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啥推荐读物
专栏名称: 张佳玮
微信公众号:张佳玮写字的地方小说:《爱情故事》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394204/
今天看啥  ›  专栏  ›  张佳玮

我们所知的数据,有多少是真实的呢?

张佳玮  · 豆瓣  · 热门自媒体  · 2020-02-01 17:25

“支持您的人有98%!”

“不,支持您的人只有5%!”

任何正常人听到这组对比,都会吓死吧?

上面这个故事,出于《寡头》。

据说是1996年春天的事:叶利钦先生自信满满,预备参选总统。

他身边的人都告诉他:您有98%的支持率呢,全俄人民爱戴您。

但当时掌握大俄的诸位商业寡头明白真相,跟叶利钦摊牌。

大俄私有化之父、当时的副总丘拜斯直白地说:

“你的形势不容乐观,你的支持率只有5%。”

在场的传媒大亨古辛斯基回忆说,叶利钦根本不相信:

“绝对不是真的!”


还是出自《寡头》:

1980年代,后来的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管理全市蔬菜供应,发现因腐烂、变质、盗窃等引发的蔬菜损毁率超过30%。

但报上去的数据是:1%。

为了提高下头的积极性,避免下头偷窃或疏懒,卢日科夫想了点法子,其中一个是:

只要损毁率低于30%,多出来的份额,管事的人可以分红一半——“给你们点甜头!”

这举措立竿见影,蔬菜水平提高了。

当然遭遇了批判。但取消这个行动再如实申报,也不对劲,因为会被追问:

“之前不还老说蔬菜损毁率不到1%吗?!怎么忽然变差了?!”


姑且不论是不是真的吧,就当个故事听,也很有道理:

一开始编了谎话,就得一直圆下去。

一旦扯破了,就麻烦了。

蔬菜还是小事,大不了少吃一口。

如果在其他生死攸关的问题上,有环节虚报瞒报,那后果就严重得多了。

伦纳德·巴伯先生写过,科学发展是对社会有益的:因为科学使预测与控制成为可能。

理论上,的确如此。只要将统计所得的数据收集、整理、合理分析、进行预判,是能解决大多数问题的。

科技的提升,让紧急情报不必再八百里驿马,而只需要敲打几下键盘即可。

但是呢……统计、发现、传递信息之后,决定如何处理信息的,终究是人。

环节一多,就容易出问题了。

首先,数据不一定是真的。

中国一个名故事,指鹿为马。这故事一般用来描述秦二世昏庸、赵高跋扈,然而这次行动,也是赵高的服从性测试。

赵高当日指鹿为马时,有附和他说是马的,也有直言说这是鹿的——之后,赵高把说是鹿的都给修理了一遍。

后来赵高派人砍秦二世时,无人可挡;秦二世问一个近侍:赵高要反,你怎么不早点告诉我

近侍答:我不告诉您,才得周全;早告诉您,那我早死了,哪还活得到现在?

——所以了,秦二世身为天子,所看到的数据,也有许多是假的呀。

可见历史上许多昏君,未必是蠢,而纯粹是信息不对等。

王小波说过个段子:中亚古国花剌子模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

如此,自然没有真实数据了。

这事其实自古皆然。

三国时有一位叫国渊的,其著名事迹居然是:不吹牛,如实向曹操上报军功,居然载之史册。

只因为当时报斩获数字,以一为十,数字都要加个零的;所以国渊这样不虚报,已经算高尚了。

其次,数据不一定能及时处理。

张建亚导演的《三毛从军记》里头,师长错过了紧急情报,于是对三毛怒吼。

三毛:“我找过你,是你说再议的……”

再议,就是再议论议论,再研究研究,再商量商量,再权衡权衡,再比较比较,再考虑考虑,再观察观察。再看看再想想再等等,等等等等……

然后就,嗯。

众所周知,人事管理,无非赏功罚罪。

数据好的得功劳,数据差的没机会:这样才有积极性,这样才有效率。效率至上者,大概都很喜欢这个。

但我们也都知道那句话:资本家为了300%的利益,就敢做人世间一切罪恶。

类似的逻辑,如果虚报好数据、瞒报坏数据,可以谋得利益、决定人生乃至家族的未来,那您猜,有没有中间环节的人,会控制隐瞒数据呢?

许多事,可以归咎在瞒报或延宕数据的个体身上。

但自古及今,类似层层重叠的权级,都很难避免这样欺上瞒下的问题,这似乎就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了吧?

难道,是封闭的复杂层级,天然容易出各种假数据、延迟数据么?

不知道哦。┓(´∀`)┏


在蔬菜腐烂度的数据上作假延宕,最多让大家吃不到好蔬菜。

如果在生死攸关的大事上,数据出了点问题,推延拖沓了,那就要了命了——各色新闻看下来,大概能体会得更深刻了吧。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