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熙文说

读书《终身成长》

熙文说  · 简书  ·  · 2020-02-02 21:53

本书主要介绍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思维模式,另一种是成长思维模式。面对成功与失败,两者表现各不相同。作者建议人人都学习成长思维模式。

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们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他们急于一遍遍地证明自己的能力。成长思维模式的人们相信自己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你的努力来培养的。

为了帮我们理解这两种思维模式是如何工作的,作者让我们想象一个画面:你去上一门对你来说很重要的课,而且你非常喜欢这门课。你的教授公布了期中考试成绩,你得了C+。你非常失望,等到晚上准备回家的时候,你发现自己的车上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单。你感到非常泄气,打电话给最好的朋友想要倾诉,但是却没有打通。

作者就这个场景,问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他们一般肯定会觉得这一天糟透了,而成长思维的人会说:我会更努力地学习,下次停车的时候我要更加小心一些,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过得不开心。

有研究表明,两者思维对什么是成功的理解不一样。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这也正是我们在这些冠军身上看到的。而对那些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成功就是确立自己的优越性,目的就是这么单纯并简单。

有研究表明,两者思维对什么是失败的理解不一样。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挫折可以给人动力,挫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它是一记警钟。而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挫折会给他贴上失败标签。

有研究表明,两者思维对什么是掌控成功的理解不一样。在体育界中(在医学预科中),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掌控着自己走向成功以及维持成功的过程。而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无法掌控他的能力和动力。他指望他的天赋带他过关斩将,当天赋做不到的时候,好吧,他又能做些什么呢?他不是一个可以持续发展的人,他已经定型了。已经定型的人必须通过抱怨和责怪别人来保护他们自己。除了掌握自己的人生以外,他什么都可以做。

那如何成为成长思维模式的人呢?作者说有四步。

第一步,接受。就是去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我们需要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这没什么可羞愧的,或者可以说,正常的人类都是这样的。但即使我们要接受自己的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也并不代表我们要去接受它高频率出现的事实,以及接受它在出现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第二步,观察。就是要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那个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会在什么时候回来?可能是在你面对一个巨大的新挑战的时候。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格可能会出现并小声对你说:也许你没有那么大能力,其他人会发现的。

第三步,命名。就是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如:当我们遇到困境的时候,我的杜安就会出现。他让我变得对每个人都非常挑剔,我变得蛮横、苛刻,而不是去支持我的员工。

第四步,教育。你现在知道了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并痛苦地了解了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以及他会对你造成什么影响。他有了自己的名字。那么现在还需要做什么呢?教育他。让他和你一起走过这段旅程。你越了解触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原因,就越能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时保持警惕。当你马上就要迈出自己的舒适区的时候,请做好准备,在他出现并阻止你时,要欢迎他的到来。想一下他会对你说什么,但是告诉自己,为什么要迈出这一步,并要求他和你一起踏上旅程:听着,我知道这可能会失败,但是我愿意试一试。你能不能对我有耐心一些?

如果你已经给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命名并制服了他,很好,但不要认为你的旅途已经结束,你还需要设立目标——成长型目标。

在思考成长目标的时候,制定一个计划,然后问自己: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行这个计划?

思考何时何地和用什么方式才能让你的计划更加具体。思考用什么方式能让你行动起来,去寻找一切方法,将你的计划付诸实践并获得成功。

当你遇到不可避免的阻碍与挫折时,制定一个新的计划,并再问一遍自己:我将在何时、何地、用什么方式开始实行我的新计划?

不管你感觉多差,都要去这样做!

获得成功后,别忘了问自己:要保持不断成长,我还要做些什么?

要记住,正如伟大的棒球手阿莱克斯·罗德里格兹所说:“你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你也可以像他一样,成为决定自己未来方向的人。

最后奉上两种思维模式对比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