西方,曾经流传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在一座遥远的山上,耸立着一座魔法城堡。城堡里有一个密室,里面珍藏着丰富的宝藏。拿到宝藏的人,可以得到世界上最多的财富。但是去古堡的路上充满了艰难险阻,只有同时具备勇气和信心的人,才能顺利到达。虽然故事流传了几百年,去到古堡的人却寥寥无几。


有一天,一位无知无畏的年轻人顺利到达古堡,他进入那间密室,去寻找传说中最丰富的宝藏。然而,密室中除了一面镜子,什么都没有。年轻人拿起镜子,看到镜子中因旅途跋涉而倍显憔悴的脸。他终于恍然大悟: 世界上最丰富的宝藏从来都不是那些闪闪发光,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而是我们的心。


英国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有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 我们的心就好像一面镜子 ,怎样看待世界,世界就怎样回馈。如何看待自己,就终究成为所期待的样子。


禅宗讲究心外无物,心即是自性,自性本空:“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上修。”这灵山就是我们的心,修行就是认识自己,了悟真心。儒家讲究“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行走在纷纷扰扰的尘世间,很难不被外物沾染。用一面光妥妥的圆明心镜观照内心的意识流动,令念头随来随走,流动而不住,便是我们认识自我的最佳途径。虽然心镜本自圆融,但后天免不了沾染尘垢,所以还当 时常洒扫 ,才能保持心地长久清明。


六祖慧能与神秀大师曾在少林的古老垣墙上立字斗机锋:“我身菩提树,我心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两个“无”,令二者的境界立见高下。其实在后人看来,这两首佛偈各有见地,分别从 渐修 顿悟 的角度上论述了修行。


缘来缘去,不必抱怨,在平常事上反复 研磨 ,自性便能越发明了。如水清月现,云开雾散,看破观照,来去自如。如此便可无拘无束,清净欢喜。用一颗清静无为的真心面对自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如禅诗一般美妙地回应,心镜明了,念念如一。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