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麦家陪你读书

最深层次的修养,是不轻易指责他人

麦家陪你读书  · 简书  ·  · 2017-12-28 10:16

泰国最新出了一则5分钟的神广告,再一次推翻了“眼见为实”这个说法。

一位气势汹汹的老板娘,带着两个小弟去自家菜市场收租,边走边骂:“赶紧准备好租金先!”

向聋哑人要租金时,她毫无怜悯:“别给我装可怜,快点!”

来到肉贩的摊位前,她搬起秤就往地上砸……


undefined_腾讯视频

有“目击者”将这一切录成视频发到了网上,一时间,“市场老板娘欺负摊商”的消息迅速窜红。老板娘被人肉谩骂,连累市场生意也愈发冷清。

实际上,眼睛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

是老板娘给了聋哑人来市场摆摊的机会,还总是少收租金照顾她们;

她砸肉贩的秤是因为肉贩总是缺斤短两,欺骗顾客;

她搬走母子俩的货物是全买下来好让她们早点收摊回家……

老板娘凶神恶煞的外表下,是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但太多观众被表象蒙蔽,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甚至不曾了解真相,就对好人恶意中伤。

正如视频最后所说的那样:人的价值,不能仅仅以你所看到的画面作为判断。

目之所见的事实,往往就像浮在海上的冰山一角,那些隐藏在海平面下的真相,往往更穿透视听。

很多时候,人们都是根据已有的结论去反推过程,却不去思考这结论本身是否确定。

不是当事者,就不该有那么多话语权。 

因为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1

近期热映的电影《芳华》中,有这样两个颇令人气愤的场景。

第一个场景与女主人公之一的何小萍有关。何小萍童年不幸,父亲被抓,母亲改嫁,自己也因政治原因改随了继父的姓。

她以为来到部队就可以不受欺负了,却不知从一开始她就是文工团里的笑话。

某天,室外晾衣架上出现了一件缝了海绵的内衣,可谓赚足了一众女兵的嘲笑,说内衣的主人行为不检,作风不良。

这件不伦不类的内衣一直没人认领,直到晚上练完功的何小萍走过,才不见了踪影。

有女兵以为抓住了何小萍的小辫子,逼她承认,流言也不胫而走,惹得众人围观。何小萍抵死不认,却敌不过女兵们要贴身搜查的无理要求,直到管理员出现,这件事才不了了之。

内衣当然没在何小萍身上被搜出来,内衣的主人也成了影片的一个不解之谜。

但当时那些女兵们幸灾乐祸、不依不饶的嘴脸,可着实不太好看,着实与平时如花似玉的她们千差万别。

也许潜意识里,我们很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看法去左右别人的行为,因而会憎恨那些不受我们摆布的人。

据说为了表演更真实,导演冯小刚要求众演员在戏外也“孤立”饰演何小萍的苗苗,以致于苗苗太过入戏,到杀青时还感觉融入不了集体,险些抑郁。

连扮演者遭受冷遇尚且如此难以忍受,更何况剧中的何小萍本人?因为一个人的恶语中伤,连带着整个集体都对她极不友好,不知是流言太有杀伤力,还是那些跟风的人太没有判断力。

一个人好坏与否,除了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脑去判断,用心去感受,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主观印象,而不会轻易受他人影响。

第二个场景有关男主人公刘峰。刘峰是文工团里的“活雷锋”,为人热心,乐于助人,帮战友修手表、打沙发,就连炊事班猪丢了也拜托他帮着找。

但久而久之,这份善良在他人眼里就变成了理所应当。

一个夜晚,刘峰终于向心中爱慕已久的女神林丁丁告白了,并一时情动抱住了她,不料被刚巧走过的两位男同志目睹,当即声称:“林丁丁,你腐蚀活雷锋!”

这一顶大帽子林丁丁怎么肯背?于是主动向组织告发刘峰对她“耍流氓”。

就这样,组织先入为主,一步步引导刘峰承认自己“行为不轨”。刘峰委屈不肯,便被安排去往前线,临走之前,那些受过他恩惠的人,除了何小萍,没一个人前来相送。

像何小萍那样始终不被善待的人,往往最能识别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 

因为一句毫无根据的揣测,何小萍变成了行为不检的“罪人”;因为一句毫不知情的玩笑,刘峰变成了居心不良的“流氓”。

好感的叠加需要长年累月,看法的转变却仅需要一秒。在给人下判断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忽略那九十九步的求证过程,而直接去轻信一个结论。

流言何止有一千分贝,它的力度,足以把人从天堂打入地狱,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2

麦家的短篇小说《两位富阳姑娘》中,讲述了一场因“处女膜”引发的血案。

一位女兵在体检时被军医发现处女膜破裂,以此为由被组织遣送回家。组织说她作风不良,战友喊她“破鞋”,就连父亲也恨不得打死她解气。

事实上,女军医在体检表格上并没有填写“破鞋”这个词,但在向上口头汇报和下来言传时,却都用了这个词:破鞋。

破鞋!有人是破鞋。她是破鞋!

小说中写道:“这个词好像是个禁果,一般情况下是上不了嘴的,但一旦有了上嘴的机会,谁都不会放弃,谁都会坚决而反复地使用它。

就这样,女孩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遭受了种种污秽不堪的辱骂和指责,是身边人的歧视和极度不信任,让她内心极度绝望,于是自杀了之。

验尸结果使众人大跌眼镜——处女膜完好无损,只因为从一开始,便认错了人。

一个误会,一场闹剧,葬送了一条如花似玉的性命。

但组织死板的教条、众人盲目相信的流言和父母不理解的打骂,才是超越事实本身更致命的杀招。

这些道听途说的精神歧视“成功”了,成功把一位好好的女孩逼上了绝路,让她选择以最惨烈的方式去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场“谋杀”没有主谋,但每个人都是帮凶。

如果人们在下结论之前再检查一下,再求证一下,一切都会变得不一样。

女孩或许就不会死,悲剧也许就不会发生。

3

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中,女主角叶蓝秋坐公交车时,上来了一位年迈的老大爷。

在众人的指责下,叶蓝秋非但不肯让座,反而毫无愧色地拍拍大腿,阴阳怪气地说道:“要坐坐这儿”。

这一幕刚好被路人拍下并发布到了网上,很快掀起了轩然大波。

网友们通通化身“正义之士”,人肉搜索着有关叶蓝秋的蛛丝马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谴责她的“不尊老”。

无良媒体也紧紧抓住这一舆论导向,大肆铺陈渲染,把众人的愤怒调动到最高,却完全不去探寻真相。

讽刺的是,网络能够挖出叶蓝秋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却发现不了她身患淋巴癌的现实。

那天,叶蓝秋在体检中得知自己已是淋巴癌晚期,万般绝望之下才说了那句气话。

事后她解释过,道歉过,但第一印象已然形成,再怎么“洗白”也只是徒劳无功。

于是万念俱灰的她,选择了自杀。

叶蓝秋的悲剧,恰恰也是当今社会上惨遭网络暴力的许多人正在经受或即将经受的悲剧。

只要不负责任的言论依然存在,只要空穴来风的揣测不能消除,这种悲剧就无法避免。

我们向往言论自由,但这种一言不合就中伤他人的“自由”,真的还不如不要。

鲁迅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今的社会中,言论暴力都是一件凶残到令人胆寒的事情。

过去的人们封建守旧,行动上一个不留神就要被钉在耻辱柱上,遭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然而到了文明开放的21世纪,这种腐朽却仍在延续。

饱受生活压力的人们,太需要有个相对自由的平台来发泄自己的满腹委屈,或把他人的不幸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于是在网络上,无论好事还是坏事,总会有特立独行的声音出现。

在过分自由的网络环境中,每个人都成了上帝,以上帝的视角旁观着正遭受攻击的小小蝼蚁。

看它们在人为制定的规则下斗得死去活来,还连连嘲笑它们的姿态太不优雅。

新事物每天都会涌出,因此每个人都特别健忘。

他们很快就会忘了自己曾说过什么不好的话,曾在什么场合默默递了把刀子,或浑然不知自己曾成为了压垮他人生机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世界如此喧哗,让沉默的人显得有点傻。我们花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一辈子学会闭嘴。因为一个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就是不轻易否定和评论他人。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