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吴芊冉

路上

吴芊冉  · 简书  ·  · 2018-12-29 07:35

天津南站就像一个比较大的地铁站。


每次路过,我都想这么感慨一句~


放眼望去,车站的窗栏就像是好长好长的四线三格~~这一瞬,就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小孩子听课蛮认真的,提起笔就无法克制地睡着了~


毕竟簇新作业本,哪怕一字不写,都会给人不可名状的压力~做过学生的人,都懂的~


好吧,我又在出差的路上,在天津南站盯了一会四线三格,然后现在两边车窗外都是大片结冰的水~


然后又把老张的《信仰》那张碟从网易云里翻出来,因为里边有一句“……就算海结成冰……”



我在想,或许千百年前的那些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感受着那些旖旎哀艳的词文吧~


乐章没能保存下来实在是有些可惜。


想象一下,《青花瓷》光看词文固然也很古朴清雅,但是毕竟加上曲,才有更引人遐想更入心的意境~



这段时间基本就是出差,加班,再加班,感觉到了年根感觉应该没什么事了,却又出来出差了~~不过这也比某些中招的同事幸运多了


他们是要从正月初三开始工作的。



冬至时我在安徽,裹成个球一样到了合肥


却发现那种雨蒙蒙雾蒙蒙的赶脚,就像是北京的深秋,甚至叶子都没有都变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住的地方附近有这样一座桥

发朋友圈是定位显示“明唐客栈”,然后这还是酒吧街~

然后我又想到徐志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20年前背过的,一直觉得是渣男在拽文矫情

看到这一幕,发现他也不过是写实而已~真的只是老老实实地写实而已~

图片发自简书App

酒吧街~第一反应是三里屯那条有很多高大的银杏,依傍着商业区的小路。

印象中有银杏的地方总是很安静的,就像玉渊潭,紫竹院,还有民大的图书馆。就像这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然而,旁边却挨着时尚热闹的village,这种氛围和内涵上的反差对比~也是很耐人寻味~

对了,如果在那里发朋友圈或者微博,会搜索到一个地点“三里屯优衣库2号试衣间”,至于为啥会精确到这个程度~~呵呵,你懂的~

一个城市的性格,就像是孩子的家教一般,会透过各个方面泄露出来~

可能是时令,可能是酒吧街。


圣诞前,我在莱芜待命

所谓待命,就是等着上课

于是我没啥目的地在这个不那么发达的地方走走停停~

停下来时,是在这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个街角的zoo coffee

节日氛围浓重的,商业区的,有特色的咖啡馆

居然冷清到这个程度……

所以说要想知道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不写论文的话,哪里还需要查GDP,去感受一下就拎得出八九分的~

店里小妹穿着很可爱的制服示意我随便坐

我几乎想都没想就坐到了这只老虎后边

因为那个屁股,实在像极了我鱼丸~

不要以为猫的屁股都是毛毛的圆圆的

其实,当猫蹲在一个不大的,可能需要保持平衡的地方时,屁股上的肌肉会自然收缩,就会形成这样带尖的,不那么自然的样子~

所以这个老虎,真的是很仿真了~设计师一定有猫~

鱼丸进家一年了

蛋糕只是道具,鱼丸不吃的

鱼丸跟我很有缘

早在2015年的11月,我就想领养它

可是它的送养人以我没有经验拒绝了我

所以才有了小南瓜

后来小南瓜生病走了,又过了大半年

鱼丸居然还在找领养,这我才顺利领到了

这中间的一年鱼丸也数度几乎要有家,被短期领养,甚至差点被马未都领回观复猫博物馆。

然而,有缘分的存在,就会一直等着你,宿命一样地等着你~

鱼丸进家这一年,我的生活又出现了一些波澜起伏~我觉得,似乎是鱼丸冥冥中帮我选择着一些东西,过滤着一些东西~

当然,面对狗血或者意外,我已经成熟许多,淡定许多~但是,灵性这种东西,谁又能说得清呢~

平安夜,我在莱芜上课

我们的教室在9楼,然而周围好像没有更高的建筑,一马平川,晚上那40分钟的烟火看得清清楚楚~

嗯呢~就是在我们上课中,远处的操场上开始放烟火,9楼的视角不要太好~

然而,我还有那么一班的学生,不敢任性~

所以学霸地区学生的学霸基因,在这种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虽然也有人偶尔瞟一眼,但大脑和心都还是在学习上,认认真真地上完了最后一个晚上的课。

差不多有五六年吧,圣诞元旦前前后后一个月都是我默认的休息时间,偶尔会有几个半夜的网络课,大部分时间都过得很滋润,基本会刷一遍养了一整年的剧。

不过欠下的债,迟早是要还的

圣诞上课还不够,元旦依然在工作中

圣诞的早上早早醒来补刷了《鬼灯的冷彻》第二季最后一集,然后拉开窗帘,就看到这般样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是什么现代的城市,也不是豪华的酒店

但是,新年第一缕阳光的温暖与希冀,还是如约而至~


是不是很奇怪,为什么我一直在工作,在假期也工作~

其实,这就是培训行业的特点:只要学员是成年人,那就无疑是别人越闲,我们越忙;只要有人想插着工作的空闲学习,那就必定要有提供课程的人~

从我们的工作强度中,也看得出,现在的人,年轻人和中年人,都是多么拼地去充实自己,多么拼地去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多么拼地去挖掘自己人生更多的可能~


教育培训行业的人,可能并没有掌握各个行业的尖端技术和信息,但因为工作对象是人脑,是人类灵魂,才必须要一刻不能停止地学习和研究,不停地输入和输出,不停地奔跑、沉淀、再奔跑,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观念,不断地去摒弃旧的知识想法和经验,去虚心低调地再次做个新人~

因此,我猜,才被报道是目前最难被高科技所代替的职业存在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是朋友圈扒的

文字是心声~


十年前,生活一有风春草动就泛滥

现在,已经慢慢学会了守嘴,守心,坚定和不决堤~


这大概是我从老师的身份中最大的收获。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