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弦里音

读《卖米》一文心得――生命沉重,伸手可摘星。

弦里音  · 简书  ·  · 2019-09-27 15:21

浏览网页时“卖米”两个字总是频繁的出现,所以本着“事出反常必有妖”的态度,想着一探究竟。于是就引发一场思考与回忆。

卖米一文出自北大才女张培祥之手,我想此文之所以能够在当今这个“烦躁”的社会引起轰动,除却“飞花”本身绝佳的文笔外,还在于文章描绘出来了当时农村那种真实情景以及背后所透露出的人间心酸与无奈吧。

一篇5000字左右的文章,把我们瞬间带回了曾今那个为了一天三顿能够有所着落,而苦苦挣扎的岁月。

在哪个时月中人们过的苦呀,有的人为了几分钱不惜长途跋涉;有的人为了省下几毛钱甘愿受冻挨痛;有的人为了几分土地不得不早出晚归。这样的行为放在现在来说,也许会有很多人说,这是“无用之功”,这是因为他出生的年代刚刚好,享受着时代的红利。或者是他早已经忘记了,这在当时就是他们生活能够维持下去的不多路径之一,也是他们能够伸手去够高处花果的唯一资本来源。

穷人孩子早当家不仅仅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在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犹记得不大的孩子为了填饱肚子,踩在板凳上艰难煮饭;放学后飞奔回家帮助父母割草挑担;每年春耕秋收,插秧,割稻谷;炎夏时日白天黑夜集水灌田;大年三十卖萝卜白菜;严寒冬天上山烧炭火;更深露重看烤烟等情形,那么的辛苦,那么心酸。当然即使那么的无奈,辛苦半年的粮食也是仅够果脯的,一担子的蔬菜甚至不够鱼钱,大口袋的炭火亦换不来一双帆布鞋。

生活的苦难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永远只是一场“唏嘘”。当故事呈现之时他们或许会感慨一二,然而一时三刻后看客依然看客,从身到心都始终只是“局外人”。唯有同行者在故事再现时会自然而然的去回顾沧桑,感悟生命。因为曾今的切身之感早已经塑造成了他们求生的本能。这种情形对于生命来说其实是“可行”的,因为人类追求美好,所以不担负沉重不负岁月也是福气。而背负着过往的人,更能积淀未来。

我们总说着,人应该朝前看。于是走着走着很多人就忘记了来时的路,也忘记了即将走向的路。归根到底就在于现在的他们开始嫌弃过往的自己。因为觉得“丢脸”,所以他们抛弃了过往,因为想要一份虚荣,所以他们现在随意攀登。于是有些不如意就成为了如影随形。

生活从来只是告诉你一种态度,苦难是考验,富余也是监督。唯有始终保持着宠辱不惊的心态,依然有光的积极态度才能一往无前,双手可摘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