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湘西天尊山道人

中草药的故事-紫菀-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湘西天尊山道人  · 简书  ·  · 2019-01-16 09:13

### 故事


蔡京是北宋徽宗时的宰相。因大肠秘结不通,痛苦异常,虽经御医调治,然病情毫无好转。

原因之一,是蔡京不使用泻药大黄,怕损伤正气。众医皆感束手无策,于是有人推荐既懂医理又做朝官的史堪为其诊治。当时尚无啥名气的史堪不仅未被同行看好,而且出诊时还被蔡家看门人轻之而不报。

入室后,史堪详细切脉诊查一番,并不处方,而是对蔡说:“给我20 钱即可。”蔡京感到莫名其妙,半天没有反应。最后还是叫人给了史堪 20 钱,史堪嘱人买回紫菀一味,当面碾成粉末,叫蔡京调水服下。蔡京服药后不久,其肠“须臾遂通”,立即见了奇效。蔡京惊喜万分,定要史堪讲明道理,史堪笑道:“这很简单,气与肺相连,大肠乃肺之传送器官。由于你所患的大肠秘结不通是由‘肺气浊’造成的,现用紫菀给你清理肺气,这样大肠也就随之通达,所以药到病除,道理就在这里。”


参考资料

药材形态请参考 新编中草药图谱及经典配方 系列

中药学-中医药出版社 十版 大学教材.pdf

紫菀———高深可测返魂草 - 360doc个人图书馆

紫菀




中药学描述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河北、安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

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本品气微香,味甜、微苦。以色紫、质柔韧者为佳。生用或蜜炙用。

【药性】辛、苦,温。归肺经。

【功效】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应用】痰多喘咳,新久咳嗽,劳嗽咳血 本品辛散苦降,温润不燥,长于润肺下气,辛开肺郁,化痰浊而止咳。治咳嗽,无论外感内伤,寒热虚实,皆可应用,以肺气壅塞、咳嗽有痰者用之最宜。如治外感风寒,咳嗽咽痒,常与桔梗、荆芥、白前等同用,如止嗽散(《医学心悟》);若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常与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若阴虚劳嗽,痰中带血,常与阿胶、知母、川贝母等同用,以养阴润肺、化痰止咳;若肺气衰弱,寒咳喘息,常与党参、黄芪、干姜等同用,以益气温肺,化痰止咳。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感暴咳宜生用,肺虚久咳蜜炙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主要含萜类成分:紫菀酮、表紫菀酮、表木栓醇;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柰酚等;香豆素类成分:东莨菪碱等;蒽醌类成分:大黄素等。还含甾醇、肽类、挥发油类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紫菀酮(C 30 H 50 O)不得少于0.15%,饮片不得少于0.10%。

2.药理作用 紫菀及其多种成分均有祛痰作用;紫菀水煎剂、水提醇沉物、生紫菀与蜜炙紫菀水提取物及紫菀酮、表木栓醇均有镇咳作用;紫菀水提醇沉液还有平喘作用。紫菀煎剂有抑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及利尿等作用。

配方

①治久咳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②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紫菀散)

③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④治妊娠咳嗽不止,胎动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汤)

⑤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⑥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⑦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⑧吐血咳嗽。用紫苑、五味子炒过,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含化一丸。

⑨产后下血。用紫菀末五撮,水冲服。

⑩缠喉风痹。用紫菀根一条,洗净,放入喉部,有涎出,病即渐愈。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