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mt311
我很棒,我不菜 就算是条咸鱼也要做最咸的那条
今天看啥  ›  专栏  ›  lmt311

在争夺注意力的时代中,这才是孩子真正的竞争力和起跑线

lmt311  · 简书  ·  · 2020-03-14 13:09

①『注意力机制』


当孩子哭闹时,家长会下意识地带他到窗前往外看。

当孩子争抢东西时,家长会给他拿一个别的玩具代替。

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家长会给他放动画安抚情绪。

一直以来好像都是这样,家长总会下意识做些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情,而且非常有效。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跟大脑的注意力机制有关。

俄勒冈大学认知和决策科学的团队,和心理学家迈克尔·波斯纳博士,通过大量的脑扫描实验,最终发现激发注意力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是: 机警 。想要引起一个人的注意力,一定是现有让他感兴趣的事出现;

第二步是: 转移 。大脑和视觉逐渐都转移到了新事物上。

第三步是: 保持 。这件事让我们能够忽视其它刺激、想法和情绪。

2岁以下的孩子注意力焦点主要在外部。因此,父母在教养孩子过程中,通过偶然的机会,分散了他的注意力,正好撞对了注意力的机制,之后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②『形成注意力』


从生理上讲,孩子的机警性和注意力转移的能力,都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4个月内形成的。这一时期,他的持续力还非常差。再好玩的东西,他也很难保持长时间的专注。

这就涉及到一个概念,叫: 大脑抑制

也就是说,保持大脑专注有一个充分条件:你必须能够抑制自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并且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事情上。

比如说,你正在电脑屏幕前办公,不仅需要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事情上,还需要阻止其他会干扰注意力的信息来刺激你。

短信息、新闻弹窗、邮件、电话、周围环境的异动和异响,对于这些干扰,你要做到自动屏蔽,才能保证一段时间内的专注。

对小孩子而言,也是一样的。对于注意力的前两个要素,他们四个月可以发育完成。但是对于持续力而言,他们却需要很久的时间来增强。一般到7岁,才能基本完成发育。

因此,注意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觉得孩子小,你就可以不管他,自顾自地玩手机。在不会说话和走路前,他的注意力就已经开始悄悄“生长”了。

如果你不能意识到这点,总是打断他要做的事,或者他正专注的事,未来他的注意力就不会很强。

③『强化注意力』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注意力已经成了一种经济产品。在各种新兴产品中,用户注意力停留时间已经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下,在家里凡是能吸引你注意力的商品,都是新型产品:手机、ipad、VR眼镜等等。就连生活必须的做饭这一项,都被外卖软件承包了。

想象一个画面:吃完饭后,你往沙发上一躺,拿起手机划了起来。这些事情对你而言非常自然,那么抱歉,孩子也会觉得很自然。

当他看见父母们总在上网,他的大脑就会认为:“哦,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网上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挣扎着在手机上刷来刷去。大家都夸现在的孩子太聪明了,其实他只是在模仿家长。

也就是说,当你和孩子一起玩耍、休闲、吃饭的时候,一定要远离电子设备。或者你要主动创造一些“无电子设备的时间段”,让孩子看到正常的生活节奏应该是什么样的。

一个刚会走的孩子,不是生来就宁愿用小手划手机,也不出门玩沙子、踢足球。电子设备不仅取代了他对于多样性生活的追求,而且让他很难在长周期的事情中找到乐趣了。

克制的家长可以养出专注的孩子,放任的家长只能让孩子没了专注力。

总结一下,孩子的起跑线根本就不是分数和各种兴趣班,而是融入骨血的习惯和持续力。分数至上的教养,只能养出为98分哭泣的分奴,养不出有坚韧性格的小牛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