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本色书生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15)

本色书生  · 简书  ·  · 2019-02-10 03:37

      一般来说,逢旱之年,棉花往往好长,只要不出现大片枯死绝收。

      到了棉花成熟收获季节,学校就放秋忙假了。

      玉米收获归仓、地里抢种了晚秋萝卜之后,队里的地头就是满地棉花了。一个秋忙假,孩子们只做釆拾棉花一件事。大人除了釆拾、分拣、出售棉花外,还要抢季节种下麦子。

      棉花采拾季节,刚刚打晒过玉米棒头的队场,就地做出土垄,上面铺上芦柴编成的柴帘,采拾的棉花一垄垄平摊在垄上晾晒。三四天大太阳晒过,负责晾晒的保管员咬一咬籽棉里的种子,发出脆蹦的声音,这批籽棉就可以打包送往镇上的收购站了。

      孩子们这时节也和大人一样,天刚亮就起床。地上露水未干时,全庄上男女老少都在场头,妇女儿童分拣棉花,男人打包装车,或者直接肩挑步行,把打好的棉花包送到十里外的镇上收购站。所谓装车,起先都是装上木制的独轮车,中间拱起的车梁两边,分别架上两个对口捆扎结实的棉包,三四百斤。后来有了自行车了,才改用自行车驮运,仍是这么大的两个棉包,横挂在自行车的两边,人在后面推着步行。

      妇女儿童早上在场头分拣好棉花,已经日上三竿,大家这才回去,急匆匆吃早饭。然后,一人一个布兜束在腰上,一人一个草篓背上肩头,下地釆摘。

      这个时候,往往是秋高气爽、艳阳高照的天气,老黄的棉叶纷纷脱落,成熟的棉桃竞相裂口绽开,满地头白茫茫的一片,一块田接着一块田釆拾下去,永远没有个尽头,面对着到手的收成,人们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毫无怨言。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