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酚酞实验室

你一定要警醒315爆的那些雷,尤其是关乎家庭命运的

酚酞实验室  · 简书  ·  · 2019-03-21 17:37

自1991年至今,“315”晚会已经连续走过了28个年头,而且越来越受到商家和普通老百姓关注。

商家一般都怀着忐忑之心看3.15,担心自己中枪,成为靶子,公关随时候着。普通老百姓则希望天天都是315,好有门路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能知道商家都布了哪些自己不知道的雷。

今年315刚刚落幕没多久,曝光了一些普通老百姓不知道的事情,始作俑者也因此受到了监督和处罚,大块人心之余也不免心有余悸。

余悸的是怎么天天不是315呢,余悸的是有些坑实在不好防御,尤其是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是无法辨识的,某种程度上只能期待国家监管层面做好排查工作。比如“医疗垃圾变儿童玩具”这样的雷,就比较隐性。

医疗垃圾有个黑色产业,本该严密监管的医疗废物(输液管、输液贷等)在清洗完成后被加工成“破碎料”——也就是白色颗粒状的再生料,这种再生料被无良分子用来售卖,一吨可赚千元。

这种再生料韧性比较好,市场上这种材料80%被加工成蔬菜网袋,数量达10W多只,被销往全国各地,而且有的还被做成了一次性水杯、儿童玩具等,危害很大。

所以问题来了,材料已经被再二次加工,普通老百姓怎能知道这玩具或是水杯用什么做的。

再比如像被曝光的辣条,卫生情况非常堪忧,但如果不被曝光,是很难知道它原来是在那么脏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工人徒手装辣条,车间到处都是污垢,还有十几种添加剂。总之,非常可怕的一种食物。

像是这类食物,生产出来之后很难鉴别卫生,尤其是小孩子食用的情况比较多,更加没有卫生常识。所以这类东西如果不在监管的打击下,基本还会照常生存。可怕的是,这类企业往往因为成本低廉而生存的还不错。

被315曝光的化妆土鸡蛋也是这一类的。由于土鸡蛋被标榜营养价值高而备受追捧,市场上宣传的鉴别方式就是蛋黄颜色的深浅。

所以,通常我们以为蛋黄深就是土鸡蛋,可普通老百姓想不到的是商家竟然会化妆术,化妆颜料是添加剂“斑蝥黄”,把它们放在饲料里,小鸡们生出的鸡蛋黄色泽就格外黄嫩。

这真是应了那句“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个世界总是不乏非法牟利的手段,区别就是在于有些实在不是常人所想象的。

再有被曝光的如有些药店、诊所的“执业医生证”是租的,还有不卫生的纸尿裤,处于风口的电子烟是有害的、售后服务套路多等等

上述这些雷区虽然是雷,如果被套路了,及时止损还不是特别影响生活。生活中多些警惕性和常识,就可以规避一些不良影响。

可怕的,315爆料里有一个雷区带有一定的致命性,产生的后果可以和“悲剧”联系在一起,而且对后续的生活都会产生连带的不良影响。

那就是“714”高炮。

接下来就重点说一下这个“714”高炮,它到底是个什么鬼?它套路普通老百姓的逻辑是什么,自己有没有被反套路的可能性?

“714”高炮是个什么鬼?

“714高炮”是一种小额网贷,指贷款周期7天或14天,“高炮”是指高额的“砍头息”及“逾期费用”,它比高利贷更可怕,一旦沾上,就可能坠入没有止境的深渊。情况严重会殃及整个家庭的和谐安宁,产生的破坏性非常的大。

而且,一般染指这类贷款的家人都是后知后觉,深陷之中的人如入泥潭,很难全身而退。

以央视曝光为例,一位董女士在店铺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时,接到一个推销贷款的电话。对方称在他们APP平台贷款,利率只有每个月0.6%。

结果她借了7000元,实际到账却少了30%,部分作为服务费,也就是所谓的“砍头息”扣掉了。短短三个月之后,7000元的债务变成了50多万的债务。

问题是,这50多万除了给董女士带来“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外,身边的朋友家人也会不胜其扰。由于申请借款时,上传了身份证照片和手机通讯录等,所以当还不上款时,当事人和身边的家人朋友都会收到侮辱性的催收电话。

再以笔者身边的真人真事为例,王晓(化名)约22岁左右,工作不固定,沾上了这种网贷,一次借两千或三千,然后利滚利,还不上再找下一家借,“以贷养贷”,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结果欠下了十多万的欠款,催款电话经常打到家里,导致家人也不敢常住家里。他也没办法过上正常生活,经常东躲西藏,没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处于这样困境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实际上越来越多,过着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直到无处可拆,无处可补。事情败露后,整个家庭都跟着遭殃。

由此而产生倾家荡产已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新的悲剧形式在社会上流转,十足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因此警醒。

搞不好谁家的熊孩子就因涉事不深而被套路了,遭殃的就是全家。

“714”高炮为啥能存在?

那么714高炮为什么会存在呢?首先是不法分子看到了巨大的牟利空间。拿比“714”高炮更可怕的“55超级高炮”为例。

“55超级高炮”是指“5天,50%的砍头息”的超级高利贷。也就是说,借款1000元,到手500元,5天后要还1200元。按照这个周期,1个月可以循环6次(30天,6个5天),放贷者的年化实际收益会达到5000%以上。即使坏账率高达80%,平台也不会赔钱。

想想真是匪夷所思,平台用高利率和砍头息等来进行风控。但尽管是深渊,也有借贷者不顾后果地跳下去。

那么,为什么如此之高的贷款,还有市场?

这可能就要从现金贷说起,超利贷实际上是广义现金贷的一种。现金贷一词始于2015年2月15日,腾讯开始运行手机“ QQ现金贷”。当时现金贷以“校园贷”方式流行的,涉事不深、无经济基础的大学生成了靶子。

很多校园贷利用学生的弱点,诱导学生过度借贷,利率奇高,加之使用暴力威胁等非法催收手段,出现了女大学生“肉偿”的乱象,形成了极糟的社会影响。

这种现象在2015到2016年间比较流行。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发文整改校园贷,校园贷退出校园市场,部分转型进入现金贷。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和大数据风控的普及,现金贷成为一个有规模的行业,在2017年的巅峰时刻,规模达到万亿元,市场上有3000家以上现金贷从业者。

 P2P、网络小贷、电商、互联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还有之前的校园贷从业者都进入了这个盘子,渴望分一杯羹。

在现金贷的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出现了超高利率、非法暴力催收、多头借贷、侵犯个人隐私等严重问题,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2018年,监管出台严厉整治措施,严格控制利率上限、资金来源和行业准入牌照,现金贷行业堕入低谷。

现金贷低谷期正好为地下金融的发展,也就是超利贷的发展找到了机会。现金贷的用户最高时达到2亿,以年轻人为主,收入较低不稳定,信用很差,没有固定资产。这些用户的短期资金需求是长期存在的,于是就涌入了超利贷市场,为超利贷的发展提供了用户来源。

这些超利贷机构玩的是地下生意,不合规也不合法,没有固定场所,基本是打一枪换一炮。

央视315报道中一个超利贷从业者说道:“玩三个月,三个月玩完之后,再欢另一个APP,再搞一千万,再玩三个月。”

他们的方式更为恶劣,恐吓、威胁、骚扰电话、超高利率等等,众多弱势群体和家庭成为了非法地下金融的受害者,过上了东躲西藏暗无天日的生活。

超利贷平台可谓是杀人不见血。

 这个世界还有另一类疯狂的角色

笔者在了解相关情况时,还发现这个世界还有另一个角色的存在,可以用“以暴制暴者”来形容。超利贷平台对弱势老百姓下手,自然这个世界也有人对他们下手,也许这也就是因果循环吧。

这个角色就是“撸贷大军”,他们是在超利贷市场之下崛起的。

根据一本财经《撸贷大军崛起:一次撸几百个超利贷,下款50万买车买房》报道,撸贷大军专门针对“714”高炮下手,买一张电话卡,养卡半年后,一次性下载几百个超利贷APP,并命名为“工资”。

“借贷”是赚钱手段,并没有还钱的打算,并喊着“我们不是老赖,只是高利贷的终结者”这样的口号,有自己的群体。

图片来源:一本财经

文章中介绍苏影的例子就是典型,苏影原本是一名催收员,凭借着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做起了撸贷的行当,曾一口气撸下了几百个平台,入账近50万,方式颇为传奇。

撸贷战果(来源:一本财经)

有不少人加入了这个撸贷行当,网上集结者有几十万。由此还出现了撸贷中介,他们经验更为丰富,更容易撸到钱;同时也出现了专门的培训班,培训职业撸贷者。

……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匪夷所思。没想到这个行业也能形成链条,也有上下游的关系链,也有“黑吃黑”。

在利益面前,也许一切的惊讶都显得是多余的。

事实上,这个链条的任何一方都不会真正获益。

超利贷平台会受到国家监管打击,会受到撸贷者的有意盘剥,也许一时赚了快钱,但终究会死掉;而撸贷者也会像借贷者一样不能光明正大的生活,信誉受损也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借贷者深陷泥潭也会因个人过失殃自己以后的生活和我整个家庭。

所以,这是一场注定双输的游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警醒,不要成为游戏的一份子,无论是主动抑或被动。

任何网贷,都要十足的警醒。

END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