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懒散的猪九戒

大数据时代HR可以怎么做?

懒散的猪九戒  · 简书  ·  · 2021-01-02 08:32

大数据的到来,是我们开始学会预测未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这些数据同样可以被充分利用而达到一些管理者想做的事情。

哪些数据可以用?

1)基本信息。个人层面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背景、学历、年龄、性别、特长、爱好等,对于组织来说,有基本的薪酬、绩效、培训、招聘等信息,这些信息收集简单、信息量丰富、经过分析后容易得出一定的结论,比较直观方便。但同样存在一些缺点,比如数据变更频率快,动态数据需要数据管理者时时跟踪,及时更迭。

2)由基本信息分析得出的一些数据。如招聘完成率,员工流失率,员工岗位变更及晋升频率,员工表现分析,员工结构的统计等,这些数据应用起来比较方便快捷,有针对性,而且数据指向比较明确。但同样,需要管理者的时时跟踪与测算,而且不同的目标需要运用不同的分析方式得出,因此可运用性比较单一。

3)整合过后的数据。如个性测试,情商、智商测试,管理能力测试,员工满意度、敬业度测评等,这类数据较为专业,有时需要依托专业的测试系统,而且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但优点在于这类数据指向性明确,一旦证实数据有效,可作为一个长期的参考。

为什么运用此类数据?

一般HR数据常见于人才的规划、配置策略的调整与薪酬部分的计算分析。在人才规划方面,这些大数据常用于统计人口特点,职能类别,职位层级等数据。从这些数据中能够得出一些管理者需要的数据。比如说最基本的方面,男女比例是否平衡,年龄段分布是不是合适企业的发展,与行业发展特点是否匹配;不同地域的员工比例是否协调,各部门人员占总数的比,各部门间管理人员与员工之比是否均衡;员工的人才结构是否多元化,不同类型的人才是否调配到了合适的岗位上面;关注员工的发展,哪些人状态稳定,哪些人可以提升。

在配置调整方面,可以明显分析出企业发展阶段,在配合企业战略的情况下,什么才是最恰当的职能、岗位技术要求;明确当下人员的数量与质量;人员成本与管理层结构的规划;离职成本的控制,以及流失率的分析;同样也包括满意度分析及内部流动的测算。这些数据也可以结合人才规划的数据,得出更多更灵活的指数。

在薪酬计算方面,工资绩效与福利的常态化,都必须运用到这些大数据,结合其他方面的大数据可以分析得出薪酬福利的等级,从而拉开层次。因为薪酬方面的数据要求准确性高,收集测算起来会相对复杂且费事;然而收集数据的时候基本上不从员工个人处知晓,因此数据的取得过程复杂程度并不是很高,且相对客观。

如何运用此类数据?

1)数据分析是建立在数据准确、全面、连续的基础上的,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的数据分析与整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结论。HR管理模块多,标准不统一,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够分析的字段就有很多。然而资源有限,作为数据的管理者,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人力资源分析的作用最大化的发挥。

2)此项工作一定要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的收集与管理。先一点点收集起来,连成一条有意义的数据线,再有这些线与工作挂钩,慢慢变成面。这需要创造性,需要投入精力,更加需要精细和多次测试,毕竟统计方法这些分析数据的难点与重点,有些方法收集的数据只能单次运用,也许换一种方法,便可以常态化多次运用。

3)员工的宣传与指导工作。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与员工沟通也是一项难题,很多员工为了保证隐私,并不愿意向公司透露个人信息,为数据收集工作造成不便。因此,让员工理解配合,也是管理者需要努力的方向,只有提高了员工的主管能动性,数据管理者才不需要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收据数据上,而更多的投入在数据的分析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能让这些沉默的数据,变成人力资源的好助手,好工具才是未来人力资源工作的趋势,一旦这些利器还是发挥作用,随着数据的积累,将会逐渐成为指导企业成长与人才发展的风向标。数据是沉默的,让它动起来吧!

(首稿于2016.05.17)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