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时光没忘记

“做自己”还是“做好人”?

时光没忘记  · 简书  ·  · 2019-09-14 22:58

《心理界限》有一句推荐语是:

推荐给总是怕别人失望、宁可自己受伤的人。这本书将陪伴你一起练习,如何保有对人的善意,同时又能温柔地做自己。

前檐


心理界限:顾名思义就是每个人在心理上能够接受的极限。超过某个特定的范围,就会有一种被勉强、被逼迫的感觉。

因为有了这个界限,我们就会知道大家应该如何相处,哪些事务该由谁负责,哪些行为只存在于某一个次系统中,不适合放到其他关系里。

在人际关系中,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依据不同的事务有些调整。大体上,仍有一个合适的区间。界限过度分明,会造成彼此的关系太过疏离,完全没有亲密与联结可言;过度纠缠,也会让彼此的互动太过混乱,成员会缺乏自主性,太过依赖。如何让界限保持在合适的区间,是一个人成熟的一方面体现。

在和家人朋友的相处中,心理界限明晰的人,更敢于做自己,心理界限不清的人,更容易陷入“做好人”的怪圈(别人眼中的好人)。

在“做好人”的同时,还会轻易被道德绑架。因为习惯“做好人”,常常会以别人的道德观点为准则,时刻反省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实现自己“做好人”的目标,怕别人失望,即使这样受伤害的是自己。在这样的状态下,需要学会建立更清楚的心理界限,走上做自己的道路。

做自己,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了哪些能做,哪些不可做,并不为他人不同的眼光所左右,有自己的行事原则与底线,做好自己。

做自己,你才能向真实的自己走地更近,看到更真实的他人。

“做好人”,维系的关系,会被本不该绑架的道德限制,并困在不断丧失界限的怪圈里,自我怀疑与无奈。

我们都要好好做自己呀。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