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艾蕤

我所理解的声音训练

艾蕤  · 简书  ·  · 2019-03-21 20:23

我小的时候,是个留守儿童,性格有些腼腆内向,不愿意甚至不敢和陌生人说话。因为内向的孩子,大多较为敏感,在说话之前,总会有一些复杂的心理活动,比如,顾忌别人是否会有不友好的反应,是否会过度地暴露自己的弱点和短板。可以说,大多数时候,我们宁愿独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难堪和尴尬。后来学习英语的时候,因为发音不准确、方言较浓,更是不敢开口训练,英语成绩也是差得一塌糊涂,直到高三的时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能及格,这才没有英语过多的影响高考总成绩。

我有两次印象比较深刻声音训练经历。一次是上初中时候,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本来赛前准备十分充分,可是在演讲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就忘词了,站在台上看着下面两千多人,一下子就懵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更忘记了赛前准备好的救场。时间大约静止了1分钟,我才慌忙拿出稿子,强行完成演讲比赛。当时的尴尬,让我恨不得找个缝钻下去,也让我以后拒绝参加任何演讲比赛。还有一次,上大学的时候,我在学校广播站打杂,有一天男播音员迟到了,我便头脑一热,替他播了篇广播稿,效果十分的不好,不仅断断续续、错字忘字,甚至把“柬埔寨王国”念成了“柬埔寨国王”,声音仿佛失控了一样。这下子,我在学校可就出了“名”,成为一段时间内同学们的笑话。直到现在,我都有些不愿意听自己的声音,可能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阴影吧。

虽然这两次经历比较尴尬,但也让我明白,声音是语言的灵魂,抑扬顿挫的韵律能够传递丰富的感情。所以,声音训练十分有必要。要想让声音富有感情,能够让听众舒适或感动,离不开正确、刻苦的训练。学习英语也是这样的,表达训练十分重要。我很佩服在《声临其境》节目里,用英语配音表演的小朋友,他们从小就有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舞台来训练声音,未来肯定能够娴熟驾驭声音,自如地表达复杂、高级的情感。

在《声临其境》第二季的舞台上,60岁的倪萍老师用她一如既往,温柔的声音,重新演绎话剧《万家灯火》中的何老太太,把老一辈身上那种坚强和倔强,演绎得淋漓尽致。使我不由自主的想起,我那独自带大五个孙子的奶奶。一样的坚韧,一样的倔强,和我脑海中奶奶的形象产生了强烈共鸣,让我为之感动。这就是声音的魅力,也是声音训练的意义。传递信息,是声音的基本功能,表达感情才是声音的高级功能。加强声音的表达感情训练,是我今后声音训练的重点。

欢迎大家收听 我的声音 ,请多多指教。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