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阿花_655c

帝王与骑士

阿花_655c  · 简书  ·  · 2019-02-16 09:14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历史是什么?”这跟“真相是什么?”是有巨大差别的。

  有时候我会想,历史学家的任务是什么呢?作为历史系毕业的我来说,我所学习的到底是真相还是原因呢?历史等于过去,谁说书写历史的人?是非对错谁来评判?连《史记》的司马迁尚且抄写史事,你我又为何要为此纠结?有一种精神被称为“批判性精神”,我觉得放在看待历史方面很贴切,辩证思维已经不足以用来形容历史学习的方法论了,那些备考过程中挑灯夜读的历史事件和真相,现在想来,正式那些条框让原本有趣的事情变得枯燥无味,这也是为何到现在还要持续读史的原因。


  在小的时候,我们以为的“三国”就是《三国演义》中演绎的那样,多少英雄豪杰成为我们少年时代的追捧。然而并不是,那些“演义”当中的大忠大奸,其实不过是捆绑在各个利益财团的个人意图当中而已,我觉得很诧异,是因为不理解,古代的不同利益集团为何为分解合并得如此随意,那些纵横家何故冒着生命危险奔走于各国之间,看了挺多史书终究不能明白是古人太单纯还是我太蠢?事实是我蠢。


  这本小说,是有可读性的,反正没有一个好人,这世上哪有“好人”。

  前段时间读到一本书,《梁冬说庄子》,里面讲到:“做好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不甘心仅仅做个好人,他很想获得那些“坏人”得到的东西,但他又不能接受自己用坏人的方法达到这一切,然后,当别人用这个方法对他,他又心有不解,甚至怨恨。”在人世间不管怎么折腾,仅仅做个好人很危险,仅仅做个有心机的人也很危险,仅仅做个没有觉察的人,还是很危险。

    人心难测,高手用的都是智和巧,为了互相争斗苦练内功,再多的套路说穿了都是凶器,”人是争强好胜的动物,忠厚善良是需要建立在对人世间有着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做到的。”这是大圣人孔丘的看法。

  我读三国,深感其乱世出英雄的特殊背景,然而细细想来,没有战火和硝烟的环境中,善恶统统被隐藏起来的现在岂不是更可怕?在三国时期,没有人刻意标榜自己的善恶,因为没有必要,那是一个直接论实力,论背景的时代,有勇有谋一代枭雄并不在乎后人评论其是不是好人,只有著史的那些人,也就是后来“成功”了的人,才在乎“标签”,我一个学历史的,真心希望历史只是为了有趣而勋在,“以史为鉴”这个词我从来不信,一切都是故事,一切都是过去,我们学习历史不是为了借鉴,只为洞察人性。


  历代君王,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称王”之心,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控制周遭的一切,不论是明君还是昏君,都是掌控欲的结果,这是帝王。同时代的另一种英雄,叫做“骑士”,“骑士”是单纯的英雄,是磊落光明,是尊严与荣誉。而死于小人之手,正是骑士的必然命运,骑士不适宜权谋气味浓烈的大环境,骑士总会让人产生怆然的悲悯,而帝王则令人敬佩且畏惧。

    我为自刎江边的项羽捶胸顿足,心痛不已,却对大得天下的刘邦深恶痛绝。我或许就是那个天生作不了领袖的孬种吧,那些“高明”的手段看不懂也学不会,若在古代,我也许会是那个骑马拼杀的骑士很快死于刀枪之下,来不及说半句“台词”,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变作漫天黄沙......


  每个大时代,值得被写就的故事必然是帝王之事,作为配角的滚滚黄沙之所以能被后世提及,或许只是空有帝王之欲,却无帝王之技,空有骑士之勇,却无骑士之幸的可怜人。有一句话说:“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在现代也是一样吧?


    不要追究历史的真相,历史并没有真相,大家都在戏中。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