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谷宁农夫

原来,《道德经》里包含着“自驱型成长”的方法

谷宁农夫  · 简书  ·  · 2021-02-23 22:41

2016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一项最新统计数据,世界文化的传世经典中,总销量最高的,不再是《圣经》,也不是十几亿中国人推崇的《论语》,而是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的经典,是实是名归,比如,第二章,第三、四句,就深藏着最上等的培养人才的方法。

《道德经》图

一、第二章三四句解读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是,因此圣人做事,讲究润物无声,不着痕迹;注重示范教育,以身作则,多用事实说话。

圣人对待民众就像天地涵养万物一样,鼓励帮助民众兴盛,不阻碍他们的繁荣。生养但不占为私有,助力但不操控,成功以后不会贪天功为己有。因为不占有功劳,所以不会失去荣誉。

这就是国君领导百姓、父母养育儿女的方法,要尊重每个个体,不动声色地助力,不可横加干涉,用行动帮助他健康发展,以身示范,少说教。

无论是国家养育百姓还是父母养育儿女,道理都一样,都是为了成就这些生命,而不是占为私有,肆意处置或随意阻碍。应该帮助他们而不操控他们,不居功自傲。这样结果反而皆大欢喜。

没有干扰阻碍、压迫监督,只有参谋和扶持,人就有了主动权,就能靠自己的内在热情和动力蓬勃生长,自然长势喜人。

这就是自驱型成长模式。

最近的西方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自驱型成长才是健康的成长,是真正走向成功的路径。

老子图

二、自驱型成长的原理

自驱型成长,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做什么事都是自己主动愿意,比如学业、兴趣爱好、人际关系、事业、慈善行为等等,不需要被动催促,更不用监督控制。

一切他都自己安排得井井有条,都能自己想办法做到最好。他善于利己,更懂得利他的意义,善于利他。能做到这样的人,很难不是此行业的菁英。

自驱型成长的人之所以优秀,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如果没有自驱力,完全靠他驱力,什么事都需要他人督促,强迫,不但做不好事,而且对个人健康也不利。

因为人被迫做事的时候,大脑就处在压力之下。

比如,孩子,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对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大脑里充斥着激素,这些激素会弱化大脑的高级功能,也会遏制孩子的情绪反应。”

“在压力的影响下,负责记忆、推理、注意、判断和情绪控制的脑区会遭到抑制并承受永久性损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脑区会逐渐缩小,而大脑中负责侦测威胁的部分则会越变越大。”

“最终,过载的压力系统会大大提升孩子患焦虑症、抑郁症和其他种种身心疾病的风险。”

老子和小子图

科学研究还发现,当孩子们做他们热爱且有一定挑战性的事情时,会进入一种极度专注的状态。

研究者称这种状态为“心流”的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中的人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注意力高度集中,但不会感到有压力。

心流状态是大脑的最佳工作状态,当人处于心流状态时,人的大脑中某些神经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的水平就会迅速增加。

而这些神经化学物质的增加,就使大脑的神经处理能力得到强化,从而使人的思路更敏捷,处理信息也更迅速。

神经科学界的泰斗玛丽安·戴蒙德(MarianDiamond)得出这样的结论:“当孩子沉浸在最喜欢的事情中时,他们会高兴得忘记所有烦恼。

而伴随这些感受而来的强烈内在动机,能够指导与强化他们去努力、学习和追求成就,这种影响也无法以任何其他方式实现。”

老子和小子图

由此可见,大脑的发育取决于它是怎么用的。只有让孩子自愿主动,从小就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掌握主动权,才能够帮助他的大脑建立起一种应对压力的脑回路,在压力出现时们快速反应,并很快恢复。

大脑能轻松应对压力,就会让人有成就感,有好奇心,激起挑战欲,逐渐愿意主动挑战,愉快地进入“心流”的最佳状态。

三、如何培养自驱型成长能力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要想做成事,必须自己主动积极。尤其是家长,都盼着孩子能让人省心,能自己主动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但是,有自驱型成长能力的孩子并不多。

这源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包办,剥夺了孩子自主、自控的机会。

还有人认为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容易犯错,浪费时间,家长等不起,也错不起。于是,一时的等不起,错不起,换来孩子一生的被动,消极。

老子和小子图

智慧的老子在2500年前就看到了这个问题,写下了《道德经》,告诉人们:领导百姓,养育儿女,必须讲究润物无声,不着痕迹;应该示范教育,注重以身作则,多用事实说话。

尤其对父母而言,应该帮助孩子成长,不阻碍他们的任何好奇尝试,比如孩子想尝试危险的时候,并不是要粗暴拒绝,而是解释、沟通,适当演示。

虽然父母生养了孩子,但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想怎么养育就怎么养育,而应该尊重这个新生命,相信他蕴含着巨大力量和无限潜力,让他自己做主,尊重他的思想和行为,做好他的参谋和顾问。

当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时,家长不要认为是自己教育得好,事实上,家长只是正确处理了应该处理的事,只是没有破坏孩子的天赋,避免了用错误方式阻碍孩子成长。

职责本分的事,有什么值得居功炫耀的呢?

老子和小子图

这就是《道德经》教给我们的智慧,无论是领导大众还是养育儿女,让他拥有自驱型成长能力,才是正常的模样,也是最好的模样。

(参考资料:老子的《道德经》、《自驱型成长》)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