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王默默1

地铁口开了家不“单纯”的店

王默默1  · 简书  ·  · 2021-05-10 23:15

从地铁口出来,外面下雨了。我蹲在地铁出口旁的小食店门口,等着Y先生接我。

闲来无聊眼睛乱瞟,瞟见了店门口的展示板,板子上按行列出了店里的食物/饮品种类,比如“果汁”“奶茶”“车仔面”“鱼蛋”等,并且配上一张张小小的插图。

看似这是一张再正常不过的展示板,但光看这些介绍,我好像并没有产生进店的兴趣。

在盯着它几秒钟后,我觉出一丝异样:这张展示板上没有重点。

上面的介绍词过于笼统,比如奶茶、鲜果汁、沙冰等。有点类似于超市,里面有水果、蔬菜、肉类。可能这家店也想像超市一样,提供多元化选择,尽可能吸引不同需求的客户进店。

但是多就一定好吗?

拿奶茶来说,路人从地铁口出来想喝点东西,附近的专业奶茶店在几百米外,那他可能会进这家店买杯奶茶。如果味道可以,说不定下次路过还会购买。如果味道不好,可能就没有下次,等于是一次性买卖。

但如果我们在家想点奶茶,会更多选择一点点、奈雪の茶、喜茶等专业饮品店,而且每家店的主打产品类型不一样,选择更细分。

比如一点点主打手摇台式奶茶,奈雪の茶主打鲜切水果与传统名优茶,还有“茶+软欧包”的新产品模式,喜茶主打芝士现泡茶。

除了本身特色和味道外,消费者也会被品牌故事所打动。奈雪、喜茶的营销做得非常棒,即便你不爱喝,你也一定听过。

和这家店有些类似的还有绿茶餐厅,在全国有上百家分店,主打融合菜,可以在店里同时吃到江浙、北京、川渝等菜系。在以前餐饮业不够精细化的阶段,不用来回折腾就可以尝到各地菜系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是随着餐饮业越来越精细化,出现了各种垂直种类的餐厅。想吃火锅去海底捞、巴奴,想吃西北菜去西贝,想吃江浙菜去外婆家。反倒不会第一时间想起绿茶餐厅,因为没有什么深刻的记忆点。

还有一方面,这家店的店名“清峰站”不够清晰。我从店门口经过很多次,都不知道它们家是做什么的。像饮品店“茶百道”、“茶理宜世”,通过店名就能知道店里主打的品类,尽可能第一眼就吸引顾客。

综上所述,我猜你也想到了,这家店基本没有多少顾客。

这个时代,没有特色,很容易被遗忘。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