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蚂蚁神威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06、陈太丘诣荀朗陵

蚂蚁神威  · 简书  ·  · 2019-10-20 10:28

陈太丘去拜访荀朗陵,由于贫穷俭朴,所以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元方驾车,幼子季方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长文年纪还小,则让他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朗陵让三儿子叔慈迎接客人,让六儿子慈明斟酒,其余六个儿子上菜。孙子文若也还小,就坐在荀朗陵的膝前。当时的太史上奏说:“真人往东去了。”

【原文】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陈太丘赞像

【人物】

陈太丘:陈寔(shí,104—187),字仲弓,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为县吏,因有志好学,坐立诵读不辍,县令听任其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修洁清净,百姓以安”,后世称之为陈太丘。党锢之祸起,受牵连,主动要求入狱,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不就。与钟皓、韩韶、荀淑等人皆以清高有德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死后,前往吊唁的人多达三万余人。

荀朗陵:即荀淑(84—149),字季和,颍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因曾任朗陵侯相,故后世称之为荀朗陵。荀子十一世孙。少有高行,博学。东汉安帝时征拜郎中,后迁为当涂长,去职还乡,为当代名贤李固、李膺所尊崇。曾上对策讥刺权贵,为外戚梁冀所忌,出补朗陵侯相。莅事明理,有“神君”之称。与钟皓、韩韶、陈寔等人皆以清高有德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后弃官归隐。

元方:陈纪(129—199),字元方,陈寔长子,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三君”。遭党锢后,累辟不就,发愤著书,号曰《陈子》,凡数万言。董卓入洛阳,就家拜五官中郎将,不得已而至京师,累迁至尚书令,后拜大鸿胪,卒于官。

季方:陈谌,字季方,陈寔第六子。与兄陈纪齐德同行,父子三人并著高名,世称“三君”。

长文:陈群(?—236),字长文,陈寔之孙,陈纪之子。为人清尚有仪,雅好结友,有知人之明。早年为刘备别驾,后归 曹操 ,为司空西 曹掾 属,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 御史中丞 。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其间制订九品官人之法。 曹丕 称帝后,历任 尚书令 、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 曹叡 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237)病逝,谥号“靖”。

叔慈:荀靖,字叔慈,荀淑第三子。荀淑共有八个儿子,均有才学,时人谓之“八龙”。荀靖有至行,不仕,隐居终身,号玄行先生,年五十而终。

慈明:荀爽(128—190),字慈明,荀淑第六子,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荀爽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太常赵典举拜郎中,奏闻后即弃官离去。后遭党锢,隐于海上,又南遁汉水之滨,达十余年,以著述为事,先后著有《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董卓专权时,强征为官,九十三日内接连升迁至 司空 。见董卓残暴,参与司徒王允谋除董卓事,举事前病卒。

文若:荀彧(163—212),字文若,荀淑之孙,荀绲之子,自幼即被称为“ 王佐之才 ”。初 举孝廉 ,任 守宫令 。后弃官归乡,又率宗族避难 冀州 ,被 袁绍 待为上宾。其后投奔 曹操 ,官至 侍中 ,守 尚书令 ,处理军国事务,居中持重达十数年,于建计、密谋、匡弼、举贤等各方面多有建树,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时人敬之为“荀令君”,封万岁亭侯。后因反对曹操称 魏公 而被调离中枢,在 寿春 忧郁成病而亡(一说服毒自尽),年五十。获谥敬侯,后追赠太尉。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