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卯三
生活记事人,好不容易活一回,不认真对待,等阎...
今天看啥  ›  专栏  ›  卯三

防疫,防火,防间谍!

卯三  · 简书  ·  · 2020-04-03 11:30

“在3月26日举行的外交部例会上,有来自日本NHK记者提问称,北海道教育大学教授袁克勤去年回中国后一直失联,有人担心他在中国被抓了,请发言人介绍相关情况。

耿爽表示,袁克勤是中国公民,因涉嫌间谍犯罪被中国国家安全部门依法审查,其本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虽是疫情期间,但在和平时代,间谍的活动是大量而且活跃的。

“日中青年交流协会”理事长铃木英司

中日青年交流协会成立于2010年9月,铃木英司在网站上自述,自1983年起到2010年间,他访问中国约150次。待在北京时间约6年。他说,这个协会的目的是加强两国青年的交流。铃木英司1997年起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社科院中日关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等职,并在2016年担任日本众议院调查局国家基本政策调查室客座调查员,负责中国局势和朝鲜问题的分析调查。

日台经济人协会理事长阿尾博政,潜伏中国达37年之久的日本间谍

以经济学学者身份到部队去交流,看到设军事设施武器后,以借和部队人员合影为由部队里面的军事装备。据报道,从1982年开始,他为日本陆上幕僚监部呈报了150篇关于中国情况的报告。2009年,他还在日本出书讲述自己的间谍经历。

间谍刺探我国情报的手段

要挟

利用一些人的工作职能,有目的地获取情报信息。

例如:80后网络管理员陈伟----曾在一家军工科研院所下属公司工作。

陈伟结识了一位伪装为技术专家的外国人彼得,披得当时只是想通过陈伟购买一些,中国技术资料。

最开始陈伟只是通过在上网找到资料给到彼得。但慢慢,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陈伟把工作单位的大量文件涉给了彼得。

陈伟工作的科研院所,属于国家重要的科研单位。陈伟与彼得的结识并非偶然,是精密的布局,从一开始,彼得的目的就是陈伟所在的科研所里面的秘密资料。负责内部网络维护的他,有条件接触到很多涉密文件。

后来,随着陈伟窃取文件的密级越来越高,他本人心生恐惧,提出终止合作。但,彼得岂会放过陈伟,以陈伟之前做的事情当把柄,要挟陈伟继续提供情报。

一旦成为间谍的目标,很容易就会进入间谍预设的圈套当中。

“钓鱼”

2012年5月的一天,随州人熊某在QQ上闲聊时,收到一个“漂流瓶”任务: “谁可以替我拍照片,一张照片100块钱。” 漂流瓶内容是需要湖北境内某军用机场的照片。

当时熊某然答应后,便用手机拍了十几张照片相关照片,完成漂流瓶任务,并受到了500元的任务结算。

此笔交易后,熊某就更积极配合接下来的任务,报酬也随之而增加,有了利益驱使,熊某还拍摄机场动态,了解部队训练情况,搜集军队内部刊物等等。熊某为了钱,还常常特意到部队机场附近网吧,看到有疑似军人上网,就装作不经意地经过,记下对方的QQ号,然后以女性身份将其加为好友,通过聊天套取秘密信息。

熊某报送的20多份观测报告,涉及1份机密、2份秘密。

结果: 最终,32岁的熊某,因“为境外人员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于2015年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5年。

“感情”

2011年,大学生小哲赴台湾学习交流,认识了台湾女子许佳滢。在多次场合见面后,许佳滢向小哲表白,两人关系随后迅速升温。小哲在交流学习结束后,回到了大陆。许佳滢以恋人的身份向小哲提出要求,让小哲回去以后,及时把他取得的成果发过来和她分享,彼此做对方的眼睛,并给予小哲经济上的资助。

小哲认识许佳滢并非偶然,因为小哲学习的专业,是可以接触到国防科工机密的。

小哲就读研究生后,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些项目,而许佳滢对他的要求也开始变本加厉,越来越多。

2014年,许佳滢的活动被国家安全部门发现,小哲的行为被立即制止。至此,小哲相处三年的所谓恋人的真面目被揭露出来。原来,许佳滢的真实姓名是许莉婷,1977年1月出生,比小哲大了整整16岁,是台湾军情局的间谍人员。她用尽手段引诱小哲,从而对小哲实施控制,就是为了获取情报。

为了获取情报,间谍使出色诱的手段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实际上,一些看似普通平常的交往,也会隐藏着危险。

陈泰宇,1988年11月出生,台湾军情局间谍人员,近几年,陈泰宇在台湾政治大学、淡江大学、中正大学等高校物色大陆学生,实施拉拢策反

林家辅,台湾军情局间谍人员,1984年6月出生,通过参加台湾某基金会的活动,以志工名义和参加基金会活动的大陆学生进行接触,从中物色有策反发展条件的学生。

警惕无缘无故的恩惠,拒绝免费提供的午餐。

窃取

昆虫间谍,其实是一种仿生机械,是一种昆虫大小的纳米无人机,通过将纳米无人机的外形造的像苍蝇、蜻蜓、螳螂等昆虫,来掩人耳目,以实现接近目标实施抵近侦察的目的。

这种纳米无人机,战场上干干侦察任务还行,执行间谍要干的窃密任务,就有点为难它了。毕竟这货与昆虫差别太大了,很难抵近高度保密的目标。昆虫间谍这种高科技离我们很远,但各种意想不到的间谍设备,却就在我们身边。

暗藏祸“芯”,果然是胸(凶)罩(兆)

藏了无线电接收器的烟斗

成为了窃听器的U盘

这些较为传统的窃听侦察设备,随着网络和电脑、手机等职能设备的普及,窃听手段也进入了网络空间。


普通人该怎么做?

疫情当下,大家除了在防疫里面的“防火”“防盗“防同事”,还需要加多一项”防间谍“。全球随着疫情的爆发,质疑我国疫情数字的声音也越来越大,“间谍行为”会越来越频繁。那我们普通人应该怎样为反间防谍贡献一份力量呢?

一是坚决拒绝境外情报机构的腐蚀拉拢。从披露的案例来看,境外情报机构倾向于通过发展“线人”来获取情报。面对可能发生的拉动腐蚀行为,一定要坚决的说“NO”。因为,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经不住游说,即便获得了蝇头小利,东窗事发之时,失去的不仅是财富,还有自由。

二是坚决举报危害国家安全行为。在反间防谍工作中,除了国家安全机关,其实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能有所作为,那就是争做“朝阳群众”,发现间谍行为,坚决向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举报!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